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关系史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英关系史话

10 6.7折 15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庆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17004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7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15元

上书时间2024-04-24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英关系史话
定价:15.00元
作者:孙庆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09717004
字数:104000
页码:1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一 中英关系的开端 1.中国早期的对外关系 2.1834年前中英贸易关系 3.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 4.可耻的鸦片贸易和中国早期的禁烟斗争二 鸦片和炮舰 1.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2.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宣而战 4.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5.英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 6.中国人民的抗争三 英国对华侵略的加深 1.英国的修约图谋 2.战端又起和《天津条约》 3.京城的陷落和《北京条约》 4.英国对华侵略的升级 5.新的修约要求 6.反洋教斗争的展开四 英国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 1.19世纪末中英关系的背景 2.马嘉理事件和《烟台条约》 3.滇缅边界的中英交涉 4.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5.英国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矛盾和争夺 6.英国强租九龙半岛和香港界址的拓展 7.英国的东南互保政策五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英关系 1.英国在辛亥革命中全力维护在华利益 2.英国扶持袁世凯夺取革命成果 3.英国阴谋策划“西藏独立” 4.西姆拉会议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5.中国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六 国民政府初期英国对华政策的新调整 1.英国与蒋介石政权的勾结 2.中英关于南京惨案的交涉 3.中英修约谈判 4.中英达成收回租界协议七 抗战中的同盟国关系 1.国联调查和远东慕尼黑阴谋 2.抗战期间的中英军事合作 3.香港的陷落和英国重占香港八 中英关系的新里程 1.中英关系的新转折 2.中英关系正常化的步伐 3.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英国首先预想的是在中国建立一种君主立宪制的政体。1911年11月14日,袁世凯被清政府启用,担任内阁总理大臣,担当起镇压辛亥革命的任务。对此,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对前去拜会的袁世凯之子袁克定表示:“外国人的一般看法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佳办法便是保留清廷作为象征性的王室而行宪政改革。依我看,共和形态的政府是危险的试验,而且不适应中国的情形。”12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葛雷在给朱尔典的指示中明确地说:“驻华外交界一致的意见均认为在清廷享有名义上的主权下建立君主立宪政府,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共和政体不适用于中国,且可能导致中国的崩裂。”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等西方列强对革命党人和共和制持反对态度,并企图通过控制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达到继续维护其在华利益的目的。因此,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政府对革命派的政策横加干涉和阻挠,拒不承认革命军和南京国民政府;拒绝了孙中山向汇丰银行借款100万英镑的请求;拒绝了孙中山代表中国革命党与英国建立密切政治关系的请求。总之,英国对革命派的基本态度是采取不承认和不打交道的立场。    而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却给予袁世凯以大力支持。    1911年11月15日,英国外交大臣葛雷致电驻华公使朱尔典:英国政府对袁世凯友好敬重,希望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可以公正地处理对外关系,维持内部秩序,以及革命后英国在华贸易的有利环境。英国政府将给袁世凯以一切外交援助,英、美、德、法银团也将给以财政援助。英国的这一态度,使袁世凯有了“依靠”,对袁世凯的政权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得到英国等列强的支持后,袁世凯大耍两面派手段。一方面调遣重兵进攻革命党,先后攻占了汉口和汉阳;另一方面,又暂停攻击武昌,与革命党开始谈判,讨价还价,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英国对此予以积极的配合。11月底,朱尔典指示葛福向黎元洪转达了袁世凯停战息兵的愿望。在葛福的沟通下,交战双方议定了临时停火,之后又转向停战。12月9日,经和谈,由清军和革命军盖印、葛福签字的停战协议订立。英国参与议和之后,进一步加紧了与袁世凯的勾结。12月18日,南北议和谈判又在上海公共租界开始,革命党人代表伍廷芳、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共同商议解决中国问题的途径。此前,革命党人已初步议定,如果袁世凯同意反清,建立共和制,就推举他为 “l临时大总统”。此议不仅符合袁世凯借革命党人之手谋夺最高统治权,继而抛弃共和政体,自立为王的企图,也符合英国等列强扶持利用袁世凯维护其侵略利益的目的。这样,英国操纵下的南北谈判似乎有了一致的“共识”,也充分体现了辛亥革命这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