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评的诸种概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批评的诸种概念

42 7.5折 56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勒内·韦勒克 著,罗钢 王馨钵 杨德友 译,曹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1361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9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56元

上书时间2024-05-03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批评的诸种概念
定价:56元
作者:[美] 勒内·韦勒克 著,罗钢 王馨钵 杨德友 译,曹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208131361
字数:293000
页码:3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宏阔视野下对常用文学史概念的条分缕析,比较文学教父韦勒克的重要作品。2.入门文学理论的捷径,20世纪文学研究经典之作,收入其中的文章已经成为广被征引的文献。3.文学批评的风向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大师之笔不仅关乎文学研究,也关乎对我们所处时代的理解。
内容提要
《批评的诸种概念》是韦勒克的一部重要的文学研究奠基之作。面对20世纪层出不穷的批评流派和言不及义的批评方式,韦勒克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文学批评中广被使用的重要概念如巴罗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等的起源和演变也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总结了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潮。在韦勒克看来,厘清这些概念和轮廓,是打破文学批评领域因众说纷纭而导致的言语“巴别塔”这一危机的途径。  “18、19世纪曾被人们称作“批评的时代”。实际上,20世纪才有资格享有这一称号。在20世纪,不仅有一股名副其实的批评的洪流向我们汹涌袭来,而且文学批评也已获得了一种新的自我意识,在公众心目中占有了比往昔高得多的地位。……人们意识到,面临着汗牛充栋的作品,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取舍的原则。”——韦勒克
目录
编者前言(刘象愚)英文版序言(小斯蒂芬·G. 尼科尔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的术语和概念文学史上的进化概念20 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与结构的概念文学研究中的巴洛克概念一九六二年后记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概念浪漫主义重审文学研究中的现实主义概念近来欧洲文学研究中对实证主义的反抗比较文学的危机美国的文学研究哲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文学批评20 世纪文学批评的主潮韦勒克论著文献目录索引
作者介绍
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捷克裔美国比较文学批评家,中欧语言学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并因其博学多才和对评论界的公正批评而广为人知。生前曾执教于多所大学,并因在耶鲁大学创立并掌管了比较文学系,而被广泛认为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主要有《文学理论》(与奥斯丁·沃伦合著)和八卷本的《现代文学批评史:1750—1950》等。由于其在文学理论领域的成就,如牛津、哈佛、罗马、哥伦比亚等大学都授予过他荣誉学位。  译者:  罗钢,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者。长期从事文艺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王馨钵,资深编辑、文化人。  杨德友,山西大学教授,资深学者,翻译家。
序言
编者前言
  《批评的诸种概念》与《辨异:续〈批评的诸种概念〉》二书是美国现代著名批评家、理论家勒内·韦勒克出版于近半个世纪前的两部文集,选收了韦氏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末的27篇文章,讨论文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作四组:有关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三个领域的界定以及关于一些重要概念和批评家的文章为一组;有关文学分期和类型的文章为一组;有关比较文学的文章为一组;有关现当代欧美文学研究现状的文章为一组。 
  众所周知,西方文学研究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来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化,然而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一些基本的文学观念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术语一直处于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的含混状态。从17、18世纪以来的三四百年间,自然科学与哲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文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与哲学的新观念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使文学研究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亚里士多德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繁华景象,但是,基本文学概念含混不清的状态并没有获得多少改观,更严重的是,在多样繁荣的场景掩盖下,一些借鉴科学和哲学新思想的文学研究往往被推向极端,步入了歧途。譬如,经验主义、历史主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研究,等等。到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这些极端的文学研究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而种种与之对抗的新观念、新方法譬如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英美新批评等也逐渐产生并壮大起来。在这样一个语境下,文学研究中基本概念的含混状态亟待廓清,韦氏对文学基本问题以及概念的研究恰在这时问世,这对于西方现代文学研究来说不啻是久旱甘霖,恰逢其时。 
  韦氏在1940年代末与奥斯汀·沃伦一起出版了《文学理论》一书,首先对“什么是文学”之类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解答。他提出,“虚构性”、“想象性”和“创造性”是文学的三大本质特征,这样就基本上厘清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他还进一步区分了“文学”和“文学研究”,指出,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则是一种知识或学问,前者是艺术,后者接近科学。他率先界定了文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领域—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指出,“文学理论”主要是对“文学的原则、范畴、评价标准”等的探索;“文学批评”则是在某种文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而且主要是静态的研究;“文学史”则是对文学作动态的、历史的研究。这三个领域既相互区分、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发明,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这样的界定,从理论上澄清了以往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混为一谈和以文学史的研究取代文学批评和理论的混沌局面,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清晰、适用的视角。 
  《文学理论》由于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存在方式、文学内部与外部诸问题、文学批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概念等作了系统、明晰、翔实的论述,提出了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研究文学的基本思路,在20世纪西方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数十年间,一直是文艺批评家、作家、艺术家案头以及高校文科师生课堂上的必用之书,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之后出版的这两本书继续探讨与现代文学研究关系紧密的一些重要概念,诸如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形式与结构、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布拉格学派、文体学、文类、抒情诗、进化、体验、诗学、比较文学,等等。韦勒克把明晰性、有机连贯性和精确性作为一贯追求的目标,将这些概念置于不同观点的论争中,以平易、流畅、清晰、精准的语言,从辞源、历史语义、当下相关性等视角加以梳理、辨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个可读性很强的文本。 
  韦氏这两部文集加上辑录其后期论文的另两部文集,与此前的《文学理论》以及他谢世前两年才出齐的八卷本《现代文学批评史》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不可忽缺的部分。正如有论者在评价他的《文学理论》时所说,这部著作将成为每个认真关注文学的读者的必读书,我们不妨说,由于这两部文集所讨论的概念在文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更由于韦氏独一无二的明晰、精确梳理,这两部文集也必将成为每个认真关注文学的读者的必读书,尽管它们必然有不尽如人意的缺憾,其观点也未必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但它们的影响不会消失,必将长期存在下去。 
  《批评的诸种概念》据耶鲁大学出版社1963年本译出,除有关巴洛克与浪漫主义的三篇由杨德友翻译外,其余篇章均采用罗钢、王馨钵的译文,曹雷雨校阅了罗、王的译文。《辨异》据耶鲁大学出版社1970年本译出,除“沃南·李、伯纳德·贝伦森和美学”、“列奥·施皮策(1887—1960)”、“文体学、诗学与批评”为杨德友翻译外,其余篇章均为刘象愚译。为方便读者作进一步研究之需,两书中有关韦勒克的论著目录保留原文,《辨异》中有关“致谢”的清单略去。《概念》原书的注释从书末移至页下。世纪文景的两位编辑做了许多认真、细致的工作,特表谢忱。 
  
刘象愚 
2015年4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