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风中假寐
¥
9.46
3.4折
¥
2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老愚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6515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5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在和风中假寐
定价:28元
作者:老愚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3306515
字数:160000
页码:2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散文集《在和风中假寐》是专栏作家老愚近几年心情与意志的完整记录。有私语,也有面对社会的发言,但都忠实于内心。人心激荡,世事叵测,置身于这个数千年未有之时代,犹如航行于大海,身心既受颠簸之苦,也得观影之趣。作者把这些感受汇集成书,既为读者,也为这个时代。
目录
作者介绍
老愚,属兔,秦人,1963年出生于关中农村,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在工人出版社、中华工商时报、南方周末、新浪网等单位工作。为FT中文网及新周刊专栏作家,荣获凤凰网2011年度十大洞察力奖和亚洲出版人协会评论大奖。著有《世纪末的流浪》(与张力奋合著)《蜜蜂的午后》《正午的秘密》。
序言
步入中年,人生便到了惊涛骇浪的阶段。原本平静的海面突起巨浪,一波胜似一波,涌向孤身航行的自己。黑云也在头顶做合拢状,留下越来越细的光的缺口。茫然四顾,暗色里只有汹涌的波涛。这是孤独的时刻,所有的力量都在合力把你逼回内心。由扩张到内省,你感到自己下山了。那就学会安顿这颗逐渐平静的心,即使有点笨拙。金刚怒目为度人,慈眉善目乃自度。在我的内心,两种力量杂糅交织,忽而愤怒之神出场,欲铲平人间不平事,行文凌厉激越;忽而平心静气,天地万物皆自在可赏,笔调一变而为清朗圆润。两种迥然不同的东西,在体内达成微妙的平衡,使我不用在入世还是出世之间彷徨。并驾齐驱的两匹马儿,拉着自己的主人往落日之地驶去。人心激荡,世事叵测,置身于这个数千年未有之时代,犹如航行于大海,身心既受颠簸之苦,也得观影之趣。我试图做一个自律的观察者,如实记录洪水泛滥的世相图,为后人留下一点可信的爪痕;同时,我又乐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愿意将一己之所得,与他人分享,这些自发的文字或许有抚慰人心之效。这些文字便是近几年心情与意志的完整记录。有私语,也有面对社会的发言,但都忠实于内心。去年六月,在获悉得到亚洲出版人协会评论大奖之后,我在FT中文网专栏“剃刀边缘”里写道:我的写作既为同行者,也为那些暗中审视我的人。如果我还能写出几行有意思的文字,与那些给予我发声平台的人们分不开。我把你们藏在心里的一个地方,不想轻易让别人发现。感谢互联网的创造者,正是你们使自由表达成为可能,一个冲破罗网,个体发声汇成滔天巨浪的时代已经来临。不言而喻,这些文字属于被许可的文字,那些更直接的有待于一个明媚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踩在那个时代的边上,却又好像悬在阴晴不定的高空中。
2012年初春 北京车公庄[推荐序]
老愚的人与文——张力奋(FT中文网总编辑)
老愚要出集子,问我能不能写个序。我一口答应下来。他是我的专栏作者。过去两年多,他在FT中文网上的专栏“剃刀边缘”,每周一篇。他对中国社会民情的犀利剖析,是很多读者的必读文字。为他写序,更因为我们结识已久,为友近三十年。写个序,算有资格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从陕西关中农村考到上海,就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我比他高出一届,在新闻系。记得和老愚结识,还是大三时,当时两人都在复旦校刊帮忙,顺便赚点稿费。老愚是秦人,这我相信。看见他,就让我想起兵马俑方阵里的秦兵,特别是侧面,轮廓分明,刻出来一般。多年后,我到秦俑实地察看,仔细端详,发现长长排列的上千秦俑,个个都像老愚。数千年下来,那片中国土地,迁徙流动少,秦人音容依旧。老愚写过诗,但他好的文字,留给了散文随笔。那是“文革”刚结束不久的年代。如同空气污染,“革命”也玷污了中国的文字。或许是在乡村就读,也或许是秦人文化的顽固血脉,老愚的文字却少有污染痕迹。他的文字干净而诚实,力透纸背。淡淡的叙述中,迸涌着情感的暗流。他年轻时写的乡村童年我很喜欢,有土地气息和人世沧桑,是上品。和老愚熟悉的都知道,他说话容易得罪人。他横眉冷对,眼里刻着嘲讽。他没有模仿鲁迅,但他的文字有鲁迅的疾恶如仇与嬉笑怒骂,令人刻骨铭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斗争与残酷的革命渐渐淡去,人性由封冻恢复体温,重新滋润备受摧残的生命与性灵。那是中国一个上行的时代,自由之光照耀校园,文明重新播种,百花开满百家,罗素黑格尔,康德尼采。一九八五年,我们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反精神污染”运动,校园喑然,仿佛回放一幕意识形态角斗的活剧。幸好活剧短命,不到一个月即谢幕,老愚写下了“太阳黑子日记”。和老愚过从密的时间,是一九八四和一九八五两年。当时,我快本科毕业,他大三,我们俩一起合作报告文学系列“中国大学生百人自述”,也就是一九八九年结集出版的《世纪末的流浪》一书。一九八五年,适逢复旦八十周年校庆,我主编学生刊物《复旦风》,老愚是得力尽职的责任编辑。当时还没有电脑排版,我让他负责设计版式。为鼓励印刷厂工人赶工,我和他还去排字间检字。对文字,我和他都有些洁癖,都很挑剔,这大概是我们日后都以编辑谋生的一个原因。老愚对文字,特别是铅字,是有图腾崇拜的。他的藏书,永远品相完好,不在上面眉批,也不愿借书与人。读书,在他是一件精细的体力活:他捧着书,从不折页,甚至不把书完全展开,好似把玩一件古董珍品。我多次挨骂,都因为读书折了页,伤了书。一九八五年,老愚毕业分配到北京。一开始并不顺,加上他那犟脾气,恃才傲物,常遭领导误解,获得的不公平待遇也多些。近十多年,社会多元了,他的事业也好过起来。年近半百,他可爱的女儿也长成了。老愚变得温润多了,眉毛柔顺了,坏笑的时候也透出更多慈祥。三年前,我回国出差,和老愚吃饭。我约他先写个杂志评论试试。约他写时评,我心里打鼓。我发现,二十多年磨练,他年轻时的愤怒,已渐渐沉淀为一种对制度和社会的批判。这就是他在FT中文网专栏——“剃刀边缘”的来历。老愚是性情中人,不善掩饰,更不善保护自己。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中,有一批老愚的同类。对我来说,专栏作家重要的是性格和判断,不是政治正确。我的职责,是给他们各自辟出一块肥沃的田地来,四周扎下篱笆,保护他们,助其自然健康地生长。记得老愚分到北京后,同在复旦的女朋友尚未毕业,长途恋情变得艰难起来。没有手机的年代,我多次担当老愚长途电话的传话人,奔走相告,约定蜜话时间。一刹那,三十年过去了。其实,无论是养文字养专栏,还是养老婆孩子,道理是一样的,得养。孜孜以求,终成正果。就此而言,老愚,一点不愚。
2012年元月 伦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