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寸口诊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寸口诊法

全新正版未拆封

17.39 4.1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冰凌、史百成 著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07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冰凌、史百成 著
  •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5206196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3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传统医学的发展必须以继承为基础,有继承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中医寸口诊法》推出了很多创新型理论,诸如“脉体四纲理论、象素理论、脉体行态论、脉象通式”等。这些理论的推出,不仅使传统的脉诊理论通俗化了,还规范了诊脉推病的模式,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知识。
【作者简介】
  韩冰凌,<中医病质理论>和<脉体四纲理论>的创立者。1996年他在贵州麻山腹地开展医疗扶贫,就是运用传统的中医疗法一个月内治愈了李盛荣二十多年的老胃病,一周内使患手足不遂近十年的王少清恢复了肢体功能,五日内使患中风半年之久的伍永明扔掉了双拐。他所创立的<中医病质理论>从物质形态领域揭开了针刺治疗疾病的奥秘,<脉体四纲理论>从人体及人体运动结构中总结出脉象分析中的诸多规律,不仅丰富了中医脉学的基础理论,还填补了中医脉象分析理论中的一页空白。韩氏认为,发展中医必须努力做到中药和针灸的同步发展,中西医结合是指中西医临床中的优势结合,中西医要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优势发展”的战略方针,切实做到中西医的“优者先行”。
【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寸口诊法
第一节寸口三部
一、寸口释解
二、三部九候
第二节寸口秘要
一、脉会寸口
二、寸口配属
三、综合运用
第三节四纲理论
一、概说
二、内容
第四节脉证分析
一、平脉病脉
二、象素提取
三、脉证分析
附:本章框架图(寸口诊法)
第二章五脏脉论
第一节脏平脉
一、脏象
二、平脉通式
三、平脉分解
第二节脏病脉
一、逆反之脉
二、病脉通式
三、病脉分解
第三节垂死脉
一、损脉
二、怪脉
第四节脏死脉
一、脏死脉气
二、脏死脉解
附:本章框架图(五脏脉论)
第三章诊脉方法
第一节诊脉要求
一、时间要求
二、体位要求
三、指位要求
四、指力要求
第二节诊脉方法
一、诊脉程序
二、审脉方法
三、审脉内容
四、诊脉须知
五、诊脉推病
附:本章框架图(诊脉方法)

下篇四纲脉解
第一讲位置纲脉解
1[浮脉]
2[沉脉]
3[伏脉]
本纲要点分析
第二讲体质纲脉解
一、虚纲脉解
1[虚脉]
2[芤脉]
3[革脉]
4[散脉]
5[濡脉]
6[弱脉]
7[微脉]
附脱脉
本纲要点分析
二、实纲脉解
1[实脉]
2[牢脉]
3[动脉]
本纲要点分析
第三讲形态纲脉解
1[长脉]
2[短脉]
3[洪脉]
附大脉
4[细脉]
5[滑脉]
6[涩脉]
7[紧脉]
8[弦脉]
本纲要点分析
第四讲动态纲脉解
一、速纲脉解
1[数脉]
2[疾脉]
附急脉
3[缓脉]
4[迟脉]
本纲要点分析
二、律纲脉解
1[代脉]
2[结脉]
3[促脉]
本纲要点分析
尾语:28脉总说

附篇作品介绍
附一:《脉证拾遗补漏》简介
附二:《中医传统技法》简介
附三:《中医针灸临床》简介
附四:作者理论思想作品资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