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见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活着·见证

6.27 1.3折 49.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6077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1页

字数50000千字

定价49.8元

上书时间2024-04-03

亿梦春田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活着·见证
定价:49.80元
作者:王崴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08646077
字数:50000
页码:2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讲述平凡百姓的普通故事记录这个时代的沉浮映像折射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展示人性深处的精神力量
内容提要
《活着•见证》内容简介: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关于生活的现实与沧桑。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关于理想的拼搏与坚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关于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关于爱的温度与力量。114个关于活着的故事,207幅直击心灵的新闻纪实摄影。在这里,我们与您共同见证一个真实的中国。腾讯新闻中心《活着》栏目开网络新闻视觉原创之先河,自2010年5月创立以来,累计推出379期纪实图片故事,题材覆盖中国各阶层人群,反映社会现实。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联手腾讯《活着》栏目,再度推出同名系列图书第二册——《活着•见证》,《活着•见证》力图用更精致的纪实影像作品,讲述平凡百姓的普通故事,记录这个时代的沉浮映像,折射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展示人性深处的精神力量。海报:
目录
见证生活的现实 12岁的妈妈 暗命 菜市场我的家 血色“神香” 爱的分贝 泛舟求学 捕鱼者说 班章茶之变 庐剧春秋 朝花夕拾 稻田保卫战 返乡的“城里人” 大棚里的夫妻床 海上家园 钢笔爷爷 复活生灵 戏江 杨箕村生死录 锡都留守者 60年,魂兮归来 民工纪事 破石人 去哪儿养老 童模之惑 没有身份的群落 悬空的神木 康复之路 浴火后的民办学校 卖菜女孩的夏天 学费 流浪儿童 中奖给我阳光,温暖我 无罪释放 摇晃的财富 恩宁街 见证理想的坚定 “编外教师”冉跃敬 80后坚守大山农村教育 向上的80后 冰火人生 高考赌注 残奥冠军的逐浪人生 “广漂”小情歌 京剧守望者 涅槃工厂 继续,漂泊人生 丝路上的足球之乡 跪行高考路 浪子归途 挥舞的不只是球拍,还有未来 轮回的信仰 我是二当家 美丽新世界 挖出我的丰衣足食 在家上学 迷笛,新人类的节日 陆良八老 1001个愿望 见证生命的无常 被遗忘的时光 抗拆囚徒 后非典型生活 呼吸之痛 黄河捞尸人 慧灵农场 孝子弑母 沉默的肺 手术台上的生日 谁为我负责 死亡大门 失独余悲 他生唤她生 仙女不哭 心生 角膜故事 木里病人 岳阳泥石流 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 孕妇之死 再见,瘾君子 重症监护室外的生日祝福 爸爸对不起你 超度 遗弃 云中漫步 头七 跑车 失联的爱 名单 玉树地震 被雪藏的抗日老兵 被忘却的150万 见证爱的力量 爱的“牢笼” 触不到的孩子 大凉山失依孤儿 相依为命 等爱 妈妈,请把我放下 割皮救女 伴我独行 姥姥很忙 无妈乡 你不孤单 阳光下的“艾” 毕节的冬天 走进乳娘村 驱蚊 康复训练 志愿者 九旬慈母的使命 洗脸 热吻 背着爱人去行医 53年的陪伴 流水线上的爱情
作者介绍
王崴现就职于腾讯网新闻中心。《活着》栏目创办者与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栏目的选题策划、编辑制作等工作。栏目创办至今,已与上百名国内摄影师有过成功合作,并将《活着》运作为中国互联网栏目。
序言
用镜头烙下心痕(作者序)开办《活着》栏目的初衷,就是为了向读者证明:在新媒体平台不断进步的今天,门户网络媒体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体系与价值观,也可以生产高品质的作品。从复制粘贴的荒原,进入精耕细作的沃土。2010年5月1日,栏目第一期“劳动者篇”在腾讯网新闻中心上线,开纪实影像网络原创之先河,口号是“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力图引导纪实摄影更多地融入普通网友的精神生活。从第一期开始,我便担任栏目责任编辑,一直到今天,已经将近4年时间。如今,《活着》栏目累计推出378期图片故事,发表近万张图片、80余万文字。栏目调性本身是偏严肃的,集中反映当下民生事件、社会热点,覆盖中国各阶层人群,宗旨为“专业品质,人本情怀,洞见中国”。要把这个精神力量明白无误地传递给普通网友,并博得他们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唯有在形式和内容处理上下功夫,让硬邦邦的纪实题材变得有温度、更亲切,甚至通俗易懂。因此在栏目成立之初就定下“图片故事”的呈现形式,即每期一组图片,配翔实的图片说明,以及一篇摄影师亲笔撰写的拍摄手记,以此来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图片编排上,以电影剪辑的思路来排列顺序、精编图说,具有起承转合之节奏,阅读起来一气呵成。在题材上,栏目注重选择贴合热点话题,追踪当下中国人的视觉焦点;在内容上,从宏大背景下的个体切入,深度挖掘人物内心;在品质上,始终坚持优中选精,以媒体业内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无专业不栏目”。《活着》的主人公可能平凡微小,但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能够以管窥豹,看到整个大时代的映像,展示人性当中的精神内核,有冰冷,也有温暖。这种真挚的情感互通能够勾起读者共鸣,进而收获传播力和影响力。正义、冷静、细腻、坦诚——我在心中写下这四个词语,描述《活着》栏目的性格。通俗易读的形式+触动人心的内容+专业精良的品质,这三点集合起来,使得《活着》栏目一经面世便博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创立至今平均每期读者达数百万人。编辑《活着》的过程中,我与上百位摄影师深入合作,包括投稿、约拍、业务交流等,并与其中很多人成为挚友。我们互相达成了一种自然的信任,彼此依赖。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受众面广、交互性好,摄影师精心创作的作品可以通过《活着》被上百万人欣赏并二次传播,同时通过网友评论等形式看到反馈。所以《活着》栏目是一场百人大戏,凡介入者都在此获得满足。但我最大的职业成就感来自于读者的认同。很多读者通过网上评论、微博等形式表达他们对栏目的看法。曾有读者发表评论说:“《活着》栏目是当代社会人心灵的陈述者,能把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写在影像里,留在记忆中。感谢有你,我很感动!”也有读者说:“现代人匆忙的步伐常常让那些寓意深刻的文字行走在消逝中,但影像的力量就在于如闪电般驰骋而过却烙下心痕的震撼力。”这从侧面印证了《活着》栏目的意义,打破不同人群之间的屏障,给他们看到从未体验过的真相,这等于开了一扇观察现实的窗。2013年7月,由中国国家地理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网新闻中心出版的《活着》系列图书第一册面向全国发行,在当 当、京 东、亚马逊等网上书店获得五星评价,登上摄影类书籍畅销榜。几年的成绩证明,《活着》这样的网络纪实图片故事栏目,是有持久生命力的。以后,栏目的风格和价值观会持续下去,用不加修饰的镜头拍摄普通人的故事,关注大时代背景下的微观个体,折射这个复杂无比、充满争议,却又具备独特魅力的当代中国。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影像品质会越来越好,栏目自身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广大读者的厚爱,博得专业领域的认可。接地气,近民生,替无声者发声,助无力者有力。我们努力尝试,借助网络平台的传播,反映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活着》栏目最大的使命:与您共同见证一个最真实的中国。                                     腾讯《活着》栏目责任编辑 王崴2014年5月13日落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