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庄里的陌生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村庄里的陌生人

74.61 8.4折 89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忠平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2253

出版时间201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2页

定价89元

上书时间2024-04-28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村庄里的陌生人
定价:89.00元
作者:赵忠平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7-01
ISBN:9787520112253
字数: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村庄里的陌生人》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小山村——黄村作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村庄里的陌生人》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在此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借鉴了社会认同理论有关社群关系的经典分析,着重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城乡博弈对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建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在此分析过程中,笔者考察了乡土年青一代的“双重边缘化”问题。  《村庄里的陌生人》的研究有如下一些发现。其一,与现代性对乡土社会的拓殖相伴的是对乡土社会的污名化。在此过程中,乡土居民普遍认同了这种污名并生成污名意识,从而对作为外群的城市社会产生价值偏好,而对作为内群的乡土社会则产生贬抑情感。其二,离农意识的建构是黄村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城市偏好和贬抑乡土价值观的过程。当黄村学生触摸的直接经验与外界传输的间接经验达成一致时,他们对城市社会的价值偏好和对乡土社会的情感贬抑便内化进其认知结构,进而生成个体的离农意识。但当前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建构过程具有虚拟性和片面性的特征。其三,当前的黄村学生是“悬浮”在乡土社会的。他们普遍缺乏在乡土社会中生产和生活的深度经验,由此而引发的结果是:黄村学生对乡土社会的情感趋向淡漠,而且他们中的有些人缺乏传统乡土居民所拥有的勤劳、节俭、能吃苦和坚韧等品质。其四,对于那些辍学而进入城市社会务工的个体而言,他们逐渐成为游走在城乡之间的“无根”一族,并且经受着城乡社会的“双重边缘化”。
目录
上篇 背景、个案与方法第一章 导论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二 文献回顾与评论三 理论依据四 研究内容与核心概念五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说明第二章 黄村的环境、教育与学生一 一幅素描画:发现黄村二 画中人物:历史与现实中的黄村学生三 不同的视角:作为对象与主体的黄村学生中篇 大传统与小传统:黄村社会与教育的现实生态第三章 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异变一 家庭的构成:核心家庭、土地及家庭声誉二 家庭内部关系:家长威权与个体化三 作为初级经济群体:家庭的生产与消费四 作为初级礼仪群体:当前的仪式与节日五 作为初级教育群体: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第四章 嵌入的乡校与离农的教育一 情景回顾:文字的“下乡”与“上移”二 农村学校:乡村嵌入与乡村隔离三 学校教育:离农取向与污名方式四 现实的聒噪:学校成功学与陪读风潮第五章 走向开放但凋敝的黄村社区一 经济形式:劳务输出与本地生产二 政治秩序:村庄精英与村庄治理三 社会关系:宗族、社会网络与外部世界联系四 文化生活:集体活动与文化中心下篇 污名化与去污名化: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社会建构第六章 现代性拓殖与乡土社会污名化一 社会比较:一个关键概念二 乡土污名:城市作为优势范畴三 污名自认:乡村作为弱势一方四 印象黄村:污名化的刻板印象第七章 去污名化与离农意识建构一 去污名化:何以可能?二 去污名化:主体与路径三 学生作为对象:教育离农的外在动力学四 学生作为主体:教育离农的心理动力学结语附录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