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
  •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
  •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

16 九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俊杰、柴树德、王若雨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08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604C

上书时间2022-05-27

顿丘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俊杰、柴树德、王若雨 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5916366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9页
  • 字数 18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
【内容简介】
  CT引导下的肿瘤穿刺,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肿瘤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CT引导下穿刺,因受个人经验及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影响,会增加活检的假阴性几率、治疗的不规范性,很难达到标准化。年,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上有了广泛应用。CT引导辅助3D打印模板可以提高肿瘤穿刺的精准性,在肿瘤穿刺活检及距离放疗中带来了技术上的变革。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为王俊杰教授,联合靠前一批肿瘤微创治疗专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对3D打印模板技术在穿刺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中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肿瘤,结合其具体穿刺特点分别描述,包括:头颈、胸、腹、盆腔及椎旁几个部分。穿刺技术涵盖:穿刺活检、放射性粒子植入、以及肿瘤消融等诊断及治疗过程。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所有编者皆为临床一线医生,内容贴临床,实用性强。
  《3D打印与精准穿刺/北京大学放射肿瘤学临床规范系列》对推广普及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尤其是精准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王俊杰,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近距离放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粒子植入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主编。
  1995-1997年王俊杰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访问学者期间,接触到放射性‘251粒子技术。2001年回国后与泌尿外科、超声科合作完成我国首例经直肠超声引导放射性’251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开启了我国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全新里程。2002年王俊杰教授与放射科合作将CT技术全面引入粒子植入治疗领域,开展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等部位复发和转移肿瘤的治疗,极大地丰富、创新和发展了粒子治疗的内涵和应用范围。2009年首届国际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学术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中国学者在粒子治疗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2012年王俊杰教授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将术中治疗计划系统与CT模拟定位机成功实现对接,解决了粒子植入治疗术中剂量优化的技术难题:关于复发直肠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研究结果连续5年被美国NCCN指南收录;2015年研发出3D打印非共面和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辅助CT引导全面提升了粒子植入治疗精度:2016年成功研发出3D打印后装个体化施源器;2017年又设计出穿刺与微创治疗多功能3D打印模板,使诊断和治疗一体化模式成为可能。
  连续举办全国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学术大会16届,粒子治疗学习班9届,3D打印手术演示会7次,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大专项1项,首都重大专项和首都发展基金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主编《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第1版、第2版)、《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第1版、第2版)、《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临床应用规范》和《3D打印技术与精准粒子植入治疗学》。获教育部科技创新二等奖、华夏医学创新三等奖、北京市医学会评选的百名青年医师奖。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和韩国讲学。
  
  柴树德,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发表专业论文近40篇。2005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主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和《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2011年首次发表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实时剂量优化”的开创性理论论文。2008-2016年研制成功放射性粒子植入校准仪、新型植入器、单侧开环倾角数字显示定位导航系统、粒子植入手术专用骨钻、粒子植入计划治疗系统(TPS)和3D打印共面植入模板、肺微小结节活检穿刺模板及3D打印非共面粒子植入模板。
  
  王若雨,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现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微创介入分会放射粒子专业组副主任委员。从2000年开始,王若雨教授团队先后开展了脑肿瘤、肺癌、胰腺癌和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放射性粒子穿刺治疗,成为国内*早开展此项新技术的单位之一。2009年在辽宁省率先利用超声、CT、DSA引导开展肿瘤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进一步开展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四肢等多部位的穿刺植入技术,2016年引进美国新前列腺癌超声引导穿刺支架和国内自主研发的数字化3D打印模板支架系统,率先在辽宁省开展了前列腺癌和全身实体肿瘤精准穿刺新技术。
【目录】
第一章 CT引导穿刺活检技术概述
第一节 穿刺活检技术简介
第二节 穿刺活检技术进展
第三节 穿刺与肿瘤种植转移
第四节 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头颈部精准穿刺技术

第四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肺精准穿刺技术
第一节 肺穿刺技术
第二节 肺小微结节穿刺技术

第五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肝精准穿刺技术

第六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胰腺精准穿刺技术

第七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脊柱精准穿刺技术

第八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前列腺精准穿刺技术

第九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盆腔精准穿刺技术

第十章 穿刺并发症与处理原则

第十一章 3D打印与精准穿刺辅助设备
第一节 3D打印模板
第二节 固定与定位导航系统
第三节 穿刺针
第四节 手术钻孔骨钻

第十二章 3D打印模板引导与精准金标植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