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诞的本来面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怪诞的本来面目

50 8.5折 59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法民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9730034

上书时间2023-11-28

爱读客二手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法民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30034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1页
  • 字数 23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我国的怪诞美学研究已有50年之久,但大众文化对“陉诞”的滥用,学术探讨中的泛怪诞化倾向却始终未能解决,原因是缺少公认的怪诞本质界定。《怪诞的本来面目》尝试为怪诞下一个定义,以正本清源。怪诞流传至今变中不变的恒定因素,即恶与滑稽按反常化方式构成的既可怕又好笑的审美形态系统结构模式,乃为怪诞本质之所在。《怪诞的本来面目》以此为标准评价理论,搜寻实例,概括了怪诞的效应与功能为其合法性辩护;还辑录西方怪诞学术专著书目300多种以拓展读者视野。本书是《怪诞--美的现代扩张》、《怪诞艺术美学》、《怪诞美术名作选讲》之后,作者探讨怪诞规律的第四本专著,内容绝大部分为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很有底气也很从容”的“相当成熟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刘法民,1945年生,河南新郑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教研主业为美学、文艺理论。已经出版专著10部,其中7部为个人学术专著:《怪诞艺术美学》,人民出版社,2005;《怪诞——美的现代扩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怪诞美术名作选讲》,东方出版社,2007;《怪诞的本来面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魅惑之源:艺术吸引力分析》,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欣赏表情论》,江西高校出版社,l990;《足球魅力之谜》,广州《足球报》1993~1994年连载27整版;《王中王争霸风云》,大连出版社,1999;《里迪克·鲍》(合著),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霍墨菲尔德》(合著),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此外,在《哲学动态》、《光明日报》、《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报章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怪诞美学四书”和30多篇怪诞专题论文,在我国率先揭示并论证了怪诞审美形态的诸多规律。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大众文化对怪诞的滥用

一大众文化对“怪诞”的滥用

二大众文化对怪诞审美形态的误解

第二章我国美学的泛怪诞倾向

一我国怪诞美学的研究概况

二我国怪诞美学研究中的泛怪诞倾向

第三章怪诞的原初形态

一怪诞的由来

二原初怪诞的基本特征

三原初怪诞是审美形态

第四章怪诞的流变形态

一怪诞的流变路线及流变方式

二怪诞流变中的变化因素与不变因素

三怪诞的变化趋势与不变原因

第五章怪诞的本来面目

一怪诞审美形态的本质规律及呈现方式

二怪诞系统结构模式各要素界说

三怪诞系统结构模式的实例验证

第六章怪诞的理论化离合(上)

一凯泽尔的怪诞理论

二巴赫金的怪诞理论

三汤姆森的怪诞理论

第七章怪诞的理论化离合(下)

四姚一苇的怪诞理论

五“怪”即“怪诞”理论

六怪诞特征即怪诞的理论

七刘法民的怪诞理论

八曾忠禄的怪诞理论

第八章怪诞的美感效应

一震撼效应

二奇想效应

三威慑效应

四注意、醒悟丑恶效应

五快感效应

第九章怪诞的实用功能

一讽刺丑恶功能

二制造吸引力功能

三驱赶邪恶功能

四多样化体验功能

第十章怪诞价值的实现路径

附录西方怪诞学术专著书目选辑300例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