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
¥
39.33
¥
23.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常作印 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9249
出版时间201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78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3.8元
上书时间2024-07-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
定价:23.8元
作者:常作印 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01989249
字数:126000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的精髓在于使你“变懒”,但要“懒”得有成效、有水平、有收获。河南省名师常作印带您学会“偷懒”的技巧,掌握教育的艺术和真谛,做一个事半功倍的幸福教师!
内容提要
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本书的精髓在于使你变成一位“懒教师”。全书以宏大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使你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在仔细阅读和认真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的“懒”教师。这不仅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对于任何需要充电学习、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大有裨益。
目录
前言:“偷懒”是个好习惯章 走出忙与累的误区1.教师过劳死,一个沉重的话题2.教师为什么这么累?3.不做宣传的煽情者和牺牲品4. 教师不是“救世主”5.不做主义者6.教师的责任和教育力是有限的7.你大可不必那么忙和累8.闲暇出智慧: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9. 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章 做自己时间的主人1.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2.掌握时间管理的法则3.抓住时间管理的核心4.利用好时间的“边角余料”5.十大自我时间管理技巧第三章 学会自我管理1.运筹帷幄:制订计划和目标2.冷静抉择: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3.学会反思: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4.化繁为简:“简单”才能“减担”5.欣赏自己:不为别人的评价而活着6.进德修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7.借力借智:合作中实现共赢8.现代IT:“懒”教师的良师益友第四章 阅读,可以让负担减半1.阅读,一种积极的“偷懒”2.阅读,可以让负担减半3.阅读,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上4.阅读,不能少了哲学5.阅读,必须有思考的参与第五章 把班级还给学生1.相信学生,解放自己2.学会分工和授权3.摒弃人治,实施法治4.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5.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助手6.我的座位我做主第六章 把课堂还给学生1.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2.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3.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4.把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5.把作业的权利还给学生主要参考文献后记:最后一点“懒”建议
作者介绍
常作印 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得主,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教师博览》杂志封面人物。先后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项,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奖项20多项,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不做庸师》等著作5部,应邀到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上百场。个人事迹曾被《中国教师报》等十几家报刊头版重点报道,被媒体誉为“教改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本土教育变革的者”。 邮箱:changzuoyin@126.com 博客:
序言
“偷懒”是个好习惯
几年来,我应邀到许多学校与老师交流专业成长话题,我听到了老师们太多的“忙”与“累”的诉说。就教师这个群体的整体而言,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都几乎众口一词地发出一个声音:做教师太累了!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累”:身累、心累、脑累。 网上有这样一则打油诗,曾引起许多老师的共鸣: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 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 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天天学习不懂社会。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 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 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作为一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非常理解当今教师的辛苦。但问题是:我们的忙碌是否都有意义和必要?教师难道就真的不能过一种轻松完整的幸福教育生活吗? “焦头烂额”不应是教师生活的常态。全国知名班主任郑学志老师说:“累,一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一直坚定地认为,累不是教育发展的真正目的,如科技一样,越发达应该给人带来的方便越多;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感觉到累,感觉到心力交瘁,那一定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错了。” 忙者,心亡也。太忙则心死。教师本来应当是人类最具思考力的群体之一,但现在教育的哀伤正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教师常常太忙,在不停的忙碌中忘记了一天天忙碌的理由。其实,工作做得好不好,是要看它的结果,而不是看你有多忙。遗憾的是,不少教师正在使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教育沦为机械的类似于体力活的工种。平庸的没有多大意义的忙碌像一种可怕的病毒,正在中小学教师身上传播和蔓延。“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得忘记为自己身上的从容、优雅、淡定的品质保鲜。虽然每天忙忙碌碌,却始终像推磨一样在原地打转,每天“涛声依旧”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是当今许多教师的生活写照,也是近乎残酷的社会现实。许多教师的确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怪圈。因为忙碌导致付出太多,一旦领导不赏识自己、同事不同情自己、学生不理解自己,有人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领导有眼无珠,抱怨同事没有心肝,抱怨学生不知感恩……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兢兢业业地苦干,最终却碌碌无为,等到年华老去,教师才会感到自己的一生过得并不精彩。 其实,区别优秀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天天忙碌,而在于其是否学会“偷懒”:把事情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盲目的勤奋上。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结果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事必躬亲,未必是一件好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位教授曾说:“名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初看这些见解,不免令人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不无道理,特别是 “会偷懒”,的确是我们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门教学艺术。 许多事实证明:天道有时未必酬勤。相反,一些看起来并不勤奋的人,却比别人更成功。苦干不如巧干,做事要学会“偷懒”。为了“偷懒”,聪明人不仅发明了很多工具,还发明了许多方法,让自己随时随地都更加省心省力。大多数成功者都是善于“偷懒”的人。他们和你我一样,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是所创造的成就有很大差别。他们懂得分辨事务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做事;他们善于思考,寻找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他们懂得借重他人,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他们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低成本、高效益地利用时间;他们避免了不必要的人际干扰,省掉许多应酬的麻烦……总之,他们善于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不急躁,不匆忙,不莽撞,从容不迫,乐在工作,轻松生活。 想法和做法决定你的活法。只有从忙忙碌碌中解脱出来,你才会有时间去思考未来,才有闲暇提高生活的品质、享受人生的快乐,活得才更有意义。 其实,“偷懒”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内在动力。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得好:“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使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有人研究过历史,发现成功人士和那些有领袖气质的人,往往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或认为重要的事情,对于其他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也要想个更简便的做法。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正是源自这种懒人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想偷懒的“懒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的祖先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当中想偷懒的人发明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够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 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机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敲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去。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于是想办法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使得阀门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这么一来,他不但可以脱身走掉,玩个痛快,而且使发动机的功率提高了一倍。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轻轻松松地就发现了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早先的农业机械都没有座位。起初想到安装座位的肯定是懒汉,因为他们懒得整天在田地里走路,他们想要坐着干活,于是又一个发明诞生了。 当然,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偷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智慧,懒出境界。 最杰出的工程师、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B.吉尔布雷恩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以判断一种工作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懒汉往往是最优秀的工人,人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会许多东西。这种人懒得做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而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们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治理天下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学做一个会“偷懒”的聪明教师,并不是倡议我们做无责任心、凡事马虎、投机取巧、弃学生于不顾的教师。聪明地“偷懒”是让我们信任学生的自然学习能力与创造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在参与、投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然而一群人的力量就是巨大的。 一个“懒”教师,会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等待学生的思考与解答,这样教师就不用讲得那样辛苦,学生却可以体会得更深刻;一个“懒”教师,组织活动时会甘愿退居幕后,放手让学生“折腾”,教师间或充当“军师”或“裁判”的角色,学生的智慧、个性、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事事放不下、事事都要自己去操劳,结果不仅自己疲于奔命,学生也会在长期“保姆式”的教育方法中学会被动地接受与等待。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位会“偷懒”的大师。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中,他会放手让孩子们参与、检查、督促、评价,“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都由孩子们自己动手,从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班级干部,他们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协助魏老师管理班级各项事务,使得这位大师也轻松了很多。 “偷懒”是个好习惯。养成这个习惯,你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优秀的人都是会“偷懒”的人。“偷懒”是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绝妙的艺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陆世仪说过:“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 在工作中能够找到乐趣,你不快乐,不是工作的错。其实,“懒”,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精髓就是使你变“懒”,但是要“懒”得有成效、“懒”得有水平、“懒”得有收获。希望作为读者的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懒”方法,然后认真做一名会“偷懒”的教师!
常作印2012年3月26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