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法律评论(第10卷·第1辑)(2009)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大法律评论(第10卷·第1辑)(2009)

全新正版未拆封

12.64 3.8折 33 全新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07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49782
  • 定价 3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36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北大法律评论2009(第10卷)(第1辑)》分为“主题研讨”、“论文”与“评论”三大主体部分。纵观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重大变化之一就是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逐渐为社会文化史所取代,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微妙关联与深层互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这种如今方兴未艾的学术风潮,对于中国法律史研究而言同样是极具启发意义。我们本期组织的主题研讨“清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学术追求:五篇文章虽然具体主题各有不同,但都试图通过对法律、文化、经济诸因素之间的关联与互动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情境下深刻展现帝制中国后期法律实践及其社会背景的复杂面相。
中国古代的讼师正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所关注,围绕其所产出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囿于资料所限,先前的研究大多属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性研究,往往偏于对总体特征的宏观描述,而欠缺对具体个案的深入探讨。林乾的《从叶墉包讼案看讼师的活动方式及特点》所探讨的案例,虽然也曾为其他学者(例如MelissaMacauley)所简要提及,但先前的研究均未能如此详细地加以探讨。林乾利用这一有着丰富意涵的案例材料,将之放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下详加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跃于清代中国、有着广泛活动网络的讼师形象,而这一鲜活形象背后所潜藏着的有关清代法律实践和社会现实的诸多信息,亦随着分析的深入展开而逐渐得到显现。
【目录】
编者按语
主题研讨清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
林乾从叶墉包讼案看讼师的活动方式及特点
唐泽靖彦牛杰译清代的诉状及其制作者
李典蓉被掩盖的声音——从一件疯病京控案探讨清代司法档案的制作
邱澎生法学专家、苏州商人团体与清代中国的“习惯法”问题
巩涛邓建鹏译失礼的对话:清代的法律和习惯并未融汇成民法

论文
向燕从财产到隐私——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重心之变迁
陈颀美国私营监狱的复兴——一个惩罚哲学的透视

评论
陈绪纲“朗道尔革命”——美国法律教育的转型
蔡桂生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
海尔穆特?库齐奥朱岩张玉东译欧盟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研究
周清林中国语境中的“权利能力”
郭丹青周琰译1995年以来的中国法制:稳步的发展与显著的延续性
编后小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