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15 4.2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钧 等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10565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3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6元

上书时间2024-05-11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定价:36元
作者:许钧 等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44710565
字数:309000
页码: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增订本)》是中国文学翻译史承前启后的理论探索,中国文学翻译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参照。
内容提要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增订本)》系对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经验和翻译思想进行系统梳理、深度探讨与理论升华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许钧教授就文学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国内译坛一些卓有成就、又有一定代表性的翻译家,通过对谈的方式进行探讨,让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畅谈各自对文学翻译的独到经验、体会和见解。  先后参加对谈的有季羡林、萧乾、文洁若,叶君健、陈原、草婴、方平,许渊冲、屠岸、江枫、李芒、赵瑞蕻、杨苡、李文俊、吕同六,杨武能、郭宏安、罗新璋、施康强、林一安等20多位翻译家。  20世纪萦绕于广大文学翻译者心头、在中国翻译界争论不休的大多数主要问题,所涉及问题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几乎都得到了探讨和阐发。  此书以独特的方式对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做了一次梳理与总结,为文学翻译实践的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切实可行的经验,为以后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手材料、一个新起点和一个新高度。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增订本)》还辑录了近年许钧教授就文学翻译与教学问题等接受学者或媒体的采访录。
目录
再版序传统与创新——代引言“翻译之为用大矣哉”谈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翻译,再现原作的再创作翻译:“美化之艺术”——新旧世纪交谈录“信达雅”与“真善美“翻译这门学问或艺术创造是没有止境的”“尽可能多地保持原作的艺术风貌”自设藩篱,循迹而行——谈翻译风格形神兼备:诗歌翻译的一种追求翻译与创作翻译也要出精品翻译的得与失漫谈文学翻译主体“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翻译”译者应该有多种“套路”语言与翻译拉美文学的介绍与翻译译书天下事得失寸心知——关于《红与黑》中译本的对谈跨世纪的“翻译漫谈”给文学翻译一个方向从“梦想”走向现实一门正在探索中的科学——与R.阿埃瑟朗教授谈翻译研究翻译释意理论辩——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加强翻译学科的建设——许钧教授访谈录关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新老版本译者之间的对谈语言总在找寻唯我们的时代一定会出翻译大家——许钧教授谈文学翻译关于翻译与外语学习——许钧教授答黄昊同学内审以自强:一个翻译家的省思——专访翻译家许钧教授翻译家是孤独的——《无知》译者许钧访谈关于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互动关系——许钧教授访谈录生命之“轻”与翻译之“重”——许钧教授访谈录翻译是爱,是理解,是历史的奇遇——许钧教授谈傅雷与翻译阅读勒克莱齐奥,理解勒克莱齐奥——答《楚天都市报》理解让-马利·勒克莱齐奥——答《中国新闻周刊》后记
作者介绍
许先生介绍傅雷的观点:“本来任何译文总是在‘过与不及’两个极端中荡来荡去,而在中文尤甚。”这话说得不错,应该说,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以日本文学译文的现状论,比起原作来,除过之者极少外,或文采过之而内容不准,或内容较准而文采稍逊,内容文采均不及原作者也时或有之。因此,是否可以说目前日汉翻译的主要状况是,擅长中文,且日文造诣深者较少。这类译家的译品堪称超过原作,特别在古典诗歌方面为数不少。中文修养较深,而日文水平不高者亦占相当数量,译品就较难超过原作。另外,尚有少数勉强称为译家甚至不乏小有名气者,中日文水平都较低,其译作就远远低于原作。加之,多少年来由于不正之风严重,很难正常地开展翻译批评,一些粗制滥造、误译较多的赝品难被曝光,得不到社会舆论的监督,以致尚有愈演愈烈之势。另外,即便基本上属于优秀的译作,其中也难免呈现着瑜虽多而瑕亦偶见的现象,也缺乏水平较高的评家给予公正的评价。原因是肯定其优点较易,而指出其舛错则甚为困难。而且,评家若能做到如此地步,则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核对原作和译文。即便这样做了,评价也还公允,也很可能得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于是,只顾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风气弥漫于译界。容忍这种良莠不分的现状继续下去,只有等待由时间和历史来选精汰劣,未免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事。老实说,这对于提高翻译的水平,无疑是没有好处的。     许钧:先生提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前的翻译界,存在不少问题,胡译、乱译、抄译之风泛滥,在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危机。翻译界和文化界对这一问题应该予以重视,从法律、道德和学术批评三个方面人手去进行治理。我还想接上面提出的日语与汉语的关系对翻译的影响问题再谈一谈。对外行来说,日语与汉语许多词很相近,好像翻译中照搬就可以了。说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提职称要考外语,外语系列还好,像新闻系列、作家系列,困难就多了。有的人根本不懂外语,但为了职称,临时抱佛脚,选择了日语,说两种语言看去差不多,翻译时,即使看不懂也能猜出个三五分。但实际上,就我所知,两种语言相近,有时反而会出现难以意想到的障碍。比如有许多假朋友,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另外一方面,由于两者相近,翻译在理论与实践上,确实会出现某些混乱。比如,日本的一些机构名称的汉译,如“大藏相”、“株式会社”等等,好像是照搬过来的,还没有做到彻底汉化。类似的李芒:您说得很对,日文和中文有些通用,有些似同而实异,往    ……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