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楝树河向东流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楝树河向东流

全新正版未拆封

28.04 4.1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天涯 著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15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天涯 著
  •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5264348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内容简介】

《楝树河向东流》一书是作者继《秋分》《左岸之光》之后,第三部书写以宁波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从1973年暮春拉开序幕,主要讲述了宁波一个叫董家村的农村近五十年里发生在董解放一家身上的故事。董解放一家从农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农村。这里有成长的痛苦,有坚定的信念,也有爱的传承。小说书写的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众生相。小说中的董家村,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有随处可以触摸的温情与良知。书中反复出现的楝树河充满诗情画意与精神寄托,对人物情感和人性刻画复杂而多元,使小说读来真实鲜活而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天涯,本名沈珈如,宁波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报告文学等个人专著二十多部。有作品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女船王》(合)被改编成大型甬剧《甬港往事》,并成功转让电视剧改编权。现为自由撰稿人。

【目录】

《楝树河向东流》无

内容摘要
《楝树河向东流》一书是作者继《秋分》《左岸之光》之后,第三部书写以宁波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小说从1973年暮春拉开序幕,主要讲述了宁波一个叫董家村的农村近五十年里发生在董解放一家身上的故事。
董解放一家从农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农村。这里有成长的痛苦,有坚定的信念,也有爱的传承。小说书写的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众生相。小说中的董家村,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有随处可以触摸的温情与良知。书中反复出现的楝树河充满诗情画意与精神寄托,对人物情感和人性刻画复杂而多元,使小说读来真实鲜活而感人至深

精彩内容
 11973年,暮春,一个楝树花开的季节。
满头白发的董远海和妻子徐慧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坐了一夜的“工农兵”号轮船到宁波。他们买的是四等舱,一张票四元七角,每个房间有十六个床位,又称“鸽子笼”。董远海原想买三等舱的票,可惜没买到。幸好卖票的那个麻脸女人心善,见他年纪大,发慈悲,给了两张下铺票,不然若搞个上铺,这么大年纪爬上去也不方便。至于头等舱和二等舱,就算有钱也买不到,需要级别,还要单位介绍信才行。
老年人睡眠本来就不好,房问里人又多,这一晚老
两口基本上没怎么睡着。
等船上的广播唱起了《东方红》,就听到各种声音响起,两个人也跟着起来,一个去排队洗漱,另一
个看着行李。
徐慧是个白白净净的老
太太,个子不高,体态丰满,穿黑白细格子外套、
黑色裤子、黑布鞋。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她为人和善,一张圆脸看到人总带着亲切的笑容,让人很有好感。她刷好牙,洗好脸,拿着木梳子沾了点水,把略有些翘的一角花白头发梳得服服帖帖。看到等的人有点多,她就让出位置,匆匆回到船舱,换董远海过去。她自己在铺位上坐下,拿起枕头角落的一只布包,把梳子放进去,又摸出一盒小小的百雀羚,打开盖子,用手指小心地挖了一点,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人注意,悄悄抹在脸上。立刻,空间里有了一股淡淡的、好闻的香味。旁边有女人似乎闻到那香味,转过头来找寻。她忽又有些不安,忙抽出已叠好的湿毛巾,盖在脸上,轻轻按了按。香味散去,她终于放下心,又重新把毛巾折叠好,塞进那只印着“毛主席万岁”的搪瓷杯里,再装进包,静静等待目的地的抵达。
董远海拿着洗漱用品走到船舷边,此刻,天空已微微有些发亮。被海风一
吹,昏胀的脑袋清爽许多,人似乎也精神了些。这次他和妻子要回老家宁波鄞县董家村定居,为了这一天,他已等待很久。
眼前起伏的波涛让董远海不禁想起七岁那年,在上海做生意的大伯回乡,见他聪明机灵,觉得在乡下可惜了,说服他父母,把他带到上海,也是这样坐了一夜的轮船。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庞大的轮船和望不到尽头的大海给他强烈的震撼。在一个七岁的孩子眼里,村里的那条楝树河已是极限。楝树河上也有来来往往的船,有小木船,也有客轮。可那河那船怎么能跟大海和轮船比呢?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到了上海,他更是见识了与乡村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大伯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待他如亲子。伯母虽嫌弃他是乡下人,背后骂他是“小赤佬”吃闲饭,但大伯会赚钱,在家里说一不二.伯母也不敢对他太过分。大伯供他读书,教他做人的道理。他也没有辜负
大伯的期望,读书很用功
。大学毕业后,他到大伯的造船所当了一名技术员。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当时他和徐慧结婚还不到一年,战火让怀孕的妻子受到惊吓,不幸小产,兵荒马乱中落下了病根,后来再也没有怀上,成为夫妻俩终生的遗憾。
有一段时间,大伯和伯母回董家村避难。他没有走,守着造船所,那是大伯一生的心血,不能就这样给毁了。没多久,锦衣玉食惯了的伯母实在不习惯乡下的脏乱差,有钱也
买不到好吃的,吵着要回上海。大伯没办法,只好带着伯母离开老家,一边缩小造船所规模,一边谨慎度日,并再三警告他一
定要小心,行事切不可张扬。
上海解放前,大伯曾想带着家人去香港,他因读了些进步书籍,对共产党很有好感,就劝大伯留下来。造船所在1956年公私
合营中归了国家,改所为厂,他继续留在厂里当技
术员,而大伯的身份从资本家变成了劳动者,后又戴上了“改造”的帽子,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大伯整日郁
郁寡欢。“文革”开始,大伯被批斗,他这个昔日少东家一样在劫难逃。没多久,大伯撒手离世,让他自责不已。一年后,伯母也
生病走了。两位堂姐恨他当年的阻拦,跟他断绝了来往。他也好不到哪里去,连父母去世都没能回乡奔丧,那是他心里永远的伤痛。
这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他只想深埋,不愿再去揭开。他的身体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搞坏的,好不容易去趟医院,发现给他看病的医生已被打倒,没有人理他,真是雪上加霜。后来,大概见他活不了多久的样子,单位的造反派又忙着夺权,懒得管他,他就成了“隐形人”,这一病反倒救了他的命。
P1-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