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透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透视

14.2 5.1折 2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建川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69755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89页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24-05-20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透视
定价:28元
作者:谭建川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100069755
字数:
页码:3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了日本明治时代之前广泛使用于其民间私学系统的传统启蒙教材(日本人将它们统称为“往来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容详尽的分析,向读者展现了这些传统启蒙教材的发展过程、特性、功用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响等,并进一步对中日两国启蒙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两国在启蒙教育方面的异同点。
内容提要
本书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日本近代之前广为民间使用的传统启蒙教材 的发展过程、特性、功用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历史性考察,并进一步对中日两国启蒙教材进行了比较,从启蒙教材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异同点。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自平安时代出现至明治时代初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文化传承的媒介,其内容和形式都明显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和具体内容,体现了当时普通日本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们通过教育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是了解日本社会变迁以及日本文化传承的重要素材。
目录
章  导论  节  教育的历史连续性与启蒙教材  第二节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研究概述  第四节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研究意义第二章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历史概观  节  萌发阶段——平安时代的启蒙教材    一、日本文字教育的出现与发展    二、《明衡往来》及早期启蒙教材    三、早期启蒙教材的特点  第二节  成长阶段——中世的启蒙教材    一、中世的政治以及文化背景    二、中世启蒙教材的发展与分类    三、中世的主要启蒙教材  第三节  繁荣阶段——近世的启蒙教材    一、启蒙教材繁荣的社会基础    二、近世启蒙教材的兴盛    三、近世启蒙教材的主要特征    四、近世的主要启蒙教材  第四节  衰退阶段——明治时代初期的启蒙教材    一、“和魂洋才”的文化价值观与启蒙教材的最后发展    二、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启蒙教材的衰退    三、明治时代初期的主要启蒙教材第三章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编撰形式  节  书信文简集的定型与发展    一、书信文简集的定型    二、书信文简集的发展  第二节  对汉诗、韵文的模仿与借鉴    一、对汉诗形式的模仿    二、对三字经形式的借鉴    三、对千字文形式的借鉴  第三节  本土特色编撰形式的出现与使用    一、家训形式的使用    二、式目形式的使用    三、伊吕波歌形式的使用    四、和歌形式的使用  第四节  插图、注解形式的发展    一、插图形式的发展    二、注解形式的发展第四章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教学内容  节  文字词汇知识    一、集中识字    二、分类学词  第二节  道德规范知识    一、尽孝尽忠    二、勤奋好学    三、注重礼法    四、处世哲学  第三节  地理、历史知识    一、地理知识    二、历史知识  第四节  职业技术知识    一、农业型    二、手工业型    三、商业型    四、综合型  第五节  自然科学知识    一、数学知识    二、植物与生理知识    三、天文知识    四、理学知识第五章  传统启蒙教材与儿童启蒙教育  节  儿童启蒙教育的客观规定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启蒙教育    二、幕藩政治体制与启蒙教育  第二节  儿童教育观的发展    一、中世的儿童教育观    二、近世的儿童教育观  第三节  启蒙教材的编撰者与使用者    一、编撰者的身份嬗变    二、使用者的变化  第四节  使用启蒙教材的教育机构    一、寺院    二、寺子屋  第五节  儿童启蒙教育的课程与课堂教学    一、教育课程    二、课堂教学第六章  传统启蒙教材的主要功能  节  启蒙教材的育人功能    一、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二、社会规范的传递    三、社会角色的培养  第二节  启蒙教材的社会功能    一、政治功能    二、经济功能    三、文化功能第七章  中日传统启蒙教材比较  节  两国启蒙教材的相似性    一、日本对中国启蒙教材的引进与模仿    二、对伦理道德培养的重视    三、鲜明的世俗性特征    四、多元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两国启蒙教材的差异性    一、本土化的发展特征    二、价值取向:“应试主义”与“义”    三、对西学的引进:迟钝与积极    四、在两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同  第三节  中日传统启蒙教材的交流——以《三字经》为例    一、《三字经》在日本的流布    二、《三字经》在日本的衍变    三、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第八章  结语与思考    一、传统启蒙教材在日本教育史上的作用与意义    二、传统启蒙教材与近代日本教育的发展    三、传统启蒙教材与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四、对传统启蒙教材研究的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重估附录  一  本书所用表格  二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选    《实语教》    《童子教》    《女诫插图女实语教·女童子教》    《本朝三字经》    《皇朝千字文》    《明衡往来》    《今川状》    《女童专用女今川》    《子供早学问》    《东海道往来》    《万物名数往来》    《商卖往来》    《农家手习状》    《穷理捷径十二月帖》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贝原益轩主张对儿童开展性格培养和道德教育,但并非束缚儿童天性,而是尊重孩子心灵深处纯洁的天性。比如,他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发展具有极大作用,“喜好游戏为自然之情,不应压制”,“小儿之时,放纸鸢射弹弓、玩陀螺打手毯,端午节立人偶,女子怀抱玩具之类,仅为幼小之时儿童所好之戏,年龄渐长之后,自然荒废,并无害于心术”。这种观点与中世禁止儿童一切游戏、将其禁锢于文字学习的做法有天壤之别。     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江户时代社会稳定,商品经济发达,町人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平民阶层对教育需求增加,促进了教育向平民发展。贝原益轩十分注重知识对平民的重要性,在教育内容上更倾向于追求能够实际使用的知识。贝原益轩一方面提出“学问为本,艺能为末”,“立人道,兴国家,归于平治,使兆民同乐,上勤于德而为下之楷模,建校立师而教士民人伦之道,使士知礼节而与庶民同近善远恶,是为教”,体现出他迎合统治者对道德教化要求的一面;同时,他也注意到新兴町人阶层的需求,在教育内容方面,主张学习实用之学,“六艺之中,书算之事,不论贵贱、四民,都应习得”,以培养具有实际运用能力的实用之才。 ……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