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行而上者
¥
11.8
5.6折
¥
21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伍晓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C14-11-2
上书时间2024-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伍晓明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1096123
-
定价
2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0页
-
字数
25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发端于一个欲在汉语中说清海德格尔所思考的“SEIN[BEING]”这个在印欧中非常基本也在某种意义上非常普通的词的“意思”的冲动。说“冲动”当然会引起某种误解,因为作者考虑这一问题时间其实已经很长了。
本书主要部分的初稿,即目前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其实都早在2000年就已经完成了。作者在讨论海德格尔的“SEIN”的意思的过程中开始深入思考汉语的“有”的既表“占有”又表所谓“存在”这种双重用法所可能蕴涵的哲学意义的。
自作者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以来,国内已经出版了一些有关论著。最近结集出版的《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一书,汇集了讨论“BEING”问题的主要汉语论文和一些外语论文的汉语翻译,也许是这一问题领域中迄今最值得注意的著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 【目录】
-
第一部 从被翻译的“存在”回到汉语的“有”与“无”
第一章 “语(言)(边)境”之上的“存在”
一、“有存在”
二、翻译“的”欲望
三、“吸收”或“款待”
第二章 跨越语言边境的西方(哲学概念)“存在”
一、难以在汉语中款待的西方“存在”
二、西方的“SEIN/BEING”(存在)与“SEIN/BE”(是)的语法关系
三、以汉语的“是”翻译名词性的“BEING”的问题
四、作为差异的“存在”
五、“存在”这个词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
第三章 汉语中的“有”:“占有”与“存在”
一、回到中国传统的“有”
二、一身而二任的“有”
三、“有”与“在”
四、作为语言事件而发生的物之原始性的因“占”而“有”
五、人与物之互有或相有
第四章 “有‘有’也者”
一、有之成为万物的总名,以及有之有的遮蔽
二、人不可能不有
三、“有”什么都不可能“是”
第五章 “有生于无”
一、魏晋玄学所关心的无
二、“以无为(本)体”还是“以无为用”
三、“崇有论”之何以非真崇有?
结论 中国之“有”与西方之“存在”
第二部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重读《老子》第一章
一、题解:“重”与“读”
二、道“可道”,名“可名”
三、“始”与“母”
四、“帮常无……”
五、天下万物“同”于有
六、玄同
七、众妙之门
第二章 “虚”(之)“极”与“静”(之)“笃”:重读《老子》等十六章
一、引论
二、“虚”(之)“极”
三、“静”(之)“笃”
四、“物”之“命”
五、“常”之“常”
六、“道”之“久”
第三章 老子与海德格尔之近:“道之为‘物’”抑或“物之为‘道’”?
一、对海德格尔文本的阅读:物之为“道”
二、对老子文本的阅读:“道之为‘物’”?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