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经典老课本
正版全新
¥
50.35
7.3折
¥
69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张玉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0086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9元
货号1668682
上书时间2023-10-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中医妇科学——经典老课本
【书 号】 9787513240086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 者】 张玉珍
【出版日期】 2019-03-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69.00元
【内容简介】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嗣、妊娠、临产、产后、乳疾、?L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一、注重宏观观察
二、注重整体研究
三、擅长哲学思维
四、强调功能联系
附:研究进展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节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第二节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第三节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
三、神的作用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附:研究进展
第三章藏象
节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五脏
一、心
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附:命门
第三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附:精室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附:研究进展
第四章经络
节经络学说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机能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机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机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附:研究进展
第五章体质
节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二、阐释发病原理
三、解释病理变化
四、指导辨证
五、指导治疗总论
章绪论
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二、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
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一、夏商周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两宋时期
七、辽夏金元时期
八、明代
九、清代、民国时期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
节内生殖器官
一、阴道
二、胞宫
第二节外生殖器官
一、毛际(阴阜)
二、阴户
三、玉门
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
节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变化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三、儿童期
四、青春期
五、性成熟期
六、围绝经期
七、老年期
第二节女性生理特点
一、月经生理
二、带下生理
三、妊娠生理
四、产褥生理
五、哺乳生理
第四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节病因
一、寒、热、湿邪
二、情志因素
三、生活因素
四、体质因素
第二节病机
一、脏腑功能失常
二、气血失调
三、冲、任、督、带损伤
四、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五、肾—天癸—冲任—胞官轴失调
第五章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节四诊
一、问诊
二、望诊
三、闻诊
四、切诊
第二节辨证要点
一、常用辨证方法
二、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辨证要点
第三节辨病与辨证
一、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
二、中医辨证与辨西医病结合
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疗
节常用内治法
一、调补脏腑
二、调理气血
三、利湿祛痰
四、调治冲任督带
五、调养胞宫
六、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第二节常用外治法
一、坐浴
二、外阴、阴道冲洗
三、阴道纳药
四、贴敷法
五、宫腔注入
六、肛门导人
七、中药离子导入
八、介入疗法
九、手术疗法
第三节中医妇科急证治疗
一、血崩证
二、急腹证
三、高热证
四、厥脱证
第七章预防与保健
一、青春期与月经期卫生
二、新婚期卫生
三、孕、产、哺乳期卫生
四、中年期卫生
五、围绝经期与老年期卫生
六、性养生保健
各论
第八章月经病
节月经先期
第二节月经后期
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四节月经过多
第五节月经过少
第六节经期延长
第七节经间期出血
第八节崩漏
(附: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
第九节闭经
(附: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十节痛经
(附: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十一节月经前后诸证
一、经行乳房胀痛
二、经行头痛
三、经行感冒
四、经行发热
五、经行身痛
六、经行口糜
七、经行泄泻
八、经行浮肿
九、经行风疹块
十、经行吐衄
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第十二节、绝经前后诸证
第十三节、经断复来
第十四节、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第九章带下病
节带下过多
第二节带下过少
第十章妊娠病
节恶阻
第二节妊娠腹痛
第三节异住妊娠
第四节胎漏、胎动不安
第五节堕胎、小产
第六节滑胎
第七节胎萎不长
第八节胎死不下
第九节子满
第十节子肿
第十一节子晕
第十二节子痫
第十三节子嗽
第十四节妊娠小便淋痛
第十五节妊娠小便不通
第十六节妊娠身痒
第十七节妊娠贫血
第十八节难产
附:纠正胎位
第十一章产后病
节产后血晕
第二节产后瘟病
第三节产后发热
第四节产后腹痛
第五节产后小便不通
第六节产后小便淋痛
第七节产后身痛
第八节产后恶露不绝
第九节产后汗证
第十节缺乳
第十一节产后乳汁自出
附:断乳
第十二节产后抑郁
第十三节产后血劳
第十二章妇科杂病
节瘕瘕
第二节盆腔炎
第三节不孕症
第四节阴冷
第五节阴痒
第六节阴疮
第七节阴挺
第八节妇人脏躁
第十三章计划生育
节避孕
第二节避孕失败补救措施
第三节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第四节节育措施常见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附论
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节内生殖器
第二节外生殖器
第三节女性生殖器邻近器官及血管、淋巴、神经
第四节骨盆、骨盆底的结构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节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第二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第三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妊娠生理
节胚胎形成与胎儿发育
第二节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
第三节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第四章正常分娩
节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第二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五章妇产科检查与常用特殊检查
节妇科检查
第二节产前检查
第三节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附录1妇科病案书写
附录2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3方剂索引
六、指导养生
附:研究进展
……
第六章病因
第七章发病
第八章病机
第九章防治原则
附1关键名词术语(keywords)
附2主要参考书目
附3主要参考古籍书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