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 4.0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赵海洋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
上书时间2023-07-03
当前中国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的现状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缺乏相对获得感,这亟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匡正和规范,可由于立场的不同与方法的缺陷,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出现了“马克思反对正义”的论调。正是从这样的现实关切和理论纠结出发,《马克思正义思想研究》通过重读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发现马克思的阶级立场、核心观点、基本方法和价值旨趣,以此为基点构建马克思正义思想,反驳“马克思反对正义”的论调,观照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
赵海洋,80后,法学博士,中共党员,现工作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一分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通过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及有关研究,深信萨特之论断:“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的,因为产生它的形势还没有被超”,因为马克思的“批判已教会很多人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教他们至少要努力去减少这些现象”。
序言
绪论
一、“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确证
四、研究思路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正义观念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正义观念的三种历史形态
一、前现代:“各司其职、不可僭越”的等级正义
二、现代社会:局限于“资产阶级法权”的形式正义
三、后现代:以“自由发展、自我实现”为旨趣的实质正义
第二节 正义与其相关范畴的辨析
一、正义与公正(Justice and Impartiality)
二、正义与公平(Justice and Fairness)
三、正义与平等(Justice and Equality)
四、正义与自由(Justice and Freedom)
第二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萌芽:马克思阶级立场和社会理想的确立与哲学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1841-1844)
一、学生时代: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二、《莱茵报》时期:激进的自由主义正义观
三、巴黎时期:革命的人本主义正义观
第二节 形成: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第二次转变与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的确立(1845-1848)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新哲学”视野中的正义观
二、“致安年科夫的信”与《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正义观的书判
三、《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的正义宣言
第三节 成熟:政治经济学革命与正义思想的完备(1849-1875)
一、《资本论》: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成熟
二、“第一国际”:马克思正义思想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典范
第四节 拓展:马克思的正义视界走向历史深处、朝向世界的东方(1876-1883)
一、“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学笔记”:正义理论的拓展
二、“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正义路径的新探索
第三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论析
第一节 “四位一体”: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逻辑结构与基本内容
一、“谁之正义”: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第一表征
二、“何种合理性”:历史理论与资本学说是马克思正义旨趣的理论基石
三、“何种正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四、“何以实现”:“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第二节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属性与基本特征
一、基本属性:实践性、历史性、阶级性
二、基本特征:事实与规范之间
第三节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挑战及其“在场”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挑战
二、后现代性与在场性
第四章 比较视野下的马克思正义思想与当代西方正义理论
第一节 自由主义:平等、权力与正义
一、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的张力
二、权利与正义: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正义论
第二节 社群主义:共同体、德性与正义
一、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正义的批判
二、社群主义正义共同体的构建
三、马克思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平等、程序与正义
一、哈贝马斯:程序主义与正义
二、尼尔森:激进平等主义正义
三、G. A. 柯亨:平等主义的社会主义正义
四、马克思正义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质性
第五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在当代中国
第一节 旨向:“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
第二节 问题:“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第三节 路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结语:“无立场的正义”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