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11 1.9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瑞华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34116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48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24-03-18

亿梦春田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定价:58.00元
作者:陈瑞华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300134116
字数:479000
页码:448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p>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3版)》开篇的“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属于新增加的一章,是笔者对刑事诉讼法学通过全面反思所做的理论分析。第二章“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作为法科研究生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入门读物,仍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第三章开始,笔者依次对刑事诉讼的宪法基础、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构造理论作出了系统的讨论,研究生进入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世界。本书第八章“量刑程序的独立性”提出并论证了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这对于那种以定罪控制为中心的传统理论而言,是一种理论上的;第九章“对抗性司法与合作性司法”,则在总结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诉讼模式理论。在2006年前后,笔者曾就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发表过一篇论文,由于视角独特,论证方式新颖,颇受一些初入法学研究之门的研究生的好评。为使更多的研究生有机会加以阅读,笔者将该文作为附录列为本书的末篇。
内容提要
本书是《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的第三个版本。本书在全面回顾和反思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理论范畴以及研究方法问题。本书对支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四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讨论了刑事诉讼的宪法基础问题、程序正义理论、程序生制裁理论以及刑事诉讼构造理论。本书还结合新近兴起的量刑程序改革和刑事和解运动,提出并论证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那就是量刑程序的独立性理论与合作性司法理论。本书倡导一种从经验到理念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从中国的法制改革和法制经验中提出概念,总结出制度形成的规律,并进行适当的理论概括和抽象,然后,尽可能地将作者的理论与中西方相关的主流理论进行学术上的对话。 追求法学理论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推动立法修改和司法改革,这是作者的基本学术志趣。
目录
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一、研究方法二、理论体系三、两种法律传统的冲突四、制度成长的逻辑五、证据法研究的困境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研究的回顾二、刑事诉讼价值三、刑事诉讼目的四、刑事诉讼构造五、刑事诉讼阶段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七、刑事诉讼主体八、刑事诉讼职能九、刑事诉讼客体十、刑事诉讼行为十一、结论第三章 刑事被告人权利的宪法化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二、中国宪法中的被告人权利三、缺乏宪法约束的刑事诉讼法四、不受宪法限制的司法解释五、程序性违法的治理与宪法性权利的缺位六、被告人权利宪法化的基本课题第四章 程序正义理论一、程序与程序的正当性二、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三、纯粹的程序正义:罗尔斯的分析四、程序正义与当代的程序价值理论五、研究程序正义问题的必要性六、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七、程序正义与其他正义形态的关系八、程序正义的基本构成要素九、为什么要坚持程序正义十、程序正义的限度第五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一、问题的提出二、程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三、宣告无效:程序法的独特制裁方式四、为什么要选择宣告无效的制裁方式五、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六、程序性制裁的未来七、程序性制裁理论的体系第六章 刑事诉讼纵向构造理论一、问题的提出二、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三、“流水作业”的诉讼构造四、“流水作业”构造的负面后果五、可预期的诉讼构造改革第七章 刑事审判前程序的整体构造一、引言二、刑事审判前程序之简要比较三、中国刑事审判前程序的构造四、中国刑事侦查程序的构造五、中国刑事审判前程序的主要问题六、走向一体化的审判前程序第八章 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一、引言二、量刑信息与定罪信息的不一致性三、诉权对量刑裁判权的制约四、公诉权内涵的必要延伸五、作为独立辩护形态的量刑辩护六、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七、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规则八、结论第九章 对抗性司法与合作性司法——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一、问题的提出二、帕克和格里菲斯的诉讼模式理论三、对抗性司法及其局限性四、限度的合作模式五、协商性的公力合作模式六、私力合作模式七、一种新的合作性司法哲学附录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一、引言二、从对策到解释三、基本的问题意识四、实证方法的引入五、法学学科的交叉研究六、法律的生命有机体理论参考文献索引
作者介绍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看得见的正义》(2000);《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