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身份重构与精神回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身份重构与精神回归

46 5.8折 79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睿姝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3328

出版时间202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79元

上书时间2024-04-23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身份重构与精神回归
定价:79.00元
作者:刘睿姝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2-01
ISBN:9787522713328
字数:239000
页码:234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世纪,西方艺术世界产生巨大变化,艺术品不再必然是审美的,日常物成为艺术品,弥合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传统美学失去了阐释效力,反本质主义盛行。对此,阿瑟·丹托坚持艺术与生活二分原则,试图为艺术提供普遍性定义。丹托认为艺术所有内在丰富性都展示出来后,以哲学形式提出艺术本质问题的时候艺术便终结了。本书从艺术本体论重构的角度论述了丹托的美学思想,丰富了丹托美学研究内容,扩充了美学研究资源,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目录
绪论章  阿瑟·丹托美学思想来源  节  当代艺术状况对丹托美学思想的影响    一  现代艺术观念的确立    二  当代艺术状况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冲击    三  丹托对现代艺术状况的思考  第二节  丹托美学思想产生的理论源流    一  丹托对黑格尔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  丹托对分析美学反本质主义思想的质疑第二章  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节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一  “哲学剥夺艺术”的缘起    二  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三  被剥夺了的艺术与被剥夺了的哲学  第二节  艺术史的终结    一  瓦萨里叙事模式    二  格林伯格叙事模式    三  后历史时代  第三节  单一艺术样式的解构    一  艺术品的多元化    二  艺术批评与艺术家的多元化  第四节  比较视野中的丹托艺术终结论    一  黑格尔艺术终结观    二  海德格尔艺术终结观    三  阿多诺的艺术终结观    四  贝尔廷艺术史终结论第三章  丹托的艺术本质论  节  “艺术界”理论    一  “模仿理论”的缺陷    二  “真实理论”的优势    三  “艺术界”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艺术阐释    一  艺术品之为艺术品的两个必要条件和阐释的中介作用    二  阐释的文化氛围和理论基础  第三节  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  艺术与美的分离    二  美与道德的联系及美的价值    三  艺术的性  第四节  丹托的“艺术界”与乔治·迪基的“艺术惯例论”    一  乔治·迪基的“艺术惯例论”    二  丹托的“艺术界”与乔治·迪基的“艺术惯例论”异同第四章  丹托艺术理论与中国传统艺术  节  丹托眼中的中国传统绘画    一  丹托眼中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再现    二  丹托眼中的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形态  第二节  中国艺术的终结问题    一  叙事模式的终结    二  高雅艺术的终结  第三节  丹托关于中国艺术观点的意义与局限性    一  丹托关于中国艺术观点的意义    二  丹托关于中国艺术观点的局限性第五章  丹托美学思想的价值与局限性  节  丹托美学思想的价值    一  丰富美学思想    二  拓展美学研究范式    三  体现鲜明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丹托美学思想的局限性    一  丹托艺术本质思想的局限性    二  丹托“艺术终结论”的局限性第六章  重构艺术本体,回归精神家园  节  本体论演进及艺术本体论嬗变    一  本体及本体论演变    二  艺术本体论的拓展  第二节  重构艺术本体,回归精神家园    一  艺术的本质及功能    二  艺术中美的因素    三  艺术中的道德因素    四  艺术身份重构与精神回归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作者介绍
刘睿姝,1977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美学博士。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和英美文学。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光明日报》《华夏文化论坛》《黑龙江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