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图上的长城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地图上的长城

全新正版未拆封

620.54 4.8折 1300 全新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孝聪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08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孝聪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1
  • ISBN 9787571316471
  • 定价 130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8开
【内容简介】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自战国时期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历史文献中留有大量文字记载,中外学者也有许多研究。
  自宋代以来,古代地图上开始有长城的标识,至明清时期,随着制图技术的发展、国家(兵部职方司)对地图绘制有了超过历代的重视,关于长城的专门地图也变得日益丰富,成为除文字和实物资料外的重要史料,但至今少有对这些地图有过系统的整理和和研究。
  李孝聪教授是著名的古地图研究专家,对国内公藏机构以及英国、美国等图书馆中所藏中国古地图做过辛苦的搜集和研究。在本书中,他一方面对标识有长城的历代地图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另一方面又以典型个案的方式对明代九边长城地图做了详细的展示和说明。这些地图的载体既有石碑,也有常见的纸本;既有传统的山水地图,也有计里画方的线图,为我们了解长城的细节,特别是对长城带或长城区域而非墙体本身,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在中国的古地图中,明清时期的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提供的信息也最丰富。特别是在明代中叶以后,西洋的理念开始传入,所以国家开始制作了大量地图,制图的目的也不一样。即长城沿线许多州县卫所的地方志地图中,也都有大量标识长城、甚至相关关隘、堡寨的地图,如果全面搜罗,从不同层面进行解读,应该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由于这些地图散见于各处、各书,特别是能见到原图的机会较少,因此编成一帙,以飨读者,是为幸事。
  特此推荐。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1994-2014)、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地理》副主编(1999-2015)。现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水利部水利志书编纂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学会地学部副主任、国际地图史杂志(IMAGO MUNDI)编委会中国代表。

先后在荷兰莱顿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同志社大学、台湾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任客座教授;在大英图 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任客座研究员。
【目录】
一、编例

一、《古地图上的长城》选取自北宋以来历代王朝绘刻的表现长城内容的古地图,共计 80 余种; 兼选少量外国绘制显示中国长城的地图和 20 世纪前期的地图。入选各章节的地图,一律按时 代先后排序。

二、《古地图上的长城》对每种地图的解题包括:地图题目、绘制年代、性状、尺寸、绘制手法, 收藏地,地图覆盖的地域,绘制的历史背景;解读地图所显示的长城及其相关内容。

三、凡古地图上除地名之外,有与长城相关的图文、贴签、序跋、注记,均全文著录;凡空字用□ 表示,凡脱字根据其他刊本补入,用“[]”括注。原文使用的繁体字、异体字一律不改简体, 以保持古地图内文字的原创性和真实性。

四、图上文字的录文之后另加按语,属于本书编撰者结合相关图籍档案史料给予的分析,以补叙史 实之不足,一律用简体字。

五、凡单幅(卷)地图的图题,一律不加书名号;凡以书本或一图一说的形式传世的地图集、图本、 图说,地图的名称则用书名号。

六、凡古地图没有题目,由本书作者拟出的图名,加用“”号。

七、本书的注记,采用页边注,按和合面重新编号。

二、目录

第一章 引论  古地图上的长城 

一、历代长城的修筑

二、历代舆图标识的长城

三、长城专题地图的类型及其收藏

第二章 历代舆图上的长城

1.(宋)《历代地理指掌图》: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秦郡县天下图、西汉郡国图、唐十道图、唐一行山河两戒图、太宗皇帝统一之图

2.华夷图

3.地理图

4.(宋)《契丹国志》:契丹地理之图、晋献契丹全燕之图

5.(宋)《佛祖统纪》:东震旦地理图

6.(南宋)《六经图》:十五国风地理之图、诸国今所属图、禹贡导山川之图

7.(金)陕西五路之图

8.(元)《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历代舆地之图、大元混一之图、腹里图、辽阳汴梁行省之图、甘肃陕西行省所辖图、华夷一统图

9.(元)《诗集传附录纂疏》:十五国都地理之图、十五国风地里之图

10.(元)《书集传音释》:禹贡九州及今州郡之图、禹贡九州及今郡县山水之图

11.(元)《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混一诸道之图

12.(元)广轮疆里图

13.(明)杨子器跋舆地图

14.(明)九边图

15.(明)《广舆图》:九边总图

16.(明)《九边图说》

17.(明)古今形胜之图

18.(明)王泮题识朝鲜摹绘增补本舆地图

19.(明)坤舆万国全图(局部)、两仪玄览图(局部)

20.(明)《大明会典》:边镇图本

21.(明)《图书编》:天下各镇各边总图

22.(明)皇明舆地之图

23.(明)九州分野舆图 古今人物事迹

24.(明)备志皇明一统形势 分野人物出处全览

25.(明)天下九边分野 人迹路程全图

26.(清)陕西舆图

27.(清)长城图卷

28.(清)康熙皇舆全览图

29.(清)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30.(清)秦晋陇三省边境舆图

附:外国地图上的中国长

第三章 古地图上的明代“九边”长城

第一节 临山阻海——辽东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辽东边图

(明)《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官制》:辽东边图

(明)《图书编》:辽东边图

(清)《阅史津逮》:辽东边图

2.(明)《大明舆地图》:山东舆图二辽东别图

3.(明)《全辽志》:全辽总图

4.(清)盛京全省山川道里四至总图

第二节 京师左辅——蓟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蓟州边图、内三关边图

(明)《图书编》:蓟州边图、内三关边图

(清)《阅史津逮》:蓟州边图、内三关边图

2.(明)《大明舆地图》:北直隶舆图

3.(明)蓟镇长城修建图

4.(明)《西关志》: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故关图

5.(清)直隶长城分防险要关峪各口山水形势地舆城图

6.(明)《图书编》:山海关图、(清)山海关图

第三节 畿上塞围——宣府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宣府边图

(明)《图书编》:宣府边图

(清)《阅史津逮》:宣府边图

2.(明)《南山图本》(局部)

3.(明)《居庸关图本》

4.(明)《宣府镇图本》

5.(明)《宣大山西镇图说》:三镇总图、宣府镇图说

6.(清)宣化府图

第四节 云中巨障——大同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大同外三关边图

(清)《阅史津逮》:大同外三关边图

2.(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大同镇图说

3.(明)《图书编》:三镇总图

4.(清)整饬大同左卫兵备道造完所属各城堡图说

5.(清)《大同镇图本》

6.(清)大同府图

第五节 表里山河——山西镇长城边图

1.(明)《大明舆地图》:山西舆图

2.(明)《三关志》:三关总图、雁门关图、宁武关图、偏头关图

3.(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山西镇图说

4.(明)《三关图说》:偏头关、桦林堡、老营堡、水泉营堡图说

5.(清)山西边垣图

6.(清)山西省舆图

7.(清)清水河厅镇川口道里图

第六节 襟吭既据——延绥(榆林)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榆林边图

(清)《阅史津逮》:榆林边图

2.(明)《大明舆地图》:陕西舆图一

3.(明)《陕西四镇图说》:陕西延绥镇图说

4.(清)延绥镇图

第七节 河山边障——宁夏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宁夏固兰边图

(清)宁夏镇图

2.(明)《陕西四镇图说》:宁夏镇图说

3.(明)横城堡图、毛卜剌堡图

4.(明)《宁夏镇战守图略》:宁夏镇城图说

5.(清)宁夏镇图

6.(清)宁夏府舆图

7.(清)宁夏镇营堡关隘卫所河道图

第八节 总制堂奥——固原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宁夏固兰边图

(清)《阅史津逮》:宁夏固兰边图

2.(明)《边政考》:固原靖兰图、洮岷河图

3.(明)《固原镇战守图略》

4.(清)兰州图、平凉府图、临洮府图

第九节 河西之臂——甘肃镇长城边图

1.(明)《广舆图》:庄宁凉永边图、甘肃山丹边图、洮河边图

(清)《阅史津逮》:庄宁凉永边图、甘肃山丹边图、洮河边图

2.(明)《甘肃镇战守图略》

3.(明)《甘肃全镇图册》

4.(明)《庄浪总镇地里图说》

5.(清)甘肃镇图

6.甘肃嘉峪关内各县村镇全图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