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

19 1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坦纳 著,于洋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15256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08页

定价18元

上书时间2024-05-11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牛津通识读本----尼采
定价:18.00元
作者:(英)坦纳 著,于洋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44715256
字数:
页码: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牛津通识读本:尼采》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内容提要
尼采在现代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是,要对尼采哲学做一个简明的解说却是一件难事。别的哲学家,尤其别的德国哲学家,都有意识地构筑体系,仿佛已经亲自把展厅布置好,导游只需带游客循序参观就可以了,能否看懂则另当别论。尼采相反,他拒绝体系,他的多数著作是格言的荟萃,其风格又是充满反讽、跳跃、矛盾,这里没有现成的展厅,无论谁当导游都必须自己动手布展,凭自己的眼光把纷繁的展品整理出一个秩序来。   和别的哲学家的另一大区别是,尼采的哲学与他的内在精神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倘若对这个历程没有切身的感应和同情的理解,任何解说都只能是隔靴搔痒。也就是说,要对尼采哲学做出中肯的解说,解说者必须调动和带入自己的主观精神体验,不应该是所谓纯学术的客观研究。
目录
引用文献说明1 尼采之形象2 悲剧:诞生、死亡及复活3 幻灭与隐退4 道德及其不满5 不可或缺之事6 预言7 占据制高点8 主人与奴隶9 用锤子进行哲学思考后记 索引英文原文
作者介绍
与此同时,尼采成为二战后欧洲(在那里尼采从未丧失体面)存在主义者和现象学派持续研究和征引的对象。1960年代和1970年代,尼采逐渐成为批评理论家、后结构主义者和解构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当后两个学派在美国立足进而大行其道之后,尼采再次被认定为启发两种思想的主要源泉。一些分析哲学家也发现,尼采并非如先前想象地那样与他们的旨趣相去甚远。出于学术圈中典型的互惠互利的动机,这些学者将他们的一些见解的萌芽归功于尼采,与此同时,通过引用尼采的他们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对这些思想的贡献。如今,由于尼采对各种反差极大的思想以及反思想学派的吸引力,尼采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几乎确凿无疑的是,每年出版的有关尼采的书籍超过了关于任何其他思想家的。     佯称尼采完全不愿看到这样的现状是徒然无益的。尼采在世时几乎完全为人忽视(除非另作说明,本书所言的在世都指在1889年之前,那年尼采精神失常,距他逝世还有十一年)。尽管尼采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愤懑,正如几乎任何事都不会使他愤懑,但世人的忽视确实使尼采陷入困境,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向同时代人传递真理,这些人正在因为忽视这些真理而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是尼采精确的预言之一。然而,对打着他的旗号完成的著作或做下的事,他定会嗤之以鼻;学术圈对他的学院化改造的成功,尽管不像尼采所遭受的其他改造那么惊人,但从尼采的角度来看一定极像是终的失败,因为他无论如何不愿被学术界所同化,在学术界,任何事物都只供讨论而不会付诸行动。    ……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