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敬宜文集 总编辑手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范敬宜文集 总编辑手记

258 4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敬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14441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37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5元

上书时间2024-03-22

埃利奥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范敬宜文集 总编辑手记
定价:45.00元
作者:范敬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302214441
字数:337000
页码:4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位恪尽职守的总编辑在他任职于人民日报社的五年间写下的值班手记。从每日作品点评、新闻业务分析到工作小结,内容论及新闻工作的巨细。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编辑思想,同时也可将其作为新闻编辑工作的案头参考书。
目录
提高把握大局能力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 分析丑恶现象要从实际出发 紧密结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地方记者要有全局观念 不要把不良现象笼统归因于市场经济 广告也要从政治着眼 文学作品要从政治上严格把关 时时不忘考虑大局 “预则立,不预则废 抓住带全局性的问题大做文章 加强与领导部门的联系 文艺部的眼光要超越副刊 加强正面报道力度 多一些切中时弊的文章 为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大声疾呼 把有利因素说透把不利因素说够 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报道是党报的宣传重点 要研究“重磅炸弹” 胸中没有大局就做不出大文章 抓好带全局性的重大报道 把握发稿的时机 认真研究一下新华社的两篇述评 多一些短兵相接的文章 应该经常研究各条战线的重大问题 一个撰写述评的好办法 抓住了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高屋建瓴先声夺人 香港回归宣传报道臻于上乘 编辑的大局意识十分重要 会议消息大有写头 集中版面,为十五大创造舆论氛围 站在全局高度的好文章 以最快速度传达中央最新精神树立精品意识 树立“精品意识” 业务民主是出精品的一种保证 抓精品首先要抓住“新” “在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 “精品年”活动开始显露成效 精益求精的佳作以思想深度取胜 在研究问题上下工夫 在反映矛盾的同时给人以光明、希望和办法 积极回答热点难点问题 只要找准基调再难的题目也能做出好文章 正面报道热点问题 一篇有深度的报道 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报道 着重反映精神不报道具体灾情 报道吴天祥的独家新闻 要浓缩不要风干 多一点哲学思考 经济报道要把重点放在两头 报道了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写出了运动健儿的精神风格 新闻报道要有“意蕴 一篇特别感人的好通讯 增强报纸的科学性 一篇值得细读的好文章 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优势 “小将们向我们挑战了 有思想深度有辩证色彩 抓住热点问题提高人民日报的权威性 高层不觉其浅基层不嫌其深 有深度的经济评论 加强批评报道的“建设意识”以独特视角取胜 着眼于静悄悄发生的变化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和现实紧密结合 记者要有主动精神 一个好点子 把埋在饭碗里的肉挑出来 着重写气象风貌的变化 会议是十分丰富的新闻源 多写身边发生的变化 截取最有特色的角度 选取新闻性最强的部分 寻找最带有共性的话题最能引起共鸣的角度最能动情的切入口 抓住社会治安报道新角度 大主题小切口深开掘 从微观入手反映宏观问题 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版 抓住传神的细节以快速反应取胜 要有“抢制高点”的观念 多写当天采访的鲜亮新闻 压力出积极性出高效率 记者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出奇制胜取胜精心筹划报道是部门领导最主要的业务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一份深入 一份收获以飘逸潇洒之笔 论经文纬武之声编辑工作大有可为画龙点睛报纸的“精、气、神”把“题眼”拎出来版面编排要敢于创新图文并重 两翼齐飞增强国际意识副刊应该成为团结作家的阵地十分珍惜群众来信来稿加强知识和语言文字修养其他
作者介绍
今天一版头条《从胶东看深化改革》是篇好报道。它通过对改革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即今天仍有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思想解放不能一劳永逸。唯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使改革者探索的步伐加快。这是记者总揽全局以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我一再强调,记者要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全体记者、编辑的重视。人民日报能不能办得高出一筹,关键在这里。现在我们最欠缺的不是情况和文笔(当然这方面也需提高),而是对全局的把握。因而不少报道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这里讲的全局,是指中央政策在全国各地具体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随时掌握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形势和问题,就对全局了然于胸,就能在采访中不断地发现新情况、新题目。    1996年6月12日    分析丑恶现象要从实际出发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市场经济成了筐,什么坏事都往里装。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在分析其原因时都归诸市场经济。按照这种逻辑,市场经济岂不成了万恶之源?为什么中央还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提法多了,人们就会怀疑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今后在分析某些丑恶现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是什么原因就说什么。反过来也不要把什么好事都往市场经济上连。    再有一点,当前宣传报道上的浮夸现象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今后各部和夜班在审稿时,务必严格把关,宣传成就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这种浮夸不仅表现在经济上,同样也表现在文化、文艺、教育上。    在宣传先进人物时也要特别注意符合历史真实,切忌重犯“高、大、全”、“三突出”的老毛病。如写先进人物时,往往写得不近人情,比如父母死了不回家,妻子病危不探望等。这是最易引起群众反感和怀疑的。    紧密结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看了今天的读者来信版,非常高兴。首先,紧密结合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头条提出的当前转换机制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很有普遍意义;二条反映的也是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监督哨”两篇事情比较典型,也有代表性。第三,“耳闻目睹”生动地反映了多数农村当前的实际生活水平,发人深思。希望群工部按此路子,再接再厉,编出更好的版面。    今天一版头条《福建一批三资企业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和评论员文章,郑重地提出了三资企业的劳资关系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版面处理也比较突出。    昨天《潮起潮落写青春》的反映很好。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罗开富在电话中说,他平时读报很少激动,但读这篇时激动了。整篇通讯没有惊人之举,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就靠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把读者感动了。    1994年6月7日    地方记者要有全局观念    根据今天的情况,版面上了两篇本报记者的重点稿,还是不错的。    《丰收的喜悦》,原来完全讲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我觉得不妥,请赵兴林同志重写,改成这第二稿。现在经夜班这一修改,就好多了。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地方记者写报道一定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地方党委政府要求怎样写就怎样写。因为我们是人民日报,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选题目。有些事情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应该推广或扩大宣传的,但在全局来看不行。适度规模经营是个敏感问题,在当前如果宣传过于突出,容易引起下面思想上的疑虑,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这不是我们对地方党委、政府有什么不同意见,而是我们要对全局负责。这一点请记者部领导向记者说明,并严格把关。    1994年7月13日    最近在看稿中,感到有一个问题要引起注意。    千万不要把当前出现的不良现象归因于市场经济,这个问题我曾多次提出,但仍不断出现。特别是在褒扬某种正确的行为时,把市场经济作为它的对立面。比如:    例一:“不容忽视的是,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击着青年心灵深处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部分青年的行为出现某种程度的失常。”(6月28日本报,已改。)    (这等于说,青年当前的道德问题根源于市场经济。)    例二:“顺义作为京郊产粮大县,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县委一班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不动摇。……”(7月13日本报,已改。)    (这等于说,搞市场经济会动摇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例三:“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浊流滚滚面前,我们大多数共产党人经受住了金钱的诱惑、考验。”(8月5日大样,已改。)    (将市场经济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混为一谈。)    如果将一切错误的东西都归于市场经济,那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岂不成了最大的错误?    1994年8月2日  P2-6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