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计手册数字化设计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机械设计手册数字化设计

全新正版未拆封

12.18 3.1折 39 全新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闻邦椿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08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闻邦椿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4
  • ISBN 9787111648987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其他
【内容简介】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机械设计手册》第6版 单行本共26分册,内容涵盖机械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与机电控制、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具有系统全面、信息量大、内容现代、突显创新、实用可靠、简明便查、便于携带和翻阅等特色。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和数据》《机械制图与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连接与紧固》《带传动和链传动摩擦轮传动与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减速器和变速器》《机构设计》《轴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机架、箱体与导轨》《润滑密封》《气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 《机电系统控制》《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数控技术》《微机电系统及设计》《机械系统概念设计》《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疲劳强度设计机械可靠性设计》《数字化设计》《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智能设计仿生机械设计》。 
本单行本为《数字化设计》,主要介绍了数字化设计概述、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产品的数字化建模、数字仿真与分析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原型制造、协同设计、虚拟设计等内容。 
本书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作者简介】

闻邦椿,1930年9月29日出生于杭州,祖籍浙江温岭,东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振动利用工程学科主要奠基者。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IFToMM)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振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等职。曾获国际科技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10余项。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40篇数字化设计 

第1章概述 

1数字化设计技术40-3 

11产品设计特点与数字化设计技术40-3 

12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内涵和学科体系40-3 

13数字化设计流程40-4 

2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相关技术40-6 

21计算机辅助设计40-6 

22计算机辅助制造40-6 

23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40-6 

24计算机辅助工程40-7 

25产品数据管理40-7 

3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40-7 

第2章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1概述40-9 

11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40-9 

12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40-9 

13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趋势40-10 

2图形变换40-11 

21二维图形的基本变换40-11 

22二维图形的组合变换40-14 

23窗口和视区的匹配交换40-15 

24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40-15 

25正投影变换40-17 

26复合变换40-17 

27透视投影变换40-17 

3图形的剪裁与消隐40-18 

31图形的剪裁40-18 

32图形的消隐40-19 

第3章产品的数字化建模 

1形体的计算机内部表示40-20 

11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40-20 

12形体的定义及表示形式40-20 

2线框造型系统40-21 

21线框建模技术40-21 

22自由曲线建模40-21 

3曲面造型系统40-22 

31曲面造型的定义和特点40-22 

32曲面造型方法40-22 

4实体造型系统40-23 

41边界表示法40-23 

42构造立体几何法40-23 

5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技术40-24 

51特征的定义40-24 

52特征的表示方法40-24 

53机械零件的特征建模40-24 

54参数化设计40-24 

6装配建模技术40-25 

61数字化装配的概念40-25 

62装配造型的功能40-26 

63装配模型的使用40-26 

7数字样机设计技术40-26 

71数字样机设计技术概述40-26 

72数字样机设计技术的体系结构40-27 

73数字样机设计技术应用40-27 

8数字化设计应用实例40-28 

第4章数字仿真与分析技术 

1数字仿真与分析技术概述40-30 

2数字仿真技术40-30 

21数字仿真的内涵及作用40-30 

22数字仿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40-31 

23数字仿真的一般过程40-32 

24数字仿真与分析相关软件40-34 

3数字化分析技术40-36 

31数字化分析技术内涵及其软件40-36 

32几何仿真分析技术40-36 

33物理仿真分析技术40-36 

4数字仿真与分析应用实例(全断面掘进机 

刀具和刀盘系统仿真分析)40-39 

41刀具和刀盘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仿真分析40-39 

42全断面掘进机的刀具模态仿真 

分析40-41 

43全断面掘进机的滚刀破岩仿真 

分析40-45 

5数字仿真与分析应用实例(车铣加工中心 

仿真分析)40-49 

51车铣加工中心建模40-49 

52车铣加工中心运动仿真分析40-50 

目录目录第5章逆向工程与快速原型制造 

1逆向工程设计概述40-53 

11逆向工程的研究对象40-53 

12逆向工程的主要方法40-53 

13逆向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40-54 

14逆向工程的工作流程40-55 

2逆向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40-55 

21数据采集技术40-55 

22数据处理技术40-56 

23曲面重构技术40-59 

3逆向工程设计的实物反求方法40-71 

4快速原型制造40-72 

41概述40-73 

4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40-73 

43快速原型制造工艺40-77 

44快速原型制造的进展40-78 

5快速原型制造的应用实例40-79 

51微型热管成形40-79 

52金属器件成形40-80 

53铸造蜡模成形40-81 

第6章协 同 设 计 

1概述40-83 

11协同设计产生背景40-83 

12协同设计定义及特点40-83 

13协同设计技术现状40-84 

2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40-85 

21协同设计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40-85 

22协同设计中的任务协同40-87 

23协同设计冲突协调机制40-88 

24协同设计交互技术40-90 

25协同设计集成技术40-90 

26协同设计安全技术40-92 

3协同设计体系结构及主要功能40-93 

31协同设计体系结构40-93 

32协同设计关系建立40-94 

33协同设计管理40-95 

34协同设计产品配置工具40-95 

35协同设计三维视频协同会议40-96 

36协同设计数据集成管理40-96 

4数字化协同设计应用实例40-97 

第7章虚 拟 设 计 

1虚拟设计概述40-102 

11虚拟设计的一般概念40-102 

111虚拟设计的定义40-102 

112虚拟设计的技术特点40-102 

12虚拟设计的意义40-102 

13虚拟设计的体系结构40-103 

14虚拟设计同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40-105 

2虚拟现实技术40-105 

21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及特点40-105 

2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及分类40-106 

221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40-106 

222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40-108 

23虚拟现实的软件子系统40-109 

231虚拟现实软件系统的组成40-109 

232可获得的虚拟现实软件系统40-110 

24虚拟现实系统的开发工具40-110 

241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40-110 

242实时场景开发工具――OpenGL 

Performer40-111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CAD技术40-113 

31基于虚拟现实的CAD的特点40-113 

32VRCAD的几何建模技术40-114 

321模型表示方法40-114 

322建模方法40-114 

33VRCAD中的多通道技术40-116 

331三维鼠标40-116 

332三维物体选取机制40-116 

333三维菜单设计40-116 

334语音系统40-117 

335触觉和力觉反馈系统40-118 

34VRCAD中的可视化技术40-118 

341VRCAD真实感图形实时绘制 

技术40-118 

342VRCAD中多细节程度模型 

生成技术40-119 

343VRCAD系统中的复杂场景实时 

漫游技术40-121 

4应用于虚拟设计的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40-122 

41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概述40-122 

42数据模型准备40-122 

421CAD数据的精简40-123 

422CAD数据的转换40-124 

43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基础技术40-125 

431可视化数据的组织形式及物理 

分类40-125 

432矢量场数据可视化流程40-126 

433矢量场特征可视化40-126 

44矢量场数据的沉浸可视化关键技术40-126 

5虚拟概念设计40-127 

51虚拟概念设计概述40-127 

511概念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的 

重要性40-127 

512虚拟概念设计的定义40-127 

513虚拟概念设计的目标与技术 

特点40-128 

52虚拟概念设计系统40-128 

521基于虚拟现实的概念设计系统40-128 

522基于CAX软件平台的概念设计 

系统40-130 

53虚拟概念设计实现方法40-130 

531虚拟概念设计基本流程40-130 

532关键步骤实现方法40-131 

6虚拟装配技术40-133 

61虚拟装配的概述及其国内外研究简介40-133 

611概述40-133 

612国内外研究简介40-134 

62虚拟装配关键技术40-135 

621虚拟装配模型40-135 

622虚拟装配过程40-137 

623碰撞检测40-138 

624虚拟装配路径规划和仿真40-139 

63典型虚拟装配系统功能介绍40-139 

7面向产品开发的工程应用40-140 

71应用背景介绍40-140 

72虚拟客车车身开发系统的集成平台40-140 

721数据仓库规划40-140 

722流程管理40-141 

73车身外形设计与性能分析40-143 

731客车车身曲面设计40-143 

732客车车身外形性能分析40-144 

74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40-145 

741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身结构 

设计及装配40-145 

742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身结构静 

强度分析40-146 

743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身结构模态 

分析40-147 

744大客车整车碰撞安全性的数值 

模拟40-147 

75内饰设计与性能分析40-148 

751司机座椅分析模型的建立40-148 

752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分析40-148 

76虚拟客车样机和人机工程分析40-149 

761虚拟客车样机的建立40-149 

762人机工程分析40-150 

参考文献40-15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