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
正版全新
¥
31.35
6.5折
¥
4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郝军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194534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8元
货号1339532
上书时间2023-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
【书 号】 9787313194534
【出 版 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 者】 郝军 主编
【出版日期】 2018-07-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4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法、防治原则与治法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下篇重点为中医学临床的综合运用,内容包括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皮肤科病证等。本教材是作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中医学医案教学法(犘犅犔教学法)的配套使用教材,其创新和特点是以临床医案诠释中医理论,使西医院校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激发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又可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在整合发展基础理论的同时,沟通理论与临床联系,深化辨证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应用得以更好的融合。
【目录】
目 录
上篇 中医学基础理论导论 3
第*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6 第*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 一 、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6 二 、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6 三 、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7 四 、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8 五 、 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8 六 、 医案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 一 、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0 二 、 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12 三 、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13 四 、 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13 五 、 医案 15第二章 藏象学说 16 第*节 五脏 16 一 、 心 ( 附 : 心包络 ) 16 二 、 肺 17 三 、 脾 18 四 、 肝 19 五 、 肾 ( 附 : 命门 ) 21 第二节 六腑 22 一 、 胆 22 二 、 胃 22 三 、 小肠 23 四 、 大肠 23 五 、 膀胱 24 六 、 三焦 24 第三节 奇恒之府 25 一 、 脑 25 二 、 女子胞 ( 附 : 精室 ) 26 三 、 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6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7 一 、 脏与脏的关系 28 二 、 腑与腑的关系 32 三 、 脏与腑的关系 32 四 、 医案 33第三章 病因病机 35 第*节 病因 35 一 、 外感致病因素 35 二 、 内伤致病因素 36 三 、 其他致病因素 38 第二节 病机 39 一 、 邪正盛衰 39 二 、 阴阳失调 39 三 、 气血失调 40第四章 四诊 41 第*节 望诊 41 一 、 全身望诊 41 二 、 局部望诊 41 三 、 望舌 42 四 、 望排出物 43 五 、 望小儿指纹 43 第二节 闻诊 44 一 、 听声音 44 二 、 嗅气味 44第三节 问诊 45 一 、 问寒热 45 二 、 问汗 46 三 、 问疼痛 47 四 、 问饮食与口味 47 五 、 问二便 48 六 、 问睡眠 48 七 、 问经带 49 第四节 脉诊 49 一 、 判断疾病的病位 、 性质和邪正盛衰 50 二 、 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50 三 、 诊脉的部位 50 四 、 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0 五 、 正常脉象 51 六 、 病理性脉象 51 七 、 医案 51第五章 辨证 53第六章 第*节 病因辨证 53 一 、 六淫 、 疫疠证候 54 二 、 七情证候 54 三 、 饮食 、 劳逸证候 54 四 、 外伤证候 54 五 、 医案 54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55… 一 、 气病辩证 55 二 、 血病辨证 55 三 、 气血同病辩证 55 四 、 津液病辨证 56 五 、 医案 56 第三节 脏腑辨证 56 一 、 肝与胆病辨证 56 二 、 心与小肠病辨证 56 三 、 脾与胃病辨证 57 四 、 肺与大肠病辨证 57 五 、 肾与膀胱病辩证 57 六 、 脏腑兼病辨证 57七 、 医案 57第六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60 … 第*节 未病先防 60 一 、 概念 60 二 、 方法 60 三 、 医案 61 第二节 既病防变 61 一 、 概念 61 二 、 方法 62 三 、 先安未受邪之地 62 四 、 医案 63第七章 针灸学 64 第*节 经络学说 64 一 、 经络的概念 64 二 、 经络系统的组成 64 三 、 经络的分布 66 四 、 经络的作用 68 第二节 腧穴 68 一 、 腧穴的概念 68 二 、 腧穴的分类 69 三 、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69 四 、 腧穴的定位方法 73 第三节 十四经穴 75 一 、 手太阴肺经 75 二 、 手阳明大肠经 77 三 、 足阳明胃经 79 四 、 足太阴脾经 83 五 、 手少阴心经 85 六 、 手太阳小肠经 87 七 、 足太阳膀胱经 90 八 、 足少阴肾经 96 九 、 手厥阴心包经 98 十 、 手少阳三焦经 100 十一 、 足少阳胆经 103 十二 、 足厥阴肝经 107 十三 、 督脉 109 十四 、 任脉 112 第四节 经外奇穴 115 一 、 头颈部 115 二 、 胸腹背部 117 三 、 上肢穴 118 四 、 下肢穴 120 五 、 针灸常见疾病 121下篇 中医学临床综合运用第八章 内科常见病证医案 145 第*节 肺系病证 145 一 、 感冒 145 二 、 咳嗽 146 三 、 喘证 148 第二节 心系病证 149 一 、 心悸 149 二 、 怔忡 150 第三节 脾胃病证 151 一 、 胃痛 151 二 、 腹痛 153 三 、 便秘 155 四 、 泄泻 157 第四节 肝胆病证 161 一 、 臌胀 161 二 、 胁痛 163 三 、 黄疸 164 第五节 肾系病证 167 一 、 淋证 167 二 、 水肿 171 三 、 腰痛 175 第六节 其他病证 176 一 、 郁证 176 二 、 遗精 178 三 、 眩晕 178 四 、 血症 179 五 、 不寐 183 六 、 痹证 185 七 、 内伤发热 187 八 、 头痛 189 九 、 痿证 192 十 、 消渴 194第九章 其他常见病证 197 …… 第*节 妇科病证 197 一 、 带下病 197 二 、 恶露不尽 198 三 、 妊娠恶阻 199 四 、 痛经 200 五 、 月经不调 201 六 、 闭经 202 七 、 崩漏 203 八 、 缺乳 204 第二节 儿科病证 206 一 、 疳积 206 二 、 咳嗽 206 第三节 皮肤科病证 207 一 、 湿疮 207 二 、 痈 208主要参考文献 210
【文摘】
五、问二便
问二便,是询问患者大小便的有关情况,如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便量、排便时间、两次排便的间隔时间、排便时的感觉及伴随症状等。
二便不利案
【原文】同州韩用之,年四十六。仲夏色欲无度,烦热作渴,饮水不绝,小便淋沥,大便秘结,唾疾如涌,面目俱赤,满舌生刺,两唇燥裂,偏身发热,或时如芒刺而无定处,两足心如炮,以水折之作痛,脉洪而无伦。此肾阴虚,阳无所附而发于外,非火也。盖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峻补其阴,遂以加减八味丸料一斤,内肉桂一两,以水顿煎六碗,水冷与饮,半晌已饮大半,睡觉而食温粥一碗,复睡至晚,又以前药温饮一碗,乃睡至晚,食热粥二碗,诸症悉退。翌日畏寒,足冷至膝,诸证仍至,或以为伤寒,薛曰:“非也,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阳气亦虚矣。”急以八味一别,服之稍缓,四剂诸证复退。大便至十三日不通,以猪胆导之,诸证复作,急用十全大补汤四剂,方应。(《明医杂著今卷一》)
【译文】患者于夏日酷暑之时过度房劳而使肾精耗损,阴精亏之于内,虚火上炎,故见有烦热引饮、面目俱赤等。肾阴不足,虚火内盛,小便淋滴。无水行舟,肠道枯涸,大便秘结。此外,患者又见舌上生刺,偏身发热,脉洪无伦诸象。若单从以上症获表现分析,一派热象,难以区分其为实火还是虚火。但薛氏分析此案时,掌握两个要点。其一是起病之因在于色欲过度,故归之于肾之不足;其二见于两足心如炮,但用苦寒之品反而加剧,说明绝非实火,这亦是此案辨证要点,故薛氏认为此系“肾阴虚,阳无所附而发于外”的虚火妄动。加减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五味子,六味丸滋补肾阴,五味子酸收以敛其阳,肉桂一两加于二十五两六味丸中,取其引火归原的作用,再加之服用方法的变异,热药冷服,以去其虚火,故药后诸症自退。
【医理】此病之本源在于阴精大亏而阳气亦衰,只是初起之时,阴虚为主,故虚火内盛,而见一派热象,药后阴精略复,虚阳归原,则阳虚之象表现于外,故见一派虚寒之象。此时以八味丸、取桂、附助其阳,六味养其阴,四剂而阴阳得复,故肾气得复,而诸症得去。其大便不通,用猪胆汁导之,清热通便以润燥,盖虽大便得通,但刚恢复之阳气又被外泄,故诸证复作,再以十全大补汤气血双补,脾肾两顾而安,全案进退于八味丸之间,*后以脾肾双补而收功。
六、问睡眠
睡眠与人体卫气循行和阴阳盛衰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人醒;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入睡。问睡眠,应了解患者有无失眠或嗜睡、睡眠时间的长短、入睡难易、有梦无梦等。
心肾不交,神不安舍案
【原文】阴虚未复,夜寐不安,热退不清,仍宜养阴。自云腹中微微撑痛,此属中虚,治
【前言】
前言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是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中医学医案教学法(PBL教学法)的配套使用教材,目的是以临床医案诠释中医学理论,使西医院校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激发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又可训练中医学临床思维,在整合发展基础理论的同时,沟通理论与临床联系,深化辨证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应用得以更好的融合。
本教材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核心,并紧密结合临床综合运用,给每个与临床关联的理论配以相应的教学医案,以便于加深学习者对中医学理论的认识及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法、防治原则与治法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下篇重点为中医学临床的综合运用,内容包括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皮肤科病证等。
医案是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医疗文书。章太炎先生指出:“中医之成绩,医案*著”。清代名医周学海也说:“每家医案中,必各有一生*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粹众家之长”。中医医案约始于秦汉,发展于宋金元,成熟于明清。现存*早的中医医案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的仓公“诊籍”。至唐代,医书中开始出现医案,于方论之间,附有医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载有孙思邈经治医案。宋金元以后,医案学日趋发展,许叔微撰《伤寒九十论》为*早的医案专著,明代出现研究医案的类书《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选录古今名医验案,分类辑录,并加按语。清代的《临证指南医案》于每门之后附大论一篇,精妙绝伦,启医案总评之先河。
本教材医案从中医学典籍名医医案著作、高质量的中医学术期刊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在选择过程中遵循真切性、代表性、恰当性三个基本原则。真切性是指所选医案应来自临床第*手资料,这种真实性可以使学生有身在其中的感觉。代表性是着重选择既符合学生现有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又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并与教学目标能保持基本一致的医案。对于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而言,此时学生还不具备完整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未完全形成辨证论治的思维,所选医案应特别重视突出病史、临床症状、证候分析等内容;而对中医学专业课程而言,选择与所讲内容密切相关,又能体现中医学辨证思维和遣方用药完整过程的医案。恰当性指所选医案的难度合适,并随教学进度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中医学的教学规律。主要以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发病学、病机学、辨证学、治疗学为主线引入医案阐释中医学理论的,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古老的中医学理论,以使学生能够在*短的时间内理解、领会和掌握中医学基础知识,全面反映当前病证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古代现代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大趋势,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使学生在已经掌握西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医学理论,不仅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更加贴近西医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将来的临床实际需要。
本教材的重要优势不在于学习大量的临床知识,而是借助医案使学生所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医案中加以验证,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应用得以更好的融合,以临床医案诠释中医学理论,使学生在已经掌握西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医学理论,更加贴近西医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将来的临床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对于中医学的正确认识。
郝军
2017年11月30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