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嬗变与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机制创新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嬗变与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机制创新研究

全新正版未拆封

22.85 4.2折 55 全新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8-07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刚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98070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8页
  • 字数 241千字
【内容简介】
社会动员不仅是开展社会活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而社会动员机制是决定社会动员成效*为关键性的因素。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动员机制的比较研究,本书着重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机制的创新发展;在对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机制的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动员机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展开探讨,提出相关对策,并对我国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的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简介】
胡刚,1974年7月出生于河南息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社会动员研究等。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厅级课题2项。主编高校教材1部。在《学术论坛》、《理论与改革》、《贵州民族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绪论
节 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由来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社会动员
二 机制
三 社会动员机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章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动员机制的形成与基本状况
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动员机制形成的社会基础
一 客观的现实环境为社会动员机制预设了场景
二 中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为社会动员机制提供了政治保证
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动员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动员机制的基本状况
一 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
二 党和成为动员主体
三 以工人、农民为主要的动员对象
四 依赖行政动员与传媒动员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动员机制的实证
一 抗美援朝的社会动员
二 “公社化”运动的社会动员
三 “”的社会动员
第四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动员机制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 政治动员的过激与经济动员的乏力
二 偏离原有的动员目标
三 动员方式缺乏、科学和规范
四 频繁的政治运动制约了动员对象
五 内在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动员机制面临的形势和条件的变化
节 时代主题的转换
一 “战争与”时代主题向“和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 冷战思维渐趋式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新要求
一 社会主要盾的再认识
二 社会主要任务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动员机制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 社会动员仍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 社会动员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的历史进程
一 土地制度改革社会动员阶段(1978―1984年)
二 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社会动员阶段(1984―1988年)
三 结经验和整顿调整社会动员阶段(1988―年)
四 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社会动员阶段(―2003年)
五 以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动员阶段(2003―2012年)
六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动员新阶段(2012年至今)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的基本经验
一 要有一个坚强的核心
二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三 着眼点和落脚点要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民族振兴、富强、上
四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 要处理好几种重要的关系
六 建立组织、非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协同合作机制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动员机制创新的基本内容
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员目标的重新确定
第二节 动员组织的扩展
一 党组织的变化
二 的转变
三 非组织的兴起
第三节 动员对象的扩展
一 社会各阶级阶层
二 各党派
三 华侨华人
四 国际社会力量
第四节 动员方式的多样化
一 激励动员
二 传媒动员
三 行政动员
四 参与动员
第五节 动员内容的拓新
一 经济动员优先开展
二 政治动员有序开展
三 动员创新发展
四 生态文明动员开拓创新
第六节 社会动员内在机制的创新发展
一 动力机制的创新发展
二 运行机制的创新发展
三 协调机制的创新发展
四 保障机制的创新发展
第五章 汶川地震社会动员机制实证分析
节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成为社会动员的指向
第二节 党、和非组织发挥积极动员作用
一 中国起到核心动员作用
二 发挥重要动员功能
三 非组织大显其身手
第三节 国际社会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社会各阶级阶层广泛参与
二 海内外华人华侨积极响应
三 国际社会力量鼎力相助
第四节 多种动员方式同台竞技
一 激励动员
二 行政动员
三 传媒动员
第五节 社会动员成效分析
一 应急救援成效显著
二 社会人力、物力、财力集聚能力巨大
三 恢复重建速度惊人
第六章 当前我国社会动员机制仍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
节 当前我国社会动员机制仍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 相关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
二 社会动员主体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 社会动员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四 社会动员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动员机制的对策思
一 健全社会动员机制的基本原则
二 创新社会动员机制的方法
三 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的路径
四 构建社会动员新常态
结语
参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