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咖啡馆的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打开咖啡馆的门

43 6.3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耀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59788

出版时间200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3页

字数57000千字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4-03-26

亿梦春田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打开咖啡馆的门
定价:68.00元
作者:张耀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208059788
字数:57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在欧洲,一个道地咖啡馆常客定有个人所爱:每天要去的店,习惯坐的咖啡桌,熟悉的招待,爱喝的咖啡种类……还有的客人一辈子都只去一家咖啡馆,绝不肯进另一家店的大门。  "我们在咖啡馆见面!"是在欧洲大陆流行了三百多年的社交方式。《打开咖啡馆的门》从1645年威尼斯的欧陆家咖啡馆始,追踪咖啡馆这个西方社会中始终贯穿不变的文化角色,以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哲学。
内容提要
《打开咖啡馆的门》从1645年威尼斯的欧陆家咖啡馆始,追踪咖啡馆这个西方社会中始终贯穿不变的文化角色,以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哲学。全书文字清丽,图像优雅,可让读者从欧洲文化发展的角度理解咖啡馆文化,是寻访咖啡文化之旅的一本佳作。有少重要历性事件在咖啡馆里发生?有多少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从咖啡馆里走出来?有多少传世艺术作品在咖啡馆里诞生?一部欧陆咖啡馆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欧洲文化史!
目录
自序 “一个客人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章 漫漫的“咖啡之路”从东方开始17世纪下半叶咖啡进入欧陆的历史第二章 咖啡桌上的启蒙主义从带有土耳其风的小咖啡铺到悬挂水晶吊灯的欧式咖啡馆第三章 大革命风暴中心的“政治咖啡馆”18世纪民主思想的摇篮第四章 “毕德麦雅”的历史角色“文化咖啡馆”的历史角色第五章 辉煌的“环形街咖啡馆”城市布尔乔亚的凯旋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咖啡宫殿”第六章 “咖啡中心”——一个世界的支点一个“作家咖啡馆”的哲学第七章 从布拉格到维也纳的“旋风”现代派艺术在咖啡馆的崛起第八章 “哈维卡”,现代浪潮里最后的孤岛战后欧洲咖啡馆复兴的曲折尾声ttttt
作者介绍
张耀书作目录:《打开咖啡馆的门》(1995年);《黑白巴黎》(1996年);《张耀·咖啡地图》(1997年);《百年夕阳红》(1998年);《彩色罗马》(1998年);《威尼斯进行式》(1999年);《音乐咖啡地图-巴黎巴黎!》(音乐CD书,1999年);《马德里到里斯本》(音乐CD书,2000年);《八百年在路上》(2005年);《七个错城》(数位影像收藏版,2000年);《东京288小时》(20025年);《上海77层楼》(2002年);《叫咖啡的地方》(2002年);《巴黎的一天》(2004年);《典藏张耀1997-2004))(2004年);《在巴黎起飞,香港转机,在台北看见Pageone》(2005年);《在奢华的尽头——欧陆十大传奇饭店》(全新版)(2005年)。
序言
我是消耗型的人、挥霍型的人。所有的钱都用于咖啡和旅行上。  如果这样描述这个人的职业:游历欧陆各处经典咖啡馆、大饭店,—边旅行、吃喝,—边摄影、写文字,住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乡村小屋中……可能你会以为是文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竟然有人是这样过日子的?他不卖咖啡,却靠咖啡成名。“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印在《打开咖啡馆的门》的靡页,成了咖啡厂商的招牌语。  ——《GQ国际中文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框,根、家乡,这些都是边框,我的边框是自由的。我没有归属的感觉。  见张耀前,重新翻看了他被誉为“雅皮圣经”的《咖啡地图》和《彩色罗马》,试图从漂泊的影像中归纳天马行空的思维碎片;见他时才发现,他的“视觉书”中表现的狂放相对于他本人而言显得太为含蓄了。他递过来的名片上,没有电话,没有地址,甚至没有名字,只有他的网址和一片虚无风景。  你的家在哪里?  张耀在书中的回答是那句著名的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云云。  面对面,他的回答改成了:“我没有家,没有归属的慨念,现在住在巴黎。”  ——《时尚·伊人》  我不会有这个需求:一个家和一个叶落归根的感觉。  他的行李箱里一定放着成打的唱片。他喜欢听音乐的方式是按在重复键上,让一支歌、—首曲子,几十遍地一次次不停地放。到一个地方,没找到想要的音乐,就很难有感觉是真到了这里。如果再能找到—个喜欢的咖啡馆,则差不多算是—半到家了。  ——《大美术》  我奉行两个主义,一个是世界主义,一个是个人主义。  所谓“张耀方式”,或可理解为有东方意识的、世界主义态度的认知方式。作为作家,你要考虑的是什么最适合你,而不是读者怎么想,每个人都以自己为出发点,这种态度成就了后来的张耀。  ——《新快报》  相机就像我伸出去的一个手指。  他的话曾在中国追求品位的小众中风靡。但如果说现在就是“读图时代”的话,张耀说他愿置身在“读图时代”之外。  ——《新京报》  他们不需要认识我,但他们真心喜欢我书里的东西。  他不喜欢被贴上某个大师标章,却拥有—群忠实的拥护者,热情的书迷们拿着《咖啡地图》,按图索骥地到欧渊搜寻梦中的咖啡馆。  ——Sony Music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