• 军情五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军情五处

11 2.8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卡尔德·沃尔顿 (Calder Walton), 钟鹰翔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89504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9元

上书时间2024-08-13

亿梦春田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军情五处
定价:39.00元
作者:卡尔德·沃尔顿 (Calder Walton), 钟鹰翔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229089504
字数:355000
页码:3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军情五处》军情五处授权出版 比军情六处更神秘的情报机构专家历时十年研究首次揭秘MI5——它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在“冷战”时期活跃于对抗的前沿它参与了“棱镜”窃听事件,是英国最老牌的情报机构《克格勃档案》 作者克里斯托弗•安德鲁 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001/前言 001/章维多利亚的秘密:“二战”之前的英国情报机构 031/第二章战略欺骗:“二战”中英国情报机构和秘密行动 077/第三章红灯闪烁:巴勒斯坦——军情五处和犹太复国恐怖主义之战 124/第四章帝国的反击:“冷战”初期英国国家安全和行动 175/第五章丛林战:英国情报机构在马来亚 224/第六章帝国斜阳:英国情报机构在英属非洲殖民地 305/第七章英国情报机构在中东的秘密反恐行动 351/第八章英国情报机构:帝国的最后一抹阴影 373/致谢
作者介绍

序言
译者序《军情五处》是一本专业图书,时间上起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下达20世纪末21世纪初,跨度达到近一个世纪。其中,作者着墨最多的还是“二战”后的三十年间。这段时期,也是所谓的“帝国洒下最后一抹斜阳余晖”的时候。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先后取得独立,这个历史进程,本书称之为“去殖民化”(decolonialisation)。而那个“太阳在领地上永不落山”的老大帝国,则被作者呼为“帝国”,相关的术语,希望读者能够熟悉。英国情报机构是本书的主人公,书中虽然没有无所不能、上天入地的超级英雄,却不乏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在他们的谋划之下,大英帝国虽然解体,却并没有失却应有的国际地位;同时,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还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不错的邦谊。当然,作者标榜“借鉴过去、掌握现在、了解未来”(丘吉尔名言),那些被他认为属于“败局”的历史事件,他也从不讳言。作者一再强调本书的文献价值——全书的大小资料都有来头,多出自英国官方刚刚解密的官方文件。由于作者所持立场的原因,对于历史事实和人物的评价难免偏颇,对此,各位读者断不可以偏听偏信。全盘译来,欢迎大家指正。                                                           钟鹰翔                                                             2015年1月                         关于本书的信源和研究方法本书的许多内容都有据可查,来自军情五处最新解密的一批资料。整个研究,历时近十年。其中,大部分光阴都是在伦敦的国家档案馆(前身为公共资料办公室)度过的。研究者依赖的资料大概可以分为几类,分类来自军情五处(安全局,档案归于KV类)、联合情报委员会(简称JIC,由于隶属内阁管辖,档案也归于“CAB”类);同时,归类为“CO 1035”的情报来自殖民地部情报办公室,而“FCO 141”类情报也是出自同一个部门。除此之外,存在档案馆内的其他政府部门资料也是笔者仰仗的重要信源,比如:编号FO的外交部档案、编号PREM的首相办公室档案和编号WO的战争办公室(战争部)档案等等。提到研究手段,我采取的办法和一般史学研究者并无二致——除了相信手头的档案,我们别无其他可信的资料。相比其他同行,我们的资料需要事先通过情报部门的审查。由此而来,当然问题不断。也许,我们看到的资料早已经过筛选,只是情报部门希望我们看到的版本。当然,按照事实推理,我们也不用太过悲观。首先,我们得到的资料中对于各种失败并无避讳,就连“剑桥五杰”的往事也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众。显然,情报部门并不想瞒过我们,否则,他们大可以略施手段把那些“家丑”列入保密文件。按照我的经历,所谓孤证不立,倒也不是一个放诸各研究领域都能成立的真理。而且,我们大可以让历史检验材料的真假。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事件的资料记载进行对比,看看其中有没有误差。总之,因为情报部门有向其他政府机构提供情报材料的义务,其他的政府公文中也能找出相关的痕迹和端倪。要想搜集这些公文,也倒不是难事。2000年出台的《信息自由法案》,让我们可以接触不少公文资料。当然,这条法令并不适用于情报机构。我们无法利用《法案》迫使情报部门公开资料。但是,由于法令的执行,本书已经获得了许多有益资源。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档案和资料作为对照,证明情报机构所提供档案的虚实。比如,人人可见的政府公报就是很好的照妖镜,事情真伪完全可以一看便知。正因如此,我在书中引用了许多私人档案和报纸材料,比如:伦敦英国博物馆馆藏的印度殖民办公室公报、帝国战争博物馆所藏文件、牛津罗德图书馆馆藏的殖民地部官员私人信件、剑桥博物馆馆藏文件等等。报纸媒体也是我验证史料的器物之一,毕竟,情报事件虽然神秘,到底也会在媒体上留下痕迹。研究期间,我多次查阅旧时的报纸和文件。其中,伦敦《泰晤士报》的电子档案尤其值得信赖。可谓除了文字资料,我还多次求助于访谈和问话。为此,我一共进行了十二次相关访问,而相关对象无一不是身居要职的前任情报官员。虽然本书的立论主要基于书写资料,但访谈也是重要的补充。根据我的经验,白纸黑字总比空口说话要值得信任。而且,大多数情报文件的撰写者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永无面世机会,因此都会实事求是,无须避讳。相形之下,访谈要个人化了许多,也就没有更多的真实价值。为了保证有所查证,我不厌其烦地将相关对象的名字列在引用资料的最后,为此带来的阅读不便还请大家谅解。如有问题,欢迎大家访问我的个人网站,一起讨论、交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