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

9 3.2折 2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栋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2122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5页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24-04-18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
定价:28.00元
作者:陈栋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0492122
字数: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以新闻时评发展变化历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新闻时评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两个:(1)中国新闻时评发展史的概况如何,在运作上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即“时评自身发展”)(2)新闻时评与民主进程、公民写作与公共领域建构有哪些内在联系?(即“时评与社会的关系”)。    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对新闻时评的定义作了重新阐释,也对新闻时评的起点与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特别是突破了阶级分段与时代分段模式,以“时评形态变化”为分段标准,以专题史为研究模式,对新闻时评专栏、版面、报网互动及其主要运作人进行采访分析,对新闻时评推进公共领域建构进行深入解读。
目录
绪论(一)研究缘起(二)研究目的(三)研究方法(四)文献综述(五)创新与难点一 时评的产生与发展(一)时评及其产生(二)时评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发展(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评论(四)改革开放初期的杂文(五)改革开放初期新时评孕育(六)本章小结二 新时评专栏的产生与批判公共性的有效激发(1996-1998)(一)新时评的产生及其动因分析(二)新时评专栏的产生与发展(三)新时评专栏在推进公共领域建构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批判公共性的有效激发(四)本阶段时评运作人代表:鄢烈山(五)本章小结三 新时评专版的发展与“自治”精神逐渐培育(1999-2001)(一)新时评专版的孕育(二)新时评专版的产生与发展(三)新时评专版在推进公共领域构建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自治”精神逐渐培育(四)本阶段时评运作人代表,李方、马少华、张天蔚(五)本章小结四 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与“公开性”、“开放性”言说风气的初步养成(2002)(一)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二)大众报时评版在推进公共领域构建中发挥的作用:初步形成浓厚的“公开性”与“开放性”的言说风气(三)本阶段时评运作人代表:孟波、李文凯、艾君(四)本章小结五 报网时评的互动与平民主张的崛起(2003-2004)(一)报网时评齐头并进(二)报网时评互动在公共领域建构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推动平民主张的崛起(二)本阶段时评运作人代表:赵牧、刘根生、杨国炜(四)本章小结六 权、钱入侵与新时评的坎坷转折(2005-2006)(一)新时评的缩水与坎坷折射公共领域建构的艰辛:权力与商业的入侵致使公共空间的压缩(二)新时评伴随公共舆论在公共领域建构中曲折前行:媒体带动民间力量推动规则转变(三)中国公共领域建构的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四)本章小结七 新时评作者群体及其类型划分(一)职业型时评作者(二)学者型时评作者(三)自由型时评作者(四)草根型时评作者(五)本章小结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作者介绍
陈栋,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于湖北大冶,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编辑,黄鹤楼学院兼职教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香港《文汇报》、《凤凰周刊》等全国四十多家媒体上共发表时评、调查、访谈等新闻作品数百万字,在《国际文化研究》(日本)、《编辑之友》、《湖北大学学报》、《传媒》、《今传媒》、《经营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或辑录。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