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新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汤显祖新论

88 9.9折 89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恭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9514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89元

上书时间2024-04-26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汤显祖新论
定价:89元
作者:尹恭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79514
字数:207000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尹恭弘的这部《汤显祖新论(多重文化视角下的汤显祖)》,从思想到艺术,都对汤显祖做了崭新的、深入的论述,至于是否能引领汤显祖研究在已有相当成就的基础上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就靠广大读者和专家的品评了。
内容提要
对于汤显祖的研究,本书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文学史的戏曲家定位,而是将其放在儒家、佛教、道家文化,以及政治、历史等宏观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考察,详细阐述汤显祖在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主张,探析其在戏曲、诗歌、辞赋、散文等多种文体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立体式再现汤显祖的艺术成就原貌。
目录
引 论 多重文化视角下的汤显祖研究/1第一章 从儒家文化看汤显祖/12第二章 从佛教文化看汤显祖/52第三章 从道家、道教文化看汤显祖/66第四章 从政治文化看汤显祖/81第五章 从历史文化看汤显祖/96第六章 综合考察汤显祖的哲学思想/108第七章 综合考察汤显祖的文学思想/125第八章 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喜剧艺术/149第九章 汤显祖的诗歌艺术/169第十章 汤显祖的辞赋艺术/187第十一章 汤显祖的散文艺术/197主要参考书目/213后 记/215
作者介绍

序言
引论 多重文化视角下的汤显祖研究汤显祖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诸如对其生平、人格、思想、艺术各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论述,我们理应注意总结和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在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当前我们如何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强调基本功,也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解读有关汤显祖的文献资料。老实说,汤显祖的著作并不好读,它有不少艰涩难懂的地方,如果我们不仔细分辨,往往会弄错汤显祖本人的意旨。邹元江的《汤显祖的情与梦》就有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现举两个例证。一、由于邹元江对某些关键词汇的错误理解,导致他不能正确认识汤显祖所要表达的意旨。比如邹元江引用《阴符经解》的一段话:“天机者,天性也。天性者,人心也。心为机本,机在于发。天机发在斗。斗者,云之目也。”然后解释说:这强调的就是人心发用谓之机。而发用在“斗”,即主客矛盾;矛盾产生运动、变易;易即生生,生生之谓易;生生为天地之大道。生生即阴阴相摩相荡相交相生,即一阴一阳相“斗”之谓道。所以,“斗”为天之目也。邹元江说“而发用在‘斗’,即主客矛盾”,在古代汉语中“斗”字没有这个义项,这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中应写成“鬥”或“鬬”。由于现代简化字,将“鬥”或“鬬”简化成“斗”,于是邹元江就误解了这个字的义项。其实,这里的“斗”的义项应该是“星斗”,是说天机发用在天上的星斗,天上的星斗,就像天的眼睛一样。正因为邹元江错误地理解了关键词,所以他以下的解释的准确程度就大成问题了。二、由于邹元江对汤显祖一些文句的错误理解,导致他不能正确认识汤显祖所要表达的意旨。比如,邹元江对汤显祖《答达观》中“以达观而有痴人之疑,疟鬼之困,况在区区,大细都无别趣”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达观说“真心本妙,情生即痴,痴则近死”。汤显祖却反唇相讥,说达观自身作为感性生命存在于感性世界,却以情感世界为“理无”,这才恰恰是“痴人之疑”。有此“痴人之疑”,虽不近死,但“大细都无别趣”。“大”即客观的感性世界;“细”即感性世界里的万生万物,独立的个体感性生命存在;“别趣”即生命意味、意趣。汤显祖特别重视生命存在的“意趣神色”,也即诗化特征、生命之美。他认为“世总为情”,感性世界即是情感世界。否定了情,“大”至天地,“细”至天地中花鸟虫鱼、个体的日常生活都失去了“别趣”,即失去了丰富而各有个性的生命意味、意趣,也即生命之美。邹元江这样洋洋洒洒的议论,可以说一点儿也不符合汤显祖所要表达的意旨。所谓“痴人之疑”,绝非汤显祖反唇相讥说达观就是“痴人之疑”。要注意汤显祖是说“以达观而有痴人之疑”,是达观本人有面对“痴人之疑”这种现象的存在。只要了解一些晚明历史、晚明佛教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社会上对达观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都很理解,因而有极大的怀疑,所以汤显祖说“有痴人之疑”的现象存在。这句话意思明显是说,你达观面对社会所存在的“痴人之疑”的现象,其反应肯定是感情活动,是愤慨。接着,汤显祖又说有“疟鬼之困”。这是说,你达观面对自然界给你带来的疟疾困绕的现象,其反应也是感情活动,是痛苦。达观是汤显祖要好的朋友,汤显祖决不可能反唇相讥说达观是什么“痴人之疑”。所谓“大细都无别趣”已不是指达观,而是指汤显祖自己,有“况在区区”四个字已说明这一点,“区区”是古代常用的自己的谦称。这里的“别趣”,并不是什么“即生命意味、意趣”。“趣”在这里应同“趋”,是古代常用的古音通假,指出路。“大细都无别趣”,是说你达观这样的佛学大师,面对“痴人之疑”“疟鬼之困”这样的特殊现象,反应尚且是感情活动,何况我汤显祖只是个普通人,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大”事、“细”事,都无法有别的出路,统统只能是发泄自己的感情。所以,汤显祖在信的*后说:“迩来情事,达公应怜我,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鉴于邹元江《汤显祖的情与梦》的经验教训,我们在撰写这部专著时,格外小心翼翼,反复推敲汤显祖的文本。一篇《阴符经解》,我们阅读多次,反复思考,才将初步意见写进《从道家、道教文化看汤显祖》一章中,请广大读者提出意见,看是否符合汤显祖所要表达的意旨。在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解读汤显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要将汤显祖研究更深入一步,还要引进从多重文化视角考察汤显祖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要立体化塑造汤显祖这个晚明时期文化巨人的形象。为此,本专著共分如下十一章。**章“从儒家文化看汤显祖”。我们认为,汤显祖思想的根基是儒家文化,所以这一章是全书的重点。我们在考察汤显祖与儒家文化关系前强调了四点:一是汤显祖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决不迂腐化;二是汤显祖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绝不穿凿附会化;三是汤显祖认为要实现儒家的道德实践和政治理想,缺少一种“侠”的精神则万万不能;四是汤显祖认为,要实现儒家文化,决不能虚伪,必须真诚。明确了这四点后,我们就逐步对汤显祖与《周易》的关系、汤显祖与《尚书》的关系、汤显祖与《春秋》的关系、汤显祖与《礼记》的关系、汤显祖与《孝经》的关系、汤显祖与《诗经》的关系、汤显祖与《大学》的关系、汤显祖与《中庸》的关系、汤显祖与《论语》的关系、汤显祖与《孟子》的关系、汤显祖与宋儒的关系、汤显祖与明儒罗汝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后得出六点结论。**,儒家本体论,既不单纯在天方面,也不单纯在人方面,而是在天人关系方面,这一点对汤显祖影响很深。第二,儒家的认识论,既有学而知之的经验观察论,又有生而知之的先验直觉论,这一点对汤显祖影响也很深。第三,儒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汤显祖也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他对损与益、动与静、学与思、性与命、势与情的深入思考。第四,儒家是“为己”之学,重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一点对汤显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五,儒家是重情哲学,它提倡的中心范畴仁、孝,首先必须表现为一种仁爱的感情。儒家认为男女关系人之大欲存焉,认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认为男女结合就像天地合德一样合理,这些都积极推动汤显祖对情感理论的思考。第六,儒家的行仁政的政治理想和从政实践也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启迪。第二章“从佛教文化看汤显祖”。虽然汤显祖的思想根基在儒家文化,但他绝不是“腐儒”“拘儒”“迂儒”,他能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积极地吸收佛教文化。我们通过对汤显祖《蜀大藏经叙》《祩宏先生戒杀文序》《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妙智堂观音大士像赞》《五灯会元序》《溪上落花诗题词》《方圆吟》《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寄达观》等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清楚看出,对一些佛学观点,如佛教的辩证法,尤其是禅宗所提倡的禅悟以及一系列开悟的思维方式,自我明心见性的开悟目的,起警世作用的因果报应,从慈悲为怀出发的不杀生,汤显祖都持一定程度的肯定与欢迎态度。但是,汤显祖也不是无原则接受佛教文化。例如,汤显祖对于“外人伦”的出家解脱的根本教义决不苟同,所以达观屡屡想引渡他,均遭婉言拒绝;又如,对于达观对他的“情”与“理”关系的教诲,汤显祖经反复思考,认为断然不能接受。而且,佛教对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所起作用并不很大,因而许多知识分子很难真正重视它。所以,汤显祖说:“秀才念佛,如秦皇海上求仙,是英雄末后偶兴耳。”第三章“从道家、道教文化看汤显祖”。汤显祖以开放的学术胸襟,不但积极地吸收佛教文化,而且积极地吸收道家、道教文化。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汤显祖主要吸收了道家的思想精华,老子、庄子都给予汤显祖以极大启迪,尤其是他的《阴符经解》,深刻阐释了许多道家文化的思想精华。如,天地之间不存在什么鬼神之类的上帝,只有自然而然的发展规律,天之道自然,天之行浸,而人只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就完全可以了;又如,天地、万物、人三者有相“盗”相依、相养相成、相杀而又相生的关系,五行(五贼)之间有相克又有相利的关系,生死之间,恩害之间都可以转化。一句话,世间充满辩证法,而人就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辩证法,使事物向有利方向发展,使社会繁荣昌盛。再如,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乱发挥,而应顺应自然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食天地万物以时”,要“动天地万物以机”,这样才能“真宇宙在手”,掌握天的时机(天机)。至于汤显祖与道教文化的关系,情况就复杂一些。汤显祖熟悉道教的典故和教义,对其中一些教义能够理解、同情以至加以赞许,但对其根本教义——教人肉体长生,则持怀疑态度,以至于彻底加以否定。可见,汤显祖吸收道教文化有其理性的原则。第四章“从政治文化看汤显祖”。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汤显祖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有浪漫主义的政治理想,而且有现实主义治理政治的各项措施。汤显祖浪漫主义的政治理想主要来源于儒家以仁义政治进行治国的方略,他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有情之天下”。有了政治理想的人,才能更积极思考现实政治的一些治理措施,将国家向政治理想方面推进。汤显祖的现实主义治理政治的各项措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央政权,二是地方政权。对于中央政权如何自治,其《天下之政出于一》中有着出色的论述。汤显祖认识到,统一政治是个系统的政治工程,决不能靠人主个人的“勤”“智”“威”来解决问题,而要靠选择贤能辅相,以便调遣百官,调整全国百姓人与人之间关系,做到“相等以列,则品仪对;相考以行,则操趣睹;相纪以职,则功分明;相结以期,则绳约定;相贯以情,则神虑均”,以至纪纲明、治军武、赋民清。由此可见,治理中央政府关键在贤辅相身上。对于地方政权如何治理,由于有他朋友及自己的实践,其措施就更为完备,诸如丈量田亩、不避豪右,鼓励种树、严惩违法,身先士卒、治理河流,以身作则、教化百姓,等等。在汤显祖看来。这才是宽严相济、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吏。第五章“从历史文化看汤显祖”。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汤显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历史学家。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历史著作如何编纂的问题上,通过其对《春秋辑略》《吴越史纂》《弋说》这三部历史著作的评论可以看出。汤显祖要求历史著作注意记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历史著作要注意历史对象的地域特点和社会习俗,历史著作要发掘历史发展规律,历史著作要特别注意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势、理、情三要素的复杂关系。这些都反映了汤显祖高超而智慧的历史识见。二是在对历史上一些事件的评述上,汤显祖的观点值得重视。如关于分析历史活动看其是否明势、懂理的看法,关于分析历史人物上台看其现实需要的看法,关于分析历史活动不仅看其*后结果、还要看其动机和过程的看法,关于分析革新运动要全面考察其得失成败的看法,关于分析个人悲剧必须看其背后客观形势的各种因素的看法,都显示了汤显祖作为一个思想深邃的历史学家的洞察力。三是汤显祖不仅有史识,而且有史才,他要自己重新编纂《宋史》就是明证。尽管其书未完成,但从一些资料分析来看,汤显祖想要贯彻其本人的独特史学思想,成一家之言,还是显而易见的。第六章“综合考察汤显祖的哲学思想”。前面我们已具体地考察了汤显祖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家道教文化、政治文化、历史文化的关系,现在我们有必要从哲学高度综合考察汤显祖的思想。汤显祖的哲学思想,我们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人性论、人生哲学论五个方面加以论述:**,本体论。汤显祖对世界的本体性追求是建立在天人关系基础上的,他思考问题往往既不单纯考察天,也不单纯考察人,而是综合考察天人关系。这一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对他影响**。比如,他谈论观生、谈论治世大法、谈论道、谈论诚、谈论慎独、谈论天机、谈论阴符,都要追溯到天人关系。第二,认识论。汤显祖既有“遇而后辨”的那种学而知之的经验观察论,又有“自然之辨”那种生而知之的先验直觉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关键都在“辨”字上,那就是自我智慧而高超的主观识见上。第三,方法论。汤显祖的哲学方法论是辩证的方法,他时时处处思考问题、处理问题都充满着辩证思维,因而使方法既深刻又全面。可以说,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对其形成辩证方法论都有影响,这一切都表现出一个智者的智慧风貌。比如他讲学与思的辩证法、讲静与动的辩证法、讲性与命的辩证法、讲“善念”与“良法”的辩证法、讲“气”与“机”的辩证法、讲恩与害的辩证法、讲形与识的辩证法、讲性与尘的辩证法,都是如此。第四,人性论。汤显祖的哲学人性论,其**特点是议论人性离不开“情”字。应该说,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对汤显祖产生过影响,但并未构成他人性论的主要内容;孟子的人性善的人性论对汤显祖也产生过影响,但也未构成他人性论的主要内容;关于“性无善无恶”的人性论也对汤显祖产生过影响,但也未构成他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汤显祖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根据他的有关论述,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从情说性,这里又分两个层次:一是从自然天赋的善情说到善性,二是从教化后的善情说到善性。其二,从性说情,这里也分两个层次:一是从天赋自然的善性说到善情,二是教化后的善性说到善情。总之,汤显祖人性论离不开“情”字。第五,人生哲学论。汤显祖的人生哲学论的核心就是“贵生”。汤显祖的“贵生”,不仅要重视“形色”这样外在身体,而且要重视精神追求、人格修养。汤显祖的“贵生”,不仅要重视“吾生”,而且要重视“天下之生”,具有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汤显祖的“贵生”,不仅要有儒家修养,而且要有侠义精神,因为有了侠义精神才能有充满感情的力量。第七章“综合考察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作为晚明时期伟大的文学家的汤显祖,我们综合考察一下他的文学思想是重要一环。汤显祖文学思想主要包括这样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创作主体——作家论。汤显祖重视作家要有特异的艺术修养,重视作家要具有灵性的艺术灵感,重视作家要有创新意识,重视作家要有狂者的进取精神,重视作家要善于“养气”、培育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重视作家要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可以说围绕作家的修养、素质、才华、能力等,汤显祖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理论见解和文学主张。二是创作中介——感情论。汤显祖不但发掘出人世间各式各样的情感活动——这正是文学作为人学的主要表现对象,而且坚定地认为作家就应该为情作使,创作要注意“情”与“神”的结合、要注意“情”与“才”和“学”的结合、要注意“情”与“法”的结合,要注意“情”与“趣”的结合、使感情更加动人、更有深度、更有趣味,这样才能将人的广泛的感情世界表现在创作上,产生以情感人的创作成果。三是创作成果——作品论。汤显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要有创新品质,要做到“意趣神色”的有机统一、要做到内在“神明”与外在“面貌”的辩证统一、要做到“体”“势”“情”“声”“致”五者的有机统一、要做到“理致”与“风流”的辩证统一、要做到“法”与“机”的辩证统一。第八章“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喜剧艺术”。由于对汤显祖戏曲的讨论已相当充分,我们决定从人们注意比较少的喜剧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临川四梦》的艺术成就。《紫钗记》已经有了喜剧成分。汤显祖将唐人小说蒋防的《霍小玉传》的悲剧结尾转化为李益与霍小玉“剑合钗圆”的喜剧结尾。正因为汤显祖要对霍小玉故事作喜剧化处理,所以他在情节上也有重大变化。李益不再是批判对象,其批判对象是他新塑造的有权威的卢太尉。正是由于卢太尉不断破坏,致使李益与霍小玉之间发生许多喜剧性的误会,而李益也变成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喜剧性人物,只是在卢太尉威逼下无可奈何。《牡丹亭》比《紫钗记》的喜剧成分更进一步。《牡丹亭》的主题,为了爱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这显然是一种喜剧化的追求。汤显祖还对《牡丹亭》中人物,例如杜丽娘、柳梦梅、陈*良作了喜剧化的处理。汤显祖描写的许多场景,如《闺塾》《冥判》《索元》等,都充满着喜剧化的氛围。《南柯记》则是汤显祖运用游戏笔墨写的一部寓言喜剧。他让主人翁淳于棼在“蝼蚁”王国担任不同角色,产生不同的喜剧效果。淳于棼担任清明南柯太守的角色,于是产生了喜庆式喜剧的艺术感受;淳于棼担任糊涂战场指挥官的角色,于是就产生了揶揄式喜剧的艺术感受;淳于棼担任腐化堕落的左丞相角色,于是就产生了讽刺式喜剧的艺术感受。《邯郸记》则是汤显祖运用严肃笔墨写的一部正经的讽刺喜剧。汤显祖对《邯郸记》主人公卢生的一生,诸如“考”中状元、“偷”写夫人诰命、“开”河三百里、“开”边一千里、险些被斩首于云阳市、流放到鬼门关,当宰相后穷奢极欲,都能以各式各样的喜剧手法,给予讽刺、挖苦、嘲讽和揶揄。我们理应重视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喜剧艺术。第九章“汤显祖的诗歌艺术”。汤显祖不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临川四梦》,而且还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现在流传下来的尚有两千余首,可见他也是一位优秀诗人。汤显祖曾在《耳伯麻姑游诗序》中说过:“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神。”根据“情”与“神”这两项标准来考察汤显祖的诗歌,就会发现他的自我抒怀诗、赠送酬答诗、感时纪事诗、山水景物诗中有不少精华之作。一、汤显祖的自我抒怀诗,是这位重“情”诗人的真实流露。通过分析研究可看出,抒怀诗中那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以及深层心理的状况,将一个生动亲切的汤显祖的自我形象塑造了出来。二、汤显祖的赠送酬答诗,这些诗主要表现友朋之间的精神联系,既有心灵的沟通,又有友谊的表示。通过对这些诗分析研究可看出,与汤显祖交往的人往往有着“晋人”般风流的人格魅力,有崇尚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凡的思想与主观识见,因而也就产生了相互眷念的永恒友谊。三、汤显祖的感时纪事诗。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诗可看出,其题材相当广泛:有的是汤显祖对社会事件发出的深沉感慨,有的是汤显祖对全国大饥疫所作的揭露,有的是汤显祖对边疆和戎政策的讽刺,有的是汤显祖对岭南社会风俗的生动抒写,有的是汤显祖对自己的政治措施的歌咏,有的是汤显祖对赋税过高现象的揶揄。总之,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催发了汤显祖多种多样的诗情。四、汤显祖的山水景物诗,可谓不拘一格,有的是古奥的五古,有的是轻快的七绝,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貌。通过对这些诗的分析可看出,汤显祖到处游历山水,由于景观的地点和景象不同,表现出的“景中情”也极其丰富多彩,有的是悦目畅心,有的是生发道教大胆想象,有的是尖新深邃,有的是悠闲自得,有的是动魄惊心。其山水景物诗的创作各具匠心,很有创新的能力,有着浓郁的审美情趣。第十章“汤显祖的辞赋艺术”。汤显祖十分喜欢作辞赋,估计他是要显示自己驾驭语言的艺术才华:一是要显示自己识字多,二是要显示自己的铺排艺术。汤显祖作辞赋有一个发展过程。年轻时,他作辞赋,语言艰涩,好用古字、僻字;随着年龄增长,他作辞赋渐趋平易。汤显祖作辞赋的创作形式十分丰富:有的是长赋,如《豫章揽秀楼赋》有几千字;有的是短赋,如《吏部栖凤亭小赋》,只有几百字;其他赋作,也都有各具匠心的章法与结构。汤显祖辞赋创作的题材极其广泛,有山水赋、景物赋、咏物赋、人物赋、抒怀赋,各种赋作都有别出蹊径的艺术创造。通过对这五种类型赋作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汤显祖运用辞赋所特有的铺排艺术手段已达到极致,能够很好地发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文学手法的艺术功能,难怪他是晚明时期*有成就的辞赋作家,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汤显祖这方面的艺术成就。第十一章“汤显祖的散文艺术”。汤显祖的散文创作主要是议论事理、叙述事件,很少有大段描写性质的文字,但写得才情横溢,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这是他散文艺术的**特点。汤显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与其有明确的散文观密切相关。汤显祖散文观**特点是崇尚灵感,崇尚感情,崇尚创造,特别注意文章向文学化方向发展。具体说,汤显祖散文有如下四个方面艺术特长:(1)饶有理趣和风趣。汤显祖议论事理、讲述事件,并不是干巴巴的空洞说教,也不是枯燥无味的叙述,而是字里行间充满了理趣和风趣,使其散文创作令读者感到十分亲切。(2)让真情成为贯穿全篇的主线。汤显祖议论事理、叙述事件,决不是那种令人生厌的生硬训诫,也不是干瘪无味的豆腐呆账,而是在叙述与议论中运之以情,让真情贯穿全篇,使之成为以情感人的叙述艺术。(3)精于章法与结构。正因为汤显祖有这方面的艺术特长,所以引起前人不断的赞叹与夸奖。沈际飞在《玉茗堂集选·文集卷首》里认为:“若士积精焦志于韵语,而竟不知其古文之到家,秾纤修短,都有矩矱,机以神行,法随力满。”(4)语言新颖而形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汤显祖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使语言新颖而形象;另一方面,汤显祖能根据表现内容的情调类型,寻找*为适合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语言新颖而形象。我们这部专著,从思想到艺术,都对汤显祖做了崭新的、深入的论述,至于是否能引领汤显祖研究在已有相当成就的基础上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就靠广大读者和专家的品评了。**章从儒家文化看汤显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