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的历史合理性研究:基于社会演化的考察
  • 经济法的历史合理性研究:基于社会演化的考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法的历史合理性研究:基于社会演化的考察

63 九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维君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7

鑫岳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维君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2
  • 版次 1
  • ISBN 9787511851123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2页
  • 字数 338千字
  • 丛书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阐述经济法(包括前经济法与现代经济法)的产生、发展与转变的一次尝试。以本体论历史哲学为视角,对经济法与社会演化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并对几个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做了分析。作者以其较为深厚的学术素养及广博的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知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认为:第一,经济法是作为历史长河中对社会进行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国家,应对社会压力而运用公权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手段;第二,自古以来,经济法的产生原因与分析架构应当是国家利益、市场失灵与政府利益的综合;第三,现代经济法的诞生的直接原因是政治的现代性,而非经济的现代性;第四,结合大卫伊斯顿的分析框架,对现代经济法的政治过程做了分析。
本书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对经济法研究者而言是值得一读的研究资料。
【作者简介】
  于维君,1974年生,台湾嘉义市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法学研究人员。2000年毕业于屏东商业技术学院资讯管理系,获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民商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经济法的历史合理性研究——基于社会演化的考察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研究范畴的界定
第一节历史合理性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现代经济法的概念与形态
一、经济法语源的形成
二、德国现代经济法概念诸理论
三、日本现代经济法概念诸理论
四、苏联现代经济法概念诸理论
五、中国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与沿革
六、有经济法但无经济法概念的国度:英美法系国家
第三节现代经济法的形态
一、战争经济下的现代经济法形态
二、灾变经济下的现代经济法形态
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经济法形态
四、计划经济下的现代经济法形态
第四节小结:本书所采取的界定
一、现代经济法的概念与完整形式只存在于大陆法系国家
二、现代经济法概念正式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
三、现代经济法的概念应包括所有形态的现代经济法
四、现代经济法的法律功能在于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五、现代经济法的法律形式是政府作为公权主体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六、现代经济法概念产生前政府作为公权主体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与政策为前经济法
第二章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的基础:社会演化的逻辑
第一节社会演化逻辑建构的基础理论
一、汤因比的文明变迁论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中国的进化论哲学:严复与《天演论》
四、基于生物学基础的社会合作理论
五、小结:反历史宿命论的社会演化
第二节社会演化中的社会形态
一、良性发展的社会
二、衰退与停滞的社会
三、失去秩序的混乱社会
四、震荡转型中的社会
五、社会形态中的微循环
第三节社会压力:社会演化的推动力
一、社会压力的概念
二、社会承载力的概念
三、社会压力与社会承载力的互动
第四节小结:社会演化逻辑的阐释
第三章社会压力与政府: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的多重面孔
第一节政府与社会压力间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国家、政府概念的界定
二、社会与国家(政府)关系源流
三、理论的基点:马克思国家理论与法团主义
四、政府对社会压力进行回应的推论与原因
第二节政府对社会压力进行回应的方式:政府对社会的干预
第三节社会压力与政府作为公权主体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一、人口的过度增长与衰退
二、其他社会体系的竞争
三、自然环境的挑战
四、科学技术的落后
五、社会内部利益团体(群体)间的剧烈冲突
六、社会可支配资源、生产工具与公共财产的增加与减少
七、市场机制的震荡与衰退
第四节小结: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的同与不同
第四章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的历史合理性:社会压力的政府回应
第一节分析模式:国家安全、政府利益、市场失灵的协同
第二节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由非常到平时
一、国家安全释义
二、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可改善的国家安全
第三节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基础理论
二、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的现代性与前现代性
第四节政府利益
一、政府利益的现代诠释
二、政府利益的基本形态
第五节小结: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共通的历史合理性分析模式
第五章现代经济法的历史合理性:政治正当性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疑问的起点: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
第二节现代经济法的生成的另一种视角:政治正当性形态的转换
一、政治正当性的概念
二、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的政治正当性与范式转换
第三节现代经济法与前经济法转型的思想史背景
一、历史视角的选择:克劳塞维茨、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
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战争与民族国家
三、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民族国家与正当性
四、马克思的思想革命:革命、战争与现代性
五、历史背景的思想史解读
第四节现代经济法的政治正当性转换:总体战的发轫
一、总体战的源起
二、总体战的相关理论
三、总体战生成的基础
四、总体战与政治正当性
五、现代经济法的诞生:总体战促成了政治正当性的完整转型
第五节政治正当性结构与现代经济法
一、政治正当性与意识形态
二、政府的政治正当性结构与现代经济法
第六节小结:经济法的政治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