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圭拉那魁兹—墨西哥瓦哈卡的古代期觅食与早期农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圭拉那魁兹—墨西哥瓦哈卡的古代期觅食与早期农业

68.95 4.7折 14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肯特?弗兰纳利 主编,潘艳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2654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80页

定价148元

上书时间2024-04-02

亿梦春田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圭拉那魁兹—墨西哥瓦哈卡的古代期觅食与早期农业
定价:148.00元
作者:(美)肯特?弗兰纳利 主编,潘艳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9787532592654
字数:
页码:480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考古学界翘首以盼的力作;肯特·弗兰纳利:世界著名的、才华横溢的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布雷德伍德(R. Braidwood)、理查德•麦克尼什(R. MacNeish)力荐;考古学从类型学转向生计聚落研究的里程碑、考古学多学科探索的起点,1960年代美国新考古学的先驱;拓展和完善了过程考古学理论方法;
内容提要

目录
目  录《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总序中文版自序英文版序2009年再版前言编问题与模型1 研究的问题  引言  农业:“如何”还是“为何”?  古植物学的证据葫芦与西葫芦豆类墨西哥类蜀黍与玉米玉米—豆类—西葫芦的共生早期驯化模型与理论模型的普遍性方面小结2 特化坎—瓦哈卡地区的信息流动引言物质、能量与信息一个生态系统的选择建立一个多环结构的模型从特化坎和瓦哈卡资料得出的一个系统论模型玉米与牧豆:与人类关系相联系的两个植物种属的例子为环境多样性建模时间安排小结第二编文化与环境背景3 圭拉那魁兹的时空与文化背景引言瓦哈卡河谷圭拉那魁兹的发现圭拉那魁兹的年代与文化定位圭拉那魁兹的人口背景宾福德“觅食者—集食者两分”背景里的圭拉那魁兹麦克尼什“大游群—小游群两分”背景里的圭拉那魁兹瓦哈卡—特化坎居址类型背景里的圭拉那魁兹小结4 圭拉那魁兹洞穴群的自然环境引言地质与土壤气候与水文植被带及其群丛本地动物较远的环境小结:前陶期遗址位置的因素第三编发掘与人工制品分析5 圭拉那魁兹的发掘引言发掘技术阶段:初步试掘第二阶段:探方D8和E8第三至第五阶段:主要发掘开始第六至第七阶段:完成主要的发掘前陶期的居住面:概述B层的意义后古典期的地层形成期的短暂栖居6 打制石器引言技术与原料类型学圭拉那魁兹石器工业的基本特点打制与剥片工具石核与石核碎块砍斫器、刮削器与石刀开槽与穿刺的工具其他石片与石叶工具矛头两面器未加工制品小结7 圭拉那魁兹打制石器的原料产地方圆10千米以内距离25千米外距离45—55千米外8 磨制石器初步讨论单手磨石磨盘石臼杂类各居住面小结9 圭拉那魁兹前陶期的的绳索与篮子引言结网绳索纤维篮子各居住面小结10木制品与相关材料取火装置矛头装柄设备(?)仙人掌烘烤装备杂类各居住面小结11作为燃料的木头12鹿角器人工制品类型各生活面小结13 粪化石与动物皮毛14 放射性碳断代与特化坎的比较第四编古今环境的比较15 瓦哈卡地区古代期的花粉分析(董惟妙)项目介绍现代花粉雨河谷的植物生态地表花粉记录化石花粉记录附录15.1 表土样本观察附录15.2 化石样本观察附录15.3 化石花粉谱的判别函数分类16前陶期与现代的小型动物比较引言现代啮齿动物样本前陶期啮齿动物样本比较古今样本鸣禽小型蜥蜴软体动物概括与小结第五编生计形态分析17生计材料的量化分析:第五编的介绍引言圭拉那魁兹食物残存的性质第五编的格式18米特拉洞穴的野生食物资源:生产力、季节性与年度变化1966—1976年间的植物普查季节性波动年度差异肉食的生产力估算将原始生产力换算成热量和蛋白质19圭拉那魁兹前陶期的植物遗存植物遗存的类别植物遗存的阐释前陶期的农业圭拉那魁兹地区的植被史小结20圭拉那魁兹前陶期地层中的西葫芦21圭拉那魁兹前陶期的菜豆引言圭拉那魁兹1型豆介绍圭拉那魁兹地区的本地野豆圭拉那魁兹1型豆在遗传上对驯化种可能的影响22圭拉那魁兹前陶期的动物食物遗存引言狩猎或诱捕的动物哺乳类和爬行类鸟类各居住面小结23圭拉那魁兹食物遗存的营养意义引言讨论圭拉那魁兹每天摄入的假设24圭拉那魁兹食物采办区与前陶期食谱食物种类与每一百克份量的关系植食肉食洞穴遗存所代表的收获区面积居住面小结圭拉那魁兹人口的维持面积圭拉那魁兹每天的植食消耗计算维持区食谱的历时变化第六编 居住面的空间分析25圭拉那魁兹居住面的空间分析:第六编介绍图像表现技术定义活动区数据组空间共存与分开的原因26圭拉那魁兹碎屑的空间差异:一种描述性方法引言描述性估量轮廓线图阐释轮廓线图E层D层C层B3层B2层B1层概括与小结27圭拉那魁兹四个居住面的空间分析统计方法方差的三维分析介绍统计技术圭拉那魁兹的居住面各居住面的分析结果小结鸣谢28圭拉那魁兹四个居住面的多维度分析引言活动区:空间形态构建的问题认知活动区的结构划分距离技术Q型因子与R型因子分析结果与讨论历时变化概括与小结29圭拉那魁兹的片段分析:斯宾塞、惠伦和雷诺兹分析结果的综合(韩婧)/肯特??弗兰纳利片段分析片段1:E层的堆积片段2:D层的堆积片段3:C层的堆积片段4和5:B3层和B2层的堆积片段6:B1层的堆积人工制品与活动区第七编瓦哈卡的觅食与早期农业的模拟30觅食策略的建模:第七编介绍其他计算机模拟背景中的雷诺兹模型为狩猎采集者生计策略建模的其他途径我们方法的基本原理31瓦哈卡河谷东部植物采集与早期农业演进的自适应计算机模型Part 1:引言Part 2:为狩猎采集者的决策建模Part 3:瓦哈卡河谷东部材料Part 4:非正式的前农业模型Part 5:开发正式模型Part 6:前农业的模拟Part 7:为初始农业建模Part 8:模拟初始农业的达成Part 9:模拟气候变化与人口增长Part 10:概括与小结32适应、演进与考古时段:雷诺兹模拟分析的一些启示前农业阶段前农业阶段的启示初始农业阶段初始农业阶段的启示作为前农业形态延伸的农业适应与时间适应与考古学年表第八编 概括与小结33探访大师大师下午傍晚午夜拂晓34摘要  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第五编  第六编  第七编  第八编参考文献索 引译后记作者简介译者简介
作者介绍
肯特•弗兰纳利,世界著名的、才华横溢的美国考古学家,他在学生时代是罗伯特•布雷德伍德(R. Braidwood)扎尔莫(Jarmo)项目和理查德•麦克尼什(R. MacNeish)特化坎(Tehuacán)项目的团队成员,这两个项目被公认为考古学从类型学转向生计聚落研究的里程碑,是考古学多学科探索的起点,也可以被看作是1960年代美国新考古学的先驱。弗兰纳利对美国过程考古学理论方法的拓展和完善居功甚伟,特别在将系统论方法应用于考古学阐释以重建古代人类生计和行为方面享有盛誉。因此,他在美国过程考古学的发展中自成一家,对农业起源、文明与国家起源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