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绘画鉴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历代绘画鉴赏

449 39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启斌

出版社商务国际出版社

ISBN9787801036865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248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98元

上书时间2024-03-08

栾奕崇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绘画鉴赏
定价:398元
作者:赵启斌
出版社:商务国际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801036865
字数:1200000
页码:124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历代绘画鉴赏辞典》是以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为对象而撰述的一部美术类鉴赏辞典,遴选了二百三十余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内容涉及中国历代绘画创作的主题、风格特征、笔墨内蕴、思想文化内涵以及流传经过等。本辞典运用图像学、风格学、形式分析以及人文学科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专题研究,使各辞条具有相当的知识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特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美术学前沿的研究概况,是美术鉴赏类辞典中颇具特色的辞典,填补了中国历代绘画鉴赏类辞典的空白。
目录
中国历代绘画鉴赏目录战国2 人物龙凤图/佚名6 人物御龙图/佚名两汉10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佚名东晋17 洛神赋图/顾恺之28 女史箴图/顾恺之34 列女图/顾恺之梁代44 职供图/萧绎北齐50 北齐校书图/杨子华创稿 阎立本再稿隋代60 游春图/展子虔唐代64 步辇图/阎立本69 历代帝王图/阎立本83 江帆楼阁图/李思讯88 明皇幸蜀图/李昭道(传)92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梁令瓒(传)102 捣练图/张萱112 送子天王图/吴道子122 长江积雪图/王维126 辋川图/王维(传)132 伏生授经图/王维(传)137 八公图/陈闳(传)148 文苑图/韩(传)152 五牛图/韩(传)160 簪花仕女图/周169 真言七祖·不空像/李真172 引路菩萨图/佚名177 如意轮观音菩萨像/佚名182 二观世音菩萨像/佚名185 高逸图/孙位192 雪景行旅图/荆浩(传)197 琉璃堂人物图/周文矩206 后主观棋图/周文矩210 宫中图卷/周文矩218 十六罗汉图/贯休(传)224 夏景山口待渡图/董源232 龙宿郊民图/董源238 潇湘图/董源244 二祖图/石恪宋代250 晴峦萧寺图/李成256 读碑窠石图/李成262 寒林骑驴图/李成(传)270 明皇避暑宫图/郭忠恕(传)280 渔父图/许道宁286 聚猿图/易元吉295 调马图/郝澄301 窠石平远图/郭熙307 湖庄清夏/赵令穰313 维摩天女图/李公麟(传)320 文会图/赵佶326 五色鹦鹉图/赵佶333 翠竹双禽图/赵佶339 听琴图/赵佶344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370 雎阳五老图/佚名378 晋文公复国图/李唐(传)384 山水图(二幅)/李唐392 潇湘奇观图/米友仁400 林峦积翠图/江参410 前赤壁图/杨士贤(传)418 四季牧牛图/阎次平425 秋野牧牛图/阎次平430 出山释迦图/梁楷435 黄庭经神像图/梁楷443 四景山水图/刘松年南宋452 西园雅集图/马远460 月光泛舟图/马远466 洞庭秋月/夏472 观音猿鹤图/牧溪479 九龙图/陈容490 猴侍水星神图/张思恭496 十王图/陆信忠512 五百罗汉图/周季常 林庭534 无准师范像/佚名539 桃花鸳鸯图/佚名546 灌口搜山图/佚名金代558 明妃出塞图/金宫素然568 骏骨图/龚开元代574 松荫会琴图/赵孟(传)582 水阁清幽图/黄公望588 富春大岭图/黄公望595 松泉图/吴镇600 东晋风流图/方从义605 古木丛篁图/倪瓒611 雪溪晚渡图/佚名明代617 刘海戏蟾图/刘俊621 海青击鹄图/殷偕627 美人图/吴伟630 东方朔偷桃图/吴伟636 苍鹰逐兔图/张路641 落花诗意图/沈周651 沈周自画像/沈周655 东庄图/沈周664 溪山秋色图/沈周668 柴门送客图/周臣674 中庭步月图/文征明682 雪山跨蹙图/文征明690 吹箫仕女图/唐寅697 孟蜀宫妓图/唐寅701 李端端图/唐寅705 秋江清兴图/陈淳710 春山对弈图/谢时臣714 杂花图卷/徐渭720 梵林图/项元汴725 幽兰图/杜大绶730 仿郭忠恕山水/董其昌736 升山图/董其昌742 松石图/程嘉燧746 山水图/僧七处749 高峰远帆图/魏之克752 山水图/魏之璜756 水阁图/魏之璜759 仙山楼阁图/李士达765 桃花源图/李士达775 金山胜概图/张宏780 雁荡八景图(台荡纪游图册)/杨文骢784 洞庭图/袁尚统789 云中玉女图/崔子忠794 吟梅图/陈洪绶800 楼月德像/陈洪绶 徐易806 王时敏像/曾鲸809 明人肖像图册/佚名816 天都峰图/弘仁清代822 竹岸泉声图/查士标828 夏山飞瀑图/王时敏837 积雪图/王鉴843 春晓观瀑图/王铎848 金秋延图/张风851 桐荫把卷图/张风854 渊明嗅菊图/张风858 山水图/程正揆864 苍翠凌天图/髡残870 仿王蒙山水图/髡残875 江干垂钓图/髡残880 山斋禅寂图/髡残883 水木清华图/朱耷887 通天彻地山水屏/朱耷896 柘溪草堂图/吴宏903 江楼访友图/吴宏909 寇白门像/吴宏 樊圻913 山水图/樊圻917 雪景山水图/樊圻921 金陵景色图/樊圻926 千岩万壑图/龚贤932 岳阳楼图/龚贤938 夏山过雨图/龚贤944 山水图/叶欣948 云峦水村图/邹953 山水图/邹962 山水图/高岑965 金山寺图/高岑969 山水图/胡974 山水图/谢荪977 山水图/陈卓981 桃源图/陈卓987 长江万里图/陈卓992 九峰三泖图/武丹1001 松荫品茶图/蔡泽1008 墨荷图/石涛1014 灵谷探梅图/石涛1019 狂壑晴岚图/石涛1026 乔元之三好图/禹之鼎1032 兰雪堂图/柳遇1038 微雨锄瓜图/柳遇1044 乔柯修竹图/王原祁1052 八骏图/艾启蒙1070 松江邦彦画像册/徐璋1082 水中八事图册/高其佩1089 洪承畴像/佚名1094 乾陵孝贤皇后像/佚名1100 蓬莱仙岛图/袁江1105 海上三山图/袁江1108 昼锦堂图/袁江1112 阿房宫图/袁耀1119 雪蕉双鹤图/袁耀1125 盘车图/袁耀1130 白海棠图/邹一桂1134 红白芍药图/华岩1138 自画像/金农1143 玉壶春色图/金农1149 八仙图/黄慎1153 竹石图/郑燮1160 潇湘风竹图/李方膺1164 金农像/罗聘1168 善天女图/改琦1171 秋风纨扇图/费丹旭1174 瑶宫秋扇图/任熊1178 山水图册/虚谷1186 枇杷图/虚谷1191 花卉图屏/赵子谦1196 麻姑献寿图/任薰1203 沙馥像/任颐1209 花鸟图屏/任颐1217 红梅图/吴昌硕近代1221 牡丹玉兰图/任霞
作者介绍
赵启斌,男。 1968年1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199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学习。1997年随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师教授参与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的编撰及海外藏中国历代绘画的目录编订工作,涉及画目23000余幅。2000年,来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专职从事艺术研究工作,现为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协会员、江苏诗词协会会员,江西省新余市傅抱石纪念馆艺术顾问、春华诗社理事。先后参与或单独编撰出版专著、编著、画集20余部,刊发美术史论、博物馆学论文、专题研究文章300余篇,400余万字。
序言
中国画的传统、地位和价值
 ——《中国历代绘画鉴赏》代序

中国绘画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终于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性辉煌,尤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画家的出现,群星灿烂,使中国画的成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照亮了世界绘画艺术的中心。此一时期人物画进一步繁盛,山水画也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初步获得了独立,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进入了中国绘画史的视野。作为后世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开端,三国、两晋、南北朝对于中国画来说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成为中国画昌明、盛起的标志和象征。而画家获得与诗人同样的荣耀和尊严,也应该肇始于兹。中国画家所拥有的社会地位显然不同于西方画家所面临的社会处境,西方画家获得崇高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地位,将其等同于诗人、学者一般受到社会的尊崇,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成为可能。这也是中国绘画和西方画家不尽一致的地方,由兹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传统和文化价值取向。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画继续发展的又一个非常重要历史的时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诸多画科的进一步完成分科、第一部中国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的完成、画院的创建、绘画风格流派的不断出现、文人画的诞生……,都使这一时期的中国画进一步活跃起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道释人物画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进展,阎立本、吴道子、王齐翰、张萱、周昉、周文矩、顾闳中、李公麟……,几乎都是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自五代以来,中国画开始注重对客观景物的真切感受和表达,观物之细,察物之精,几达历史巅峰,成为成功客观再现物象的非凡时代,山水画、花鸟画领域大师辈出,开启了山水画、花鸟画的伟大时代。经过隋唐、五代、两宋近七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了中国画的新典范,无论道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达到了传统中国画的高峰。
元、明、清时代是中国画又一新的历史发展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文人画、写意画的绘画思潮,五代、两宋以来注重客观再现的绘画创作理念逐步让位于具有主观表现性的绘画创作,文人的文化价值理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左右了中国画近千年的发展方向,将中国画推进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元代“倪黄画派”的出现到“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金陵画派”“新安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的形成,无不是文人画、写意画价值选择的结果,也进一步确立出了东方艺术特有的精神本质。此一时期是山水画、花鸟画鼎盛的时代,不同于西方以人物画为主导的绘画发展格局,尤其写意性山水画的出现和大写意花鸟画的确立,更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画的象征和最高典范,进一步发展出了与西方绘画迥异的绘画格局和文化特色,中国画再一次以其特有的创造性绘画因素和文化优势在世界文化史、艺术史上熠熠生辉。
作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中国画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沿革、变化,逐步建构起了深具自身特征的东方艺术理念和绘画价值理想,在其间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生命,也由之形成了明确、清晰的绘画鉴赏标准,六朝谢赫“六法论”的出现,五代黄休复“神”“逸”“妙”“能”四品的划立,不仅是从中国画绘画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经典意义的绘画创作理论和法则,同时也是领悟、体认中国画特有内涵和精神脉络的鉴赏准则。依据这一东方独特文化理念进行中国画的鉴赏评析活动,从而形成了深具自身特点的中国画传统鉴赏理念,其间包含有见解独特的绘画价值论、知识论和文化理性,在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现实意义。当然,由于现代文化观念的巨大进展,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确立,信息时代的巨大裂变,传统的绘画观点、绘画理念和学术准则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领会中国画的精神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以及深刻的艺术规律,必须借助现代学术体系所形成的现代学术观念来加以把握和认识,从中领会其要义。这不仅要借助艺术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来领会、阐释传统绘画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而且更要借助神话、宗教、文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视野乃至自然学科领域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深刻领会、觉解中国绘画,鉴赏中国绘画,从而认识中国艺术,走进中国画的精神核心之中。当今的时代,更是知识全球化、东西文化进入全方位、全面综合发展、融合激荡而开辟新局面的历史时代,不具备世界文化视野和胸怀,无法胜任人文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只有具备世界文化的战略思维和学术眼光,具有多学科边缘交差的学术方法,才能在人文学科专题研究中获得新的拓展和推进。中国画的研究、鉴赏也是这样,只有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引进新观念和新方法,也才能见证和领会隐藏在中国画图像中的秘密,充分感受传统时代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是现当代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基础,也是今后必须关注的重要方向。
长期的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思想、科技和艺术是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核心支撑体系,科技史、思想史和艺术史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展最为重要的内在核心支撑。艺术作为人类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记录,拥有非常丰富深邃的信息内容,人类心灵、情感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艺术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可以说,艺术在促进人类心灵和情感发育、促进审美发展上,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能。所以,一部艺术的历史,对于了解心灵的秘密,滋润、丰富人们的心灵、认识无限丰富的外部世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文明发展程度和文化进步的重要象征。我国早就意识到艺术所具有的这一文化价值,因而产生了一系列明确的思想观念,如“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观念,宋代米芾提出的“唐代五王之功业不如薛稷之二鹤”的观点,南宋邓椿“画者,文之极也”的评判,赵孟頫所谓“久知书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的体悟以及《过云楼书画记》“书画乃昔贤精神所寄”的认识……,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画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在构建精神体系和建构伟大的文化理想方面,艺术不可缺失,中国画不容缺失。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是过去时代的精神留存和象征,更是现代、未来文化的营养和支撑,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绘画得以持续进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重要的价值载体之一。
在人文学科领域,艺术史学科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艺术史学越来越成为人文学科中的显学,尤其近现代以来,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艺术史学科终于发展为人文学科的重要学科之一。无论在西方人文学科体系还是在东方人文学科体系中,艺术史学领域确实结出了累累硕果。对于艺术品丰富深邃的文化内容进行深入系统地阐释,对于艺术品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及其风格特征进行系统地研究,不断发现其内在发生、发展、成长、演化的规律,一直是现代艺术科学确定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也从而诞生了不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和观念,拓展出了新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理念,引领新的艺术思想和观念积极向前推进。中国画正是在不断的被释读、研究中获得了新的领会和觉解,从而使中国画通过绘画史而走进历史之中,成为艺术创构、发展中的有机链条而存在下来。
一部图像的历史,就是心灵、情感、知识和理性的成长、演化的历史。
一部图像的历史,就是不断释读文化价值和精神重构的历史。
是为序。

 赵启斌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
2013年8月6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