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

16 2.4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俞可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0399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4-04-26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论国家治理现代化
定价:68.0元
作者:俞可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9770399
字数:21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从治理和善治的理论基础、全球化与治理变迁、社会自治与治理秩序、法治与善治、依法治国以及全球治理等角度,深刻阐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本书深刻地指出,只有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内容提要
本书从治理和善治的理论基础、全球化与治理变迁、社会自治与治理秩序、法治与善治、依法治国以及全球治理等角度,深刻阐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深刻地指出,只有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目录

作者介绍

序言
  修订版序言  “治理”原来是一个社会科学的术语,自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后,它便成为与中国政治有关的热门话语。对其含义的种种不同解读,甚至各种争议也随之产生。有人认为它是西方的政治概念,有人则认为它在我国古代就早已有之。其实,就其字面意义而言,治理就是“治国理政”,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政治活动,它存在于古今中外的每一个国家和每一种文明之中。然而,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新概念,它则是当代的产物。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治理研究、倡导治理改革的学者,厘清“治理”“善治”“善政”“法治”“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治理现代化”等重要概念的意义,并对治理理论作一些深入浅出的阐述,是一种责任。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后,应谢寿光社长之约,我将过去陆续发表的相关文章汇编成《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拙著出版后,承蒙不少读者的喜欢,被多家机构推荐为重点阅读书籍。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决定再版此书,并请我作些必要的修订。  本次修订除了个别文字改动外,主要是增补了部分内容。之所以增补,是因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后,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这两次全会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实际上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步骤。法治与善治不可分,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分。因此,增补的两个章节和两个访谈录,主题均是围绕三中全会与四中全会的关系而展开的。两个章节分别是“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与善治”;两个访谈录分别是“依法治国:良法善治的本土智慧与中国道路”和“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再次感谢为本书的出版和再版贡献了智慧和劳动的相关编辑和记者朋友,感谢广大读者对拙著的厚爱。  俞可平  于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  序言  治理问题是我长期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获得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以后,我一直身体力行地倡导治理理论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努力推动从统治走向治理。我对治理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译介和评析西方治理理论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将其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无论是术语的翻译和概念的界定,还是治理要素和标准的确立,处处都体现了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中国化过程。许多人会以为,目前在国内已经流行的治理理论不过是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搬用,少数人还据此抵制,甚至加以批判。我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和做法。  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共同规律,不仅适用于西方国家,也同样适用于东方国家。不能因为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的政治变革,并且对治理问题率先进行了研究,发展成为各种治理学说,就认定这只是西方的理论或实践。一种理论或实践,只要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无论最初在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出现,它们最终都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作用,并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今天我们已经须臾不可离开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等,莫不如此。  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任何伟大文明,其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善于向其他文明学习借鉴合理的和优秀的成分。近代以后,西方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比其他文明更多一些,与此相应,其他文明向西方文明学习借鉴的东西也会多一些,这是一个事实。不过,即便如此,人类文明的进步端赖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试图用某种单一的文明,去取代人类多样的文明,不是“梦呓”,便是欺骗。把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合理因素,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简单地视为“西化”甚至“全盘西化”,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  “西化”和“全盘西化”,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欲的。说它是不可能的,是因为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并且充满民族特色的国家,根本不可能被外来文明同化了。担心因为向西方文明学习,我们的中华文明便将“全盘西化”,类似于古人所说的“杞人忧天”。我们的历史记忆恰恰相反,不是外来文明同化了中华文明,而是中华文明同化了其他文明。说它是不可欲的,是因为毫无创造性地照抄照搬其他文明,绝不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可能发展起一种伟大的文明。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重大的理念创新,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的民主治理进程。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也符合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作为一名中国的政治学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多年倡导治理研究的学者,我尤其感到高兴。因此,当谢寿光社长以其出版家的敏锐,几乎在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发布后的第一时间,约我将治理研究的主要成果汇集出版时,我便欣然应允。  收入本书的全部文章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这次汇编时也几乎没有作什么修改。收在“附录”中的报告,有些是我领导的团队的集体成果,几篇“访谈录”则凝聚着编辑记者的辛苦劳动,在此谨向我的同事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俞可平  2014年1月16日于西单西斜街36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