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
¥
14.5
6.6折
¥
2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刘华文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38519
出版时间200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8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2元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
定价:22元
作者:刘华文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532738519
字数:255000
页码:3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值得注意的是,翻译研究在引进各种理论的同时,有一种被其吞食、并吞的趋向,翻译研究的领域看似不断扩大,但在翻译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路途中,却潜伏着又一步步失去自己位置的危险。面对这一危险,我们不能不清醒地保持独立的翻译学科意识,从翻译学建设的高度去系统地探索翻译理论的问题,而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支持下主编的这套《译学新论丛书》正是向这一方向努力的具体体现。 《译学新论丛书》有着明确的追求:一是入选的课题力求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原创性,能为翻译学科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是研究力求具有系统性,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扎实的论证和翔实的资料保证研究的质量;三是研究力求开放性,其开放性要求研究者既要有宽阔的理论视野,又要把握国际翻译理论研究前沿的进展状况,特别要在研究中具有探索的精神,力求有所创新。但愿在翻译界同仁的支持下,在各位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的追求能进一步步得以实现。 本丛书从翻译学建设的高度去系统地探索翻译理论问题。入选的课题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原创性,研究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创新性。
目录
章 导论 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所要拓展的领域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策略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构型第二章 经验和先验——中西诗性话语在翻译中的异向交汇 节 逻各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先验性核心范畴 第二节 “be(是)”——“逻各斯”在西方语言中的先验性表征 第三节 中西语言——“道”与“逻各斯”之差异性的负载物 第四节 以道家为代表的中国诗性语言观 第五节 中国古代诗性语言观念的主流——道家美学语言观 第六节 西方存在论美学——“逻各斯”和“道”的会通 第七节 经验与先验——中国诗性话语在翻译中的异向交汇第三章 汉诗英译的创造性审美思维 节 汉诗英译的审美判断模式之争: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第二节 从审美客体到审美对象——汉诗英译中审美质的提升 第三节 汉诗英译主体的两种思维方式——概念思维和经验思维 第四节 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相同和相通 第五节 “无我”之一和“有我”之异第四章 汉诗英译主体的审美意向性结构 节 意向性理论与诗歌翻译的主体性 第二节 汉诗英译中主体的审美意向模式 第三节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向性和审美非意向性第五章 汉诗英译的审美感应过程 节 从创作审美感应到翻译审美感应:主客间性和主体间性 第二节 汉诗英译的主体间性审美感应方式 第三节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过程中的“他本感应” 第四节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过程中的“我本感应” 第五节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过程中的“他我逼使感应”第六章 原文和译文的认知同一性关系——汉诗英译主体审美介入的结果 节 汉诗英译的认知同一关系 第二节 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特征——常规性认知转换和非常规性认知转换 第三节 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介入形式 第四节 汉诗英译中原文和译文认知同一性关系类型 第五节 汉诗英译中的同一性梯度和审美性梯度第七章 汉诗英译的审美动力——审美辩证法 节 翻译审美辩证思想建立的前提——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 第二节 跨语性审美辩证和文本性审美辩证的关系 第三节 从单语创作的审美辩证运动到跨语翻译的审美辩证运动 第四节 文本性审美辩证关系在汉诗英译中的嬗变 第五节 汉诗英译辩证审美运动的主体性特征第八章 汉诗英译的审美主体性综述 节 诗歌语言的指向性定位与诗歌翻译主体的关系 第二节 诗歌翻译的主体性角色定位:一个语言哲学史考察 第三节 认知性主体在汉诗英译中的体现:以“时间”为例 第四节 原译文的同一性梯度与翻译主体性身份之间的关系第九章 结论 节 问题的系统性梳理和相应的结论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