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唐哀祭文体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唐哀祭文体研究

21.23 3.7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一涵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4228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24-06-25

亿梦春田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先唐哀祭文体研究
定价:58.00元
作者:王一涵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17342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文体的角度切入,分六章具体分析研究先唐各类哀祭文体的源流、演变、文体特征的变化,以及哀祭文产生和流变的文化背景和原因。绪论主要是对本文所研究的哀祭文体对象进行界定,提出采用“哀祭文”的依据,并提出选取诔、祭文、吊文、哀辞、哀策等文体以及丧葬文书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目录
目录绪论一、古代文体分类二、古人对哀祭文体的认识和分类三、哀祭文体研究现状四、研究范围和方法章古代丧祭思想节儒家的死亡观念一、早期社会的死亡观念二、儒家的生命意识三、“三年之丧”的理论与实践四、儒家对死亡的第二节道家和道教的死亡观念一、老子的死亡观念与顺应生死的“道”二、庄子的死亡观念与“生死齐一”三、道教理论中的“重生恶死”观念四、道家和道教对死亡的第三节佛教的死亡观念一、佛教的“死亡之苦”二、佛教的死亡观念三、佛教对死亡的第四节结语第二章古代丧祭仪式节古代丧祭礼仪一、儒家丧祭礼仪二、道教丧祭礼仪三、佛教丧祭礼仪第二节丧祭仪式的意义一、“过渡礼仪”与“阈限”理论二、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三、丧祭礼仪的文化功能三、仪式与文体的产生第三节结语第三章诔文研究节诔文溯源一、诔之释义二、诔与谥制三、诔的礼制规定四、诔文体制溯源第二节诔文流变一、内容的变化二、抒情方式的变化三、诔主身份的变化四、体制的变化五、流变的原因第三节诔文的衰落一、谥议与行状对诔文作谥职能的取代二、碑志文对诔文述德职能的取代三、祭文和哀辞对诔文写哀职能的取代四、佛教丧葬愿文对诔文祈愿职能的取代第四节结语第四章祭文吊文研究节祭文溯源一、祭之释义二、祭与祝官三、祭的礼制规定四、祭文体制溯源第二节祭文流变一、体制的仪式性特征二、内容的变化三、祭主身份的变化四、语体形式的变化第三节吊文溯源一、吊之释义二、吊与凶礼三、吊与宾礼四、吊文体制溯源第四节吊文流变一、吊文的文体定型二、内容的变化三、体式的变化四、体制的变化第五节结语第五章哀辞、哀策、挽歌研究节哀辞溯源一、哀辞释义二、哀辞溯源第二节哀辞流变一、哀辞的文体定型二、哀辞的体制特征三、哀主身份的变化四、哀辞抒情方式的变化第三节哀策溯源一、哀策释义二、哀策文体溯源和礼制规定第四节哀策流变一、哀策的文体定型二、哀策的文体结构与体制特征三、哀策的文体流变规律第五节挽歌溯源一、挽歌释义二、挽歌与送终之礼三、挽歌仪式的表演者——挽郎四、“非礼”的助乐挽歌第六节挽歌诗流变一、挽歌与挽歌诗二、葬礼挽歌诗和拟挽歌诗三、献赠挽歌诗四、挽歌诗的文体流变规律第七节结语第六章丧葬文书研究节买地券研究一、买地券的产生一、买地券的仪式性特征三、买地券的体制四、买地券的内容第二节镇墓文研究一、镇墓文的产生二、镇墓文的仪式性特征三、镇墓文的体制与内容第三节告地策研究一、告地策的产生二、告地策的内容三、告地策与通关之“传”第四节丧葬文书与道教思想一、丧葬文书与道教神仙谱系二、丧葬文书中的解除内容三、丧葬文书中的道教符箓内容第五节结语参考文献致谢绪论
作者介绍
王一涵,辽宁沈阳人,201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过常宝教授。曾在各级刊物发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研究等方面学术论文十余篇,现任职于国际关系学院。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