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眺西望
¥
16
2.8折
¥
58
九品
仅1件
作者[日]陈舜臣 著;崔学森、张晓刚 译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陈舜臣 著;崔学森、张晓刚 译
-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4616934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2页
-
字数
120千字
- 【内容简介】
-
古今中外,人类上演着各种历史活动,文明的浪潮不断交替。陈舜臣先生的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可读性,还有双重文化的意蕴。在《东眺西望》中,他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全球历史和文化,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再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文字清浅如水,读之顿觉眼口生香,如挹纸上。20篇随笔小文,均以全球视角审视过去,展望未来,探索人类睿智与历史印记。
- 【作者简介】
-
陈舜臣,本有名作家,籍华人,1924年出生于神户。1961年以枯草之根荣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在本文坛崭露头角,四十多年来始终创作不辍,作品达一百七十多部,写作范围涉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现代小说、随笔游记等领域。
精彩内容:
与伊比利亚半岛 亚当?斯密说,15世纪末发现美洲和开辟绕过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的新航线,是人类历目前、很重要的事件。美洲大陆本有原住民,所以“发现美洲”这种说法确实明显带有欧洲中心主义彩。不过,这两件大事的重要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分。亚、非、美三大洲因此与欧洲连为一体,人们看到了他们各自所熟悉的“世界”之外的世界。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正如瓦斯科?达?伽马在印度的那句话――“我们是来找基督徒和香料的。”――所指出的,驱使他们行动的,包含物质和精神双重动力。 然而,大航海是有前史的。无限地向前追溯可能没有尽头,但1 5世纪初,明朝郑和前往西亚和非洲的大航海,无论如何都不容忽视。早在发现好望角航线9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始了。第七次,即很后一次出海,于宣德六年(1431)出发,宣德八年(1433)返回。如果从郑和很后一次下西洋算起,也要比西方大航海早60多年,或许应该将其视为大航海时代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前史。 8世纪上半叶,伊比利亚半岛成为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圈。虽然伊比利亚半岛的帝国(欧洲多称撒拉逊)在蒙古西征之前已经开始分裂,但小国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5世纪,直到基督徒发动收复失地运动。有人认为,伊比利亚半岛向新世界扩张也是借了该运动之威势,所以他们的扩张才带有浓厚的传播信仰的十字军式彩。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受影响长达800年之久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徒,长期以来已经惯于“其他世界”的生活,因而即便是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也知道应该如何与居于该地的异教徒打交道。美国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新世界,但东方的印度则未必如此。在那里,他们与他们熟悉的穆斯林商人之间,发生了火星四溅的商战. 郑和下西洋 瓦斯科?达?伽马炮击并占领的印度加尔各答,正是郑和自次下西洋开始必经之地。这不让人想起郑和虽然是出生于云南的,但同时也是穆斯林。人们发现了他父亲的坟墓,据墓志记载,他父亲姓马,字哈只。郑姓是明成祖(永乐帝)赐予郑和的姓氏,现在我们知道了他本来姓马。中国的穆斯林中姓马的占绝大多数,“马”是取“穆罕默德”的开头部分发音而来的。此外,郑和父亲的字哈只也并非特有的名字,而是授予有过赴麦加巡礼经历的穆斯林的称号“哈吉”的汉语音译。事实上,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虽然没有亲自去麦加巡礼,却从船队成员中选出七名穆斯林,命他们前往。 如果将郑和下西洋算作大航海时代的前史的话,这部前史堪称辉煌。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宝船厂建造的宝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约62米)。经专家计算,相当于如今8000吨级的船舶。这样的大船一共建造了62艘,载官兵27800多人。不过,有很多史学家对这个数字持怀疑态度,甚至这一数字夸大其实的说法已成通说。然而,1957年郊外的宝船厂遗址出土了巨大的船舵,从舵的大小来看,明史?郑和传中的记载应无夸张粉饰之处。 p13
精彩书评:
能够让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司马辽太郎陈舜臣这个人,存在是个。——司马辽太郎所谓中国题材小说,现在正成了路,这是那些高举灯火走过荒野的先人们的恩惠,而很明亮温馨的灯火健在,令人不从心里感谢。——田中芳树中国的历史很久,中国的历史书册很多,可是对历史也很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界的巨手,担起了这项责任! ——柏杨
- 【目录】
-
001 / 东方之光——亚洲大航海时代
015 / 追问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
028 / 茶叶改变世界——美国独立与茶叶
041 / 人类的步伐永无止境——“史前史”的厚重
054 / 无尽的宝库——“遗丘”和黏土板文字
068 / 光荣的起点与继承——从希腊、罗马至
081 / 神奇的魅力——印度史的源流
095 / 点与点之间——中国古代史之谜
109 / 塔什库尔干与阿拉穆特——两个伊斯玛仪教派
122 / 欧洲的光与影——不可思议的二重奏
135 / 分裂与断裂的背后——“大唐之春”前史
148 / 连接东方与西方——拜占庭与蒙古之后
161 / 草原风暴——游牧与定居的大戏
174 / 岁币的功能——填补文明的落差
188 / 通向南海之路——中国文献中的东南亚
202 / 近代欧亚——虚报风说书的背景
215 / 亚洲的解放——亚洲青春期的两位巨人
228 / 事件与信息传递——战争与本开国
241 / 爱琴海的东与西——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意识
254 / 历史的节点——在现代史中生活
267 / 初版后记
271 / 文库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