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索录:第三集
全新正版未拆封
¥
38.97
3.4折
¥
116
全新
仅1件
作者 李国杰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10
版次 1
装帧 精装
上书时间 2024-01-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作者
李国杰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10
版次
1
ISBN
9787115627698
定价
116.00元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86页
字数
56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李国杰院士2018年至2022年五年间写的100余篇文章、报告、评语、新书序言等,反映了作者参与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咨询课题的成果。内容包括科技自立自强、理解人工智能、做强先进计算、展望新兴技术、战略咨询建议、人才培养教育等。既有宏观的政策建议,又有关键的技术研究;既高屋建瓴,又落到实处。适合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高校老师和学生、立志科研的青少年、信息产业的高管以及制定政策方针的政府工作人员。
【作者简介】
李国杰,1943年5月出生于湖南邵阳,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初回国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89年被聘为研究员,1990-2000年担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00-201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任中科院计算所首席科学家。1995年创建曙光公司并一直担任董事长(2014年曙光公司在上海证券所主板上市)。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科学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创新求实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等文集和战略咨询报告。 长期从事国家863计划高技术研究,两次担任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 3000超级服务器, 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CPU,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次二等奖。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年被人民日报等机构和大众评为我国自主品牌十大领军人物。 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等职。
【目录】
第 1章 科技自立自强 1 “中兴事件”的教训与启示/ 3 关于发展CPU等关键技术的建议/ 6 更加坚定自觉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9 实现自主可控不能拒绝开放创新/ 12 攻克有市场优势的关键技术/ 14 新时期呼唤新的科研模式——中国70年信息科技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17 新形势下发展国产微处理器产业的建议(摘录)/ 24 经济内循环为主条件下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31 对华为渡过难关的建议/ 35 科研不能都当成修桥修路一样的包工队来管/ 38 形成以产业技术为主体导向的科技文化/ 40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网易科技《科学大师》采访录/ 45 中国经济要有“竹节式”发展思想/ 53 培养科技战略意识/ 57 探索我国信息技术体系的自立自强之路 ——兼序“构建自立自强的信息技术体系”专题/ 61 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几点看法/ 67 在海光公司科创板上市答谢宴会上的致辞/ 72 第 2章 理解人工智能 75 理性地认识人工智能/ 77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城市建设中的“头雁”作用/ 86 超算与智能的历史性会合——对智能超级计算机的几点认识/ 95 关于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 104 有关人工智能的若干认识问题/ 106 《人工智能十问十答》读后感/ 116 人工智能应用取得重大突破的启示/ 120 对话李国杰:突破麦卡锡和图灵的框框,人工智能要解决大问题/ 124 第3章 做强先进计算 133 对E级计算机研制的几点看法/ 135 披荆斩棘迈向新征程/ 142 发展高性能计算需要思考的几个战略性问题/ 145 金融IT国产化是场“持久战”/ 151 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和应用的几段回忆/ 157 并行计算的黄金时代/ 164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并行计算的行列/ 168 构建先进计算国家实验室的建议/ 170 发展先进计算产业的目标和路径/ 178 第4章 新兴技术展望 185 发展数字经济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187 技术融合需要改变科研模式 ——第六届通信网络与计算科学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辞/ 196 为什么发展数字经济是必由之路/ 198 ICT从硅基走向碳基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建议/ 209 计算机科学值得重视的几个研究方向/ 216 探索“第五科学范式”,从技术融合中开辟新路 ——第七届通信网络与计算科学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218 关于加大软件模拟量子计算研究力度的建议/ 221 数据科学与计算智能:内涵、范式与机遇/ 224 关于前沿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选题建议/ 238 关于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的建议/ 242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10周年版)》序言/ 245 关于“信息高铁”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250 大力发展开源智能化EDA软件/ 257 算力网络的未来前景与巨大挑战/ 263 算力,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271 第5章 战略咨询建议 275 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问卷调查的回复/ 277 《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评议意见/ 281 《贵州省政府大数据综合治理评价报告》评议意见/ 285 关于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 287 《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研究报告评议意见/ 290 《2019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评议意见/ 292 对《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初稿的几点意见/ 294 制定法律促进平台经济良性发展——与腾讯CEO马化腾座谈/ 296 《2020高技术发展报告》审稿意见/ 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 302 《中国科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重点》评议意见/ 304 产业结构调整对碳减排贡献的定量分析/ 306 对《集成电路领域国家创新能力评估报告》的几点意见/ 309 判断新型研发机构是否成功到底要看什么?/ 311 对《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2022)》的评审意见/ 313 第6章 期刊主编评语 317 走务实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 319 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平台/ 321 以科学的态度讨论量子密码技术/ 323 计算社会科学是块“硬骨头”/ 325 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327 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329 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点赞/ 331 发展数据学科应在何处发力?/ 333 突破自我欣赏的局限性/ 335 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需要重塑/ 337 融合的力量/ 339 致读者/ 341 改变“成果转化”观念/ 342 解决AI人才缺口的出路在哪里?/ 344 中美学术交流的一朵奇葩——《David专栏文集》序言/ 346 关于计算机免疫系统的随想/ 350 要有应对“技术脱钩”的底线思维/ 352 中国计算机学会工作的点滴回忆/ 354 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大变局立言——祝贺CCCF出刊200期/ 365 第7章 人才培养教育 371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201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73 大学教师的天职/ 377 在未开垦的土地上,踩出自己坚实的脚印/ 379 从前辈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382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方向/ 385 以理性的“智能观”指导创新人才培养/ 398 弘扬“曙光”精神,培养“科技报国”人才/ 407 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情怀/ 415 给曙光书院师生的一封信/ 426 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的建议/ 428 培养青少年成为数字文明的推进者/ 430 与同事的邮件/微信交流摘录/ 435 第8章 个人经历回忆 44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追忆父亲李彬卿朴实无华的一生/ 449 学术论文选集序言/ 457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465 弘扬敬业拼搏的劳模精神/ 474 有思想、有担当、干实事的好领导——沉痛悼念冀复生司长/ 476 给家人的书信摘录/ 48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