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日常行为 读懂孩子内心:图解儿童微动作心理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透过日常行为 读懂孩子内心:图解儿童微动作心理学

全新正版未拆封

11.98 2.4折 49.8 全新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渡边弥生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8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渡边弥生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6
  • 版次 1
  • ISBN 9787122362544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1页
【内容简介】
初为人父人母,我们一定会有很多情绪,迷茫、无奈、烦躁、焦虑……
   孩子不论进入哪一个阶段,对父母来说,都是一次新的考验,面对他们出现的新情况,父母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吗?知道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吗?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号啕大哭?面对刚刚接触的外部世界,孩子为什么会感到恐惧?为什么孩子无法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又是为什么他们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为什么孩子喜欢手机,沉迷游戏?为什么他们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高兴、伤心、难过、兴奋……当他们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情绪时,父母要怎么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和行为来判断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并帮助孩子冷静地面对自己遇到的事情。
   作为父母,应该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要对他们的心理变化重视起来,他们的行为、表情,都在暗示他们此时此刻的心理变化。
【作者简介】
渡边弥生,生于大阪。教育学博士。专业为发展心理学、 发展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研究对象 为社会性与道德性的发展、霸凌等人际关系 中问题行动的预防及应对。目前任法政大学 文学部心理学专业教授,同时兼任该校研究 生院生活技能教育研究所所长。著有《亲子 必备社会技能》《孩子“10岁的墙”是什么?》 等,编著有《孩子感情表现工作手册》《发 展心理学(系列心理学和工作)》等。黄少安 北京大学日语口译硕士毕业 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日语一级 翻译出版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假面之夜》、 散文《每天都是小春日和》、百科《地球简 史》《你不懂巧克力》等。曾旅居日本,于 日本知名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对儿童行为心 理学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从“关键词”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02 

01 怎么啦?没事的哟! 002 

02 因依恋而认生 004 

03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情特点 006 

04 培养会话与交流的能力 008 

幼儿期(3 ~ 6 岁) 010 

05 挑战外面的世界 010 

06 想象力的丰富 012 

07 明白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014 

08 体会喜怒哀乐 016 

儿童期前半期(6 ~ 10 岁) 018 

09 他人也有各式各样的想法 018 

10 积极努力的时期和消极怠慢的时期 020

儿童期后半期至青春期(10 ~ 13 岁) 022 

11 虽然高兴但有些不忍心, 

虽然很期待却有些不安 022 

12 明白自己“还有什么不懂” 024 

13 重要的人从父母变为朋友 026 

14 心理成长追赶不上身体的变化 028 

15 想更亲密,也渴望独处 030 

16 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032 

17 我是谁? 034

从孩子的“表现”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38 

01 认生现象严重,无法离开父母 038 

02 只知道吮吸手指 042 

03 夜间剧烈哭泣 046 

04 拿到什么都往嘴里放 050

05 不亲近爸爸 054 

06 总是说“不要” 058 

07 总做一些危险的事 062 

08 抱着布偶不肯撒手 066 

09 连简单的指示也听不进 070 

10 自己的东西不借给别人或抢别人的东西 074 

从“关键词”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02 

01 怎么啦?没事的哟! 002 

02 因依恋而认生 004 

03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情特点 006 

04 培养会话与交流的能力 008 

幼儿期(3 ~ 6 岁) 010 

05 挑战外面的世界 010 

06 想象力的丰富 012 

07 明白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014 

08 体会喜怒哀乐 016 

儿童期前半期(6 ~ 10 岁) 018 

09 他人也有各式各样的想法 018 

10 积极努力的时期和消极怠慢的时期 020

儿童期后半期至青春期(10 ~ 13 岁) 022 

11 虽然高兴但有些不忍心, 

虽然很期待却有些不安 022 

12 明白自己“还有什么不懂” 024 

13 重要的人从父母变为朋友 026 

14 心理成长追赶不上身体的变化 028 

15 想更亲密,也渴望独处 030 

16 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032 

17 我是谁? 034

从孩子的“表现”中了解孩子的内心

婴幼儿期(0 ~ 3 岁) 038 

01 认生现象严重,无法离开父母 038 

02 只知道吮吸手指 042 

03 夜间剧烈哭泣 046 

04 拿到什么都往嘴里放 050

05 不亲近爸爸 054 

06 总是说“不要” 058 

07 总做一些危险的事 062 

08 抱着布偶不肯撒手 066 

09 连简单的指示也听不进 070 

10 自己的东西不借给别人或抢别人的东西 074 

幼儿期(3 ~ 6 岁) 078 

11 频繁眨眼和口吃 078 

12 明明做不到还要逞强 082 

13 打滚、哭闹、爱发脾气 086 

14 无法和小伙伴们很好地相处 090 

15 很少说话而且很固执 094 

16 不懂小伙伴的想法和心情 098 

17 总是独自一个人玩耍 102 

18 明明在家里很爱说话,在幼儿园却一言不发 106 

19 不听话 110 

儿童期前半期(6 ~ 10 岁) 114 

20 闹别扭或情绪低落 114 

21 只在客厅学习 118

22 嚷着“不公平”,兄弟姐妹间总吵架 122 

23 对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温柔, 

却欺负其他小朋友 126 

24 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130 

25 不开口说话 134 

26 没有干劲,变得懒散 138 

27 明明是该开心的时候却心神不宁 142 

28 一到上学的时候就肚子痛 146 

29 不想主动说话 150 

儿童期后半期至青春期(10 ~ 13 岁) 154 

30 尽管有朋友,却为朋友的事烦恼 154 

31 总是心态消极 158 

32 脸上长了痘痘,心情郁闷 162 

33 不将感情表露出来 166 

34 沉迷手机和游戏机 170 

35 越来越不顾自己的形象 174 

36 变得不怎么吃饭 178 

37 总说“我被讨厌了” 182 

38 绝不穿父母特意买的衣服 186 

后记 19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