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

全新正版未拆封

173.99 6.0折 289 全新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厚德 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1-06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厚德 编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9
  • 版次 1
  • ISBN 9787547830673
  • 定价 28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554页
  • 字数 15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成像技术及相关理论,内容包括总论、传统X线成像技术、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CT成像技术、MR成像技术、医学图像的显示与记录、图像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诊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等9篇。下卷为人体各个系统的应用解剖及检查技术。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以实用为主。避免繁冗的数学公式推导。对一些传统的技术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对一些新的技术概念在传统的基础上给予界定与推介。
【作者简介】
曹厚德教授曾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医学工程专家,财政部中央机构政府采购专家委员成员,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兼职教授。
【目录】
第一篇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概论 

·3· 



第一章 绪论 / 5 

第一节 放射学的形成与发展 / 5 

第二节 我国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 / 8 

第三节 相关科学技术与放射学发展 / 16 

第四节 医学影像学的构成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18 



第二章 关于医学影像 / 22 

第一节 关于“影像”和“图像”的概念 / 22 

第二节 医学影像的生成 / 23 

第三节 医学图像的分类 / 24 

第四节 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 / 25 

第五节 医学图像信息 / 27 

第六节 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与传递 / 29 



第三章 影像学检查体位操作的基本知识及 

技术要点 / 33 

第一节 常用基本术语 / 33 

第二节 定位标志 / 38 

第三节 体型与脏器位置的关系 / 39 

第四节 检查位置的命名 / 41 

第五节 体位选择及体位操作的“人本原则”/ 41 

第六节 影像识别标记 / 42 

第七节 对影像学检查人员的岗位要求 / 42 

第八节 影像科危急值及紧急告知 / 44 



第四章 医学图像的质量评价 / 46 

第一节 医学图像质量及其评价的意义 / 46 

第二节 传统放射学中的图像质量描述及评价 / 47 

目 录 

上 卷 

成像技术及相关理论 

·1· 

目录 

第三节 数字化图像质量的评价 / 48 



第五章 对比剂使用概要 / 54 

第一节 对比剂的概念及分类 / 54 

第二节 碘对比剂的使用 / 55 

第三节 钡对比剂的使用 / 58 

第四节 钆对比剂的使用 / 59 

第五节 胃肠道铁对比剂的使用 / 61 

第六节 二氧化碳对比剂的使用 / 61 



第六章 影像学检查中的放射防护 / 63 

第一节 职业照射控制 / 64 

第二节 医疗照射控制 / 65 

第三节 儿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 66 

第四节 口腔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 68 

第五节 妊娠与医疗照射 / 69 

第六节 CT检查的剂量控制 / 70 

第七节 介入放射学的剂量控制 / 72 



参考文献 / 72 

第二篇 

传统X 线摄影 

·75· 



第一章 概述 / 77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概念 / 77 

第二节 X线影像的形成 / 77 



第二章 传统X线摄影图像的基本要素 / 85 

第一节 图像密度 / 85 

第二节 图像对比度 / 88 

第三节 图像细节 / 92 

第四节 图像的失真 / 100 

第五节 影像的视觉颗粒感 (斑点感) / 102 



第三章 X线成像相关理论基础 / 105 

第一节 X线管焦点 / 105 

第二节 X线束 / 110 

第三节 散射线 / 112 



第四章 特殊X线摄影 / 117 

第一节 软射线摄影物理基础 / 117 

第二节 直接放大摄影 / 119 

第三节 传统体层摄影 / 121 



参考文献 / 124 

第三篇 

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 

·125· 



第一章 概述 / 127 

第一节 数字化影像技术的优势 / 127 

第二节 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简史 / 129 

第三节 关于DR命名的问题 / 130 



目录 



第二章 用于历史X线照片数字化的数字化仪 / 132 

第一节 视频扫描系统 / 132 

第二节 激光扫描仪 / 133 



第三章 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 / 134 

第一节 概述 / 134 

第二节 设备组成 / 135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 / 138 



第四章 计算机X线摄影 / 139 

第一节 CR系统的构成 / 139 

第二节 CR成像原理 / 140 

第三节 CR临床应用的优化 / 141 

第四节 CR的应用技术 / 143 



第五章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 144 

第一节 DR探测器介绍 / 144 

第二节 DR的基本分类 / 147 

第三节 DR各种技术成像设备的应用评价 / 150 

第四节 影响DR图像质量的要素及技术评估 

要点 / 152 

第五节 DR设备的图像处理功能 / 153 



第六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156 

第一节 DSA的基本结构 / 157 

第二节 DSA成像原理 / 159 

第三节 DSA成像的技术方法 / 160 

第四节 旋转DSA / 167 

第五节 智能移动技术 / 169 

第六节 多模式影像融合技术 / 170 

第七节 智能引导技术 / 171 

第八节 靶向透视技术 / 173 



第七章 数字断层融合成像 / 175 

第一节 DTS的成像原理 / 175 

第二节 图像采集及操作流程 / 177 

第三节 临床应用 / 178 



第八章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 180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特征 / 180 

第二节 乳腺X线图像质量的关注要点 / 181 

第三节 乳腺成像链的进展 / 181 

第四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83 

第五节 乳腺断层融合技术 / 184 

第六节 光子计数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 186 



第九章 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 / 189 

第一节 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客观 

评价 / 189 

第二节 数字化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 197 



参考文献 / 198 

第四篇 

CT 成像技术 

·199· 



第一章 CT的发展历程 / 201 



第二章 CT机的构成及发展 / 204 

第一节 CT机的构成 / 204 

第二节 CT的分代与发展 / 207 

第三节 螺旋CT / 208 



第三章 CT 成像原理 / 210 



目录 

第一节 CT成像基本原理 / 210 

第二节 若干基本概念 / 211 

第三节 CT图像重建技术 / 213 

第四节 CT基本扫描模式 / 215 



第四章 CT 技术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 / 217 

第一节 基本扫描方式 / 217 

第二节 高分辨力扫描 / 218 

第三节 增强扫描的特殊应用 / 220 

第四节 CT技术的其他应用 / 226 



第五章 CT 图像表征 / 230 

第一节 视窗技术 / 230 

第二节 测量 / 232 

第三节 三维可视化 / 234 



第六章 图像质量评价与控制 / 239 

第一节 空间分辨力 / 239 

第二节 低对比度分辨力 / 240 

第三节 时间分辨力 / 240 

第四节 噪声 / 241 

第五节 伪影 / 243 



第七章 CT 辐射剂量和低剂量技术 / 246 

第一节 CT辐射剂量的表述 / 246 

第二节 CT低剂量技术 / 248 

第三节 CT检查时辐射剂量的管理 / 250 

第四节 CT的辐射防护 / 252 



第八章 能量CT / 254 

第一节 能量CT成像的物理学基础和采集 

技术 / 254 

第二节 能量CT的临床应用 / 257 

第三节 能量CT亟待解决的问题 / 257 



第九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摄影 / 259 

第一节 DSA-CT的成像原理 / 259 

第二节 图像数据处理流程 / 260 

第三节 DSA-CT的图像质量 / 261 

第四节 DSA-CT的应用限度 / 262 



第十章 锥形束CT / 264 

第一节 CBCT的成像原理 / 264 

第二节 CBCT的分类 / 265 

第三节 CBCT的临床应用 / 266 

第四节 目前CBCT存在的问题 / 267 



参考文献 / 267 

第五篇 

磁共振成像技术 

·269· 



第一章 磁共振设备 / 271 

第一节 磁体和静磁场 / 271 

第二节 梯度场和梯度线圈 / 273 

第三节 射频系统:发射和接收线圈 / 273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中央处理器数据处理系统 

和记录设备 / 274 

第五节 其他辅助设备 / 274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原理 / 276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 276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理论 / 279 



目录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序列 / 282 

第一节 基本成像序列 / 282 

第二节 快速成像序列 / 289 

第三节 成像序列的选择 / 293 



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参数选择及常用技术 / 295 

第一节 成像参数的选择 / 295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常用技术 / 299 



第五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 / 304 

第一节 流体特征及其成像 / 304 

第二节 时间飞跃法MRA / 305 

第三节 相位对比法MRA / 308 

第四节 对比增强法MRA / 310 

第五节 其他MRA技术 / 311 



第六章 磁共振其他成像技术 / 314 

第一节 自由水和水成像 / 314 

第二节 扩散与扩散成像 / 316 

第三节 灌注成像与脑功能成像 / 319 

第四节 化学位移和化学位移成像 / 322 

第五节 磁敏感性和磁敏感加权成像 / 327 

第六节 弹性成像 / 329 

第七节 分子影像学 / 330 



第七章 磁共振图像质量及伪影 / 333 

第一节 组织的磁共振信号特点 / 333 

第二节 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 / 336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的伪影 / 338 



第八章 MRI 临床应用的基本检查方法及 

安全性 / 342 

第一节 MRI临床应用基本方法 / 342 

第二节 MRI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343 



参考文献 / 346 

第六篇 

医学图像的显示 

·347· 第一篇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概论 

·3· 



第一章 绪论 / 5 

第一节 放射学的形成与发展 / 5 

第二节 我国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 / 8 

第三节 相关科学技术与放射学发展 / 16 

第四节 医学影像学的构成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18 



第二章 关于医学影像 / 22 

第一节 关于“影像”和“图像”的概念 / 22 

第二节 医学影像的生成 / 23 

第三节 医学图像的分类 / 24 

第四节 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 / 25 

第五节 医学图像信息 / 27 

第六节 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与传递 / 29 



第三章 影像学检查体位操作的基本知识及 

技术要点 / 33 

第一节 常用基本术语 / 33 

第二节 定位标志 / 38 

第三节 体型与脏器位置的关系 / 39 

第四节 检查位置的命名 / 41 

第五节 体位选择及体位操作的“人本原则”/ 41 

第六节 影像识别标记 / 42 

第七节 对影像学检查人员的岗位要求 / 42 

第八节 影像科危急值及紧急告知 / 44 



第四章 医学图像的质量评价 / 46 

第一节 医学图像质量及其评价的意义 / 46 

第二节 传统放射学中的图像质量描述及评价 / 47 

目 录 

上 卷 

成像技术及相关理论 

·1· 

目录 

第三节 数字化图像质量的评价 / 48 



第五章 对比剂使用概要 / 54 

第一节 对比剂的概念及分类 / 54 

第二节 碘对比剂的使用 / 55 

第三节 钡对比剂的使用 / 58 

第四节 钆对比剂的使用 / 59 

第五节 胃肠道铁对比剂的使用 / 61 

第六节 二氧化碳对比剂的使用 / 61 



第六章 影像学检查中的放射防护 / 63 

第一节 职业照射控制 / 64 

第二节 医疗照射控制 / 65 

第三节 儿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 66 

第四节 口腔放射学的辐射防护 / 68 

第五节 妊娠与医疗照射 / 69 

第六节 CT检查的剂量控制 / 70 

第七节 介入放射学的剂量控制 / 72 



参考文献 / 72 

第二篇 

传统X 线摄影 

·75· 



第一章 概述 / 77 

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概念 / 77 

第二节 X线影像的形成 / 77 



第二章 传统X线摄影图像的基本要素 / 85 

第一节 图像密度 / 85 

第二节 图像对比度 / 88 

第三节 图像细节 / 92 

第四节 图像的失真 / 100 

第五节 影像的视觉颗粒感 (斑点感) / 102 



第三章 X线成像相关理论基础 / 105 

第一节 X线管焦点 / 105 

第二节 X线束 / 110 

第三节 散射线 / 112 



第四章 特殊X线摄影 / 117 

第一节 软射线摄影物理基础 / 117 

第二节 直接放大摄影 / 119 

第三节 传统体层摄影 / 121 



参考文献 / 124 

第三篇 

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 

·125· 



第一章 概述 / 127 

第一节 数字化影像技术的优势 / 127 

第二节 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简史 / 129 

第三节 关于DR命名的问题 / 130 



目录 



第二章 用于历史X线照片数字化的数字化仪 / 132 

第一节 视频扫描系统 / 132 

第二节 激光扫描仪 / 133 



第三章 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 / 134 

第一节 概述 / 134 

第二节 设备组成 / 135 

第三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 / 138 



第四章 计算机X线摄影 / 139 

第一节 CR系统的构成 / 139 

第二节 CR成像原理 / 140 

第三节 CR临床应用的优化 / 141 

第四节 CR的应用技术 / 143 



第五章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 144 

第一节 DR探测器介绍 / 144 

第二节 DR的基本分类 / 147 

第三节 DR各种技术成像设备的应用评价 / 150 

第四节 影响DR图像质量的要素及技术评估 

要点 / 152 

第五节 DR设备的图像处理功能 / 153 



第六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156 

第一节 DSA的基本结构 / 157 

第二节 DSA成像原理 / 159 

第三节 DSA成像的技术方法 / 160 

第四节 旋转DSA / 167 

第五节 智能移动技术 / 169 

第六节 多模式影像融合技术 / 170 

第七节 智能引导技术 / 171 

第八节 靶向透视技术 / 173 



第七章 数字断层融合成像 / 175 

第一节 DTS的成像原理 / 175 

第二节 图像采集及操作流程 / 177 

第三节 临床应用 / 178 



第八章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 180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特征 / 180 

第二节 乳腺X线图像质量的关注要点 / 181 

第三节 乳腺成像链的进展 / 181 

第四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83 

第五节 乳腺断层融合技术 / 184 

第六节 光子计数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 186 



第九章 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 / 189 

第一节 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客观 

评价 / 189 

第二节 数字化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 197 



参考文献 / 198 

第四篇 

CT 成像技术 

·199· 



第一章 CT的发展历程 / 201 



第二章 CT机的构成及发展 / 204 

第一节 CT机的构成 / 204 

第二节 CT的分代与发展 / 207 

第三节 螺旋CT / 208 



第三章 CT 成像原理 / 210 



目录 

第一节 CT成像基本原理 / 210 

第二节 若干基本概念 / 211 

第三节 CT图像重建技术 / 213 

第四节 CT基本扫描模式 / 215 



第四章 CT 技术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 / 217 

第一节 基本扫描方式 / 217 

第二节 高分辨力扫描 / 218 

第三节 增强扫描的特殊应用 / 220 

第四节 CT技术的其他应用 / 226 



第五章 CT 图像表征 / 230 

第一节 视窗技术 / 230 

第二节 测量 / 232 

第三节 三维可视化 / 234 



第六章 图像质量评价与控制 / 239 

第一节 空间分辨力 / 239 

第二节 低对比度分辨力 / 240 

第三节 时间分辨力 / 240 

第四节 噪声 / 241 

第五节 伪影 / 243 



第七章 CT 辐射剂量和低剂量技术 / 246 

第一节 CT辐射剂量的表述 / 246 

第二节 CT低剂量技术 / 248 

第三节 CT检查时辐射剂量的管理 / 250 

第四节 CT的辐射防护 / 252 



第八章 能量CT / 254 

第一节 能量CT成像的物理学基础和采集 

技术 / 254 

第二节 能量CT的临床应用 / 257 

第三节 能量CT亟待解决的问题 / 257 



第九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摄影 / 259 

第一节 DSA-CT的成像原理 / 259 

第二节 图像数据处理流程 / 260 

第三节 DSA-CT的图像质量 / 261 

第四节 DSA-CT的应用限度 / 262 



第十章 锥形束CT / 264 

第一节 CBCT的成像原理 / 264 

第二节 CBCT的分类 / 265 

第三节 CBCT的临床应用 / 266 

第四节 目前CBCT存在的问题 / 267 



参考文献 / 267 

第五篇 

磁共振成像技术 

·269· 



第一章 磁共振设备 / 271 

第一节 磁体和静磁场 / 271 

第二节 梯度场和梯度线圈 / 273 

第三节 射频系统:发射和接收线圈 / 273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中央处理器数据处理系统 

和记录设备 / 274 

第五节 其他辅助设备 / 274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原理 / 276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 276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理论 / 279 



目录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序列 / 282 

第一节 基本成像序列 / 282 

第二节 快速成像序列 / 289 

第三节 成像序列的选择 / 293 



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参数选择及常用技术 / 295 

第一节 成像参数的选择 / 295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常用技术 / 299 



第五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 / 304 

第一节 流体特征及其成像 / 304 

第二节 时间飞跃法MRA / 305 

第三节 相位对比法MRA / 308 

第四节 对比增强法MRA / 310 

第五节 其他MRA技术 / 311 



第六章 磁共振其他成像技术 / 314 

第一节 自由水和水成像 / 314 

第二节 扩散与扩散成像 / 316 

第三节 灌注成像与脑功能成像 / 319 

第四节 化学位移和化学位移成像 / 322 

第五节 磁敏感性和磁敏感加权成像 / 327 

第六节 弹性成像 / 329 

第七节 分子影像学 / 330 



第七章 磁共振图像质量及伪影 / 333 

第一节 组织的磁共振信号特点 / 333 

第二节 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 / 336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的伪影 / 338 



第八章 MRI 临床应用的基本检查方法及 

安全性 / 342 

第一节 MRI临床应用基本方法 / 342 

第二节 MRI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343 



参考文献 / 346 

第六篇 

医学图像的显示 ·34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