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一把钥匙。打开想象和偏见的门锁,窥见西藏本真如初的容颜。
我们“不是某个活佛的布道书” “不是汉藏对比的学术书”“不是盲目赞美的书”“不是灌水发感慨的书”……
我们“不能带着优越感写东西”“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东西”“不能把价值判断强加于人”……
我们“要善于发掘有趣的故事”“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以平和的心态、用凝练的语言来讲述”
藏族社会学家旦增伦珠先生在审稿时说过的一句话令我非常难忘,他说:“没有什么是不能触碰的,别把西藏当做一个特别的东西去人为粉饰,西藏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它的一切,就像太阳升起一样自然。”
在整个编写和加工的过程中,我无比珍视这种“像太阳升起一样自然”的感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每一个讲述者最原始的表达。西藏老人絮絮叨叨的口语,文人学者措辞考究的感叹,演艺明星活泼生动的言谈……我每天都“聆听”这些“七嘴八舌”的声音,与每一张图片中的人物对视,品读他们的内心,仿佛直视千里之外的高原。
一条“微博”,一把钥匙。打开想象和偏见的门锁,窥见西藏本真如初的容颜。
我们“不是某个活佛的布道书” “不是汉藏对比的学术书”“不是盲目赞美的书”“不是灌水发感慨的书”……
我们“不能带着优越感写东西”“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东西”“不能把价值判断强加于人”……
我们“要善于发掘有趣的故事”“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以平和的心态、用凝练的语言来讲述”
藏族社会学家旦增伦珠先生在审稿时说过的一句话令我非常难忘,他说:“没有什么是不能触碰的,别把西藏当做一个特别的东西去人为粉饰,西藏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它的一切,就像太阳升起一样自然。”
在整个编写和加工的过程中,我无比珍视这种“像太阳升起一样自然”的感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每一个讲述者最原始的表达。西藏老人絮絮叨叨的口语,文人学者措辞考究的感叹,演艺明星活泼生动的言谈……我每天都“聆听”这些“七嘴八舌”的声音,与每一张图片中的人物对视,品读他们的内心,仿佛直视千里之外的高原。
内容推荐
《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最佳阅读体验,用最短的文字还原了那些最了解西藏的人心中最真实的西藏。中英对照、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全书共收录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大量鲜活的一手的见闻,深入浅出、客观中肯的涉藏言论、语录和访谈,以及有趣、独到的细节和图景。
该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形式上见微知著,把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内容上大题小作,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形成一条条精彩的微博,虽然是碎片式呈现,但每一条微博都是精华,都能独立呈现一个事实,传递一种情感,条条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情。超越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站在“西藏热”的潮流前沿,构建起一个更加细腻、真实的西藏。
《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最佳阅读体验,用最短的文字还原了那些最了解西藏的人心中最真实的西藏。中英对照、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全书共收录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大量鲜活的一手的见闻,深入浅出、客观中肯的涉藏言论、语录和访谈,以及有趣、独到的细节和图景。
该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形式上见微知著,把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内容上大题小作,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形成一条条精彩的微博,虽然是碎片式呈现,但每一条微博都是精华,都能独立呈现一个事实,传递一种情感,条条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情。超越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站在“西藏热”的潮流前沿,构建起一个更加细腻、真实的西藏。
作者简介
聂晓阳:知名记者。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1995年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研修美国文化。
1992年重走丝绸之路;1993年深入秦巴山区考察文化景观;1998深入张北地震灾区和长江洪水灾区采访;1999年先后入藏采访,乘坐“雪龙”号破冰船远赴北极考察。2002年赴耶路撒冷、2004年赴巴格达担任常驻记者。2005年回国后,先后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环球》杂志副总编等职。
2007年起,先后担任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约研究员、兼职教授等。曾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一等奖,并有7篇报道获得新华社好稿奖。
出版著作:《YES,克林顿;NO,航空母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北极首航》(上海三联书店1999)、《关于自然与人的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中信出版社2005)等。
其作品《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自2011年出版,已重印8次,印数超过10万册。
聂晓阳:知名记者。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1995年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研修美国文化。
1992年重走丝绸之路;1993年深入秦巴山区考察文化景观;1998深入张北地震灾区和长江洪水灾区采访;1999年先后入藏采访,乘坐“雪龙”号破冰船远赴北极考察。2002年赴耶路撒冷、2004年赴巴格达担任常驻记者。2005年回国后,先后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环球》杂志副总编等职。
2007年起,先后担任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约研究员、兼职教授等。曾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一等奖,并有7篇报道获得新华社好稿奖。
出版著作:《YES,克林顿;NO,航空母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北极首航》(上海三联书店1999)、《关于自然与人的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中信出版社2005)等。
其作品《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自2011年出版,已重印8次,印数超过10万册。
目录
1文化·传承
2记忆·回望
3风土·管窥
4圣城·拉萨
5行旅·品味
6印象·讲述
7精神·信仰
8逸闻·趣谈
1文化·传承
2记忆·回望
3风土·管窥
4圣城·拉萨
5行旅·品味
6印象·讲述
7精神·信仰
8逸闻·趣谈
媒体评论
用一夜读了《微观西藏》,很精美的一本让人心静的好书。
——西藏某将军
用两个字来评价《微观西藏》就是“好看”,三个字就是“很好看”。读的时候,我感觉她时尚、干净、新鲜,想到两个字——玲珑。
——西藏题材作家马丽华
《微观西藏》书中的细节和叙述方式便于人理解,适合阅读,看着不累,每条又都能讲得明白,而且英文翻译很准确,难能可贵。
——新华社对外部主任 严文斌
《微观西藏》把最古老的西藏文化和最年轻的微博体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字干净明亮,图片隽永,展示出一个隐忍而阳光的伟大民族。
——人民网《网络舆情》执行总编辑 祝华新
近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微观西藏》,深深地被其中的故事感动。这本书贵在“不讲大道理”,而“讲好小故事”。
——孔子学院总部 彭增安 博士
用一夜读了《微观西藏》,很精美的一本让人心静的好书。
——西藏某将军
用两个字来评价《微观西藏》就是“好看”,三个字就是“很好看”。读的时候,我感觉她时尚、干净、新鲜,想到两个字——玲珑。
——西藏题材作家马丽华
《微观西藏》书中的细节和叙述方式便于人理解,适合阅读,看着不累,每条又都能讲得明白,而且英文翻译很准确,难能可贵。
——新华社对外部主任 严文斌
《微观西藏》把最古老的西藏文化和最年轻的微博体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字干净明亮,图片隽永,展示出一个隐忍而阳光的伟大民族。
——人民网《网络舆情》执行总编辑 祝华新
近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微观西藏》,深深地被其中的故事感动。这本书贵在“不讲大道理”,而“讲好小故事”。
——孔子学院总部 彭增安 博士
图文都很好,形式创新,非常吸引人。从汉藏民族交流的角度看,《微观西藏》是一部促进民族和谐的作品。
——中国西藏研究中心 旦增伦珠 博士
用一夜读了《微观西藏》,很精美的一本让人心静的好书。
——西藏某将军
用两个字来评价《微观西藏》就是“好看”,三个字就是“很好看”。读的时候,我感觉她时尚、干净、新鲜,想到两个字——玲珑。
——西藏题材作家马丽华
《微观西藏》书中的细节和叙述方式便于人理解,适合阅读,看着不累,每条又都能讲得明白,而且英文翻译很准确,难能可贵。
——新华社对外部主任 严文斌
《微观西藏》把最古老的西藏文化和最年轻的微博体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字干净明亮,图片隽永,展示出一个隐忍而阳光的伟大民族。
——人民网《网络舆情》执行总编辑 祝华新
近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微观西藏》,深深地被其中的故事感动。这本书贵在“不讲大道理”,而“讲好小故事”。
——孔子学院总部 彭增安 博士
图文都很好,形式创新,非常吸引人。从汉藏民族交流的角度看,《微观西藏》是一部促进民族和谐的作品。
——中国西藏研究中心 旦增伦珠 博士
显示全部信息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