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河流域地下水年龄测定与水文地质过程分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河流域地下水年龄测定与水文地质过程分析

全新正版未拆封

89.3 5.6折 160 全新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大军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6-01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秦大军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55710
  • 定价 1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04页
  • 字数 8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内容简介】
环境同位素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或人工组份。用于分析水文地质问题的同位素为稳定同位素(如氢和氧的同位素,其他如碳、氮、硫)和放射性同位素(如3H,85Kr,3H/3He,14C,39Ar,36Cl,4He)。近20多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特殊化学物(如CFC和SF6,85Kr)也成为水文地质的重要研究方法。这些新方法的引入对推动水文地质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针对海河流域典型区(北京)地下水资源及相关环境问题,详细介绍了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原理和应用,综合了国内外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着重论述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和水文地质过程、同位素组成及在地下水路径示踪方面的应用,地下水测年及地下水流场属性、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分析,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邯郸市、通辽市、海河流域等为例,针对的应用需求,对MODCYCLE模型的应用研究展开实例分析,对模型的应用成果进行论述。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海河流域气候和水文变化

1.1 研究背景

1.2 自然地理概况

1.2.1 地理位置

1.2.2 气象条件

1.2.3 地形地貌

1.3 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和调控方式

1.3.1 地表水资源状况

1.3.2 地下水资源状况

1.3.3 水资源调控方式

1.4 海河流域水文环境变化:物候水文学分析方法

1.4.1 人口和环境变化

1.4.2 森林面积变化

1.4.3 海河流域河流水系及河水流量变化

1.4.4 海河流域湖泊湿地及变化

1.4.5 新生代以来气候变化

1.4.6 极地冰冻圈环境变化

1.4.7 海河流域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1.5 流域水资源调控机制及其阶段性

1.5.1 冰川融水调控区域水和生态

1.5.2 源区基流产出类型

1.6 流域水资源耗散结构体系

1.6.1 冰冻圈消退与陆地水储集量下降

1.6.2 气候变暖促源区水排泄

1.6.3 垦殖水利促水排泄

1.7 固态水和降水耦合调控气候及水文过程机理

1.7.1 我国季风气候特征

1.7.2 气候变化的双重控制机理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下水测年原理和方法

2.1 地下水年龄定义

2.2 地下水测年方法分类

2.2.1 “事件”标记方法

2.2.2 人工示踪方法

2.2.3 浓度型示踪剂——CFCs和SF6

2.2.4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

2.3 地下水CFCs、3H和14℃测年方法和原理

2.3.1 CFCs示踪和测年方法

2.3.2 3H测年方法

2.3.3 14C测年方法

2.4 环境示踪剂(CFCs等)的应用

2.4.1 确定降水入渗速率

2.4.2 地下水流速估算

2.4.3 含水层之间发生越流的识别

2.4.4 农灌水人渗范围识别

2.4.5 河水与地下水关系识别

2.4.6 水库坝基渗漏、地下水流场变化识别

2.4.7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年龄及水文地质过程

3.1 海河流域地下水补给条件

3.1.1 降雨、地形一地貌特征

3.1.2 区域地质

3.1.3 含水层特征

3.1.4 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及变化

3.2 海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年龄

3.2.1 地下水年龄及其分带性

3.2.2 冲洪积扇区地下水年龄

3.2.3 中部平原区地下水年龄

3.2.4 滨河平原区地下水年龄

3.3 海河流域地下水年龄结构和补给方式

3.3.1 海河流域地下水年龄结构

3.3.2 开采影响地下水年龄结构

3.3.3 地下水补给源调整

3.4 海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形成和演化

3.4.1 海河流域第四纪地质特征

3.4.2 海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来源

3.4.3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新属性

3.5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咸化机理

3.5.1 中部平原区含水层咸化

3.5.2 滨海地带淡水咸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地下水年龄与补径排条件

4.1 研究背景

4.2 气候和水文条件

4.2.1 气候条件

4.2.2 地表径流

4.3 地下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状况

4.3.1 地下水资源量变化

4.3.2 超采区

4.3.3 地下水位变化

4.3.4 地面沉降

4.4 第四系含水层特征

4.4.1 含水层分组

4.4.2 含水层结构

4.5 第四系孔隙水年龄

4.5.1 浅层地下水年龄

4.5.2 深层地下水年龄

4.5.3 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年龄结构

4.5.4 第四系地下水可新属性

4.6 北京岩溶水年龄及补径排条件

4.6.1 研究背景

4.6.2 北京岩溶区地质背景

4.6.3 西山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和循环规律

4.6.4 顺义-平谷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和循环规律

4.6.5 大兴-通州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和循环规律

4.7 北京永定河河水与西山岩溶水关系

4.7.1 河水流量变化

4.7.2 永定河水渗漏段

4.7.3 河水在岩溶水中的分布

4.7.4 永定河对西山岩溶水补给的影响

4.8 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圈定

4.8.1 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和边界

4.8.2 北京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4.8.3 北京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的特点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济南岩溶水年龄与城区泉群泉域固定

5.1 研究背景

5.1.1 主要问题

5.1.2 济南泉群及断流情况

5.1.3 保泉措施和效果

5.1.4 已有泉域划分方案

5.1.5 工作方法和内容

5.2 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

5.2.1 自然地理

5.2.2 气象和水文

5.3 地质条件

5.3.1 地层

5.3.2 构造

5.3.3 岩浆岩

5.4 水文地质条件

5.4.1 含水层类型

5.4.2 泉的类型和分布

5.5 水化学特征

5.5.1 岩溶水化学特征

5.5.2 四大泉的水化学特征

5.5.3 水岩作用

5.6 岩溶水CFCs组成和分布

5.6.1 地下水CFCs测试结果

5.6.2 岩溶水CFCs组分的分布特征与水流场识别

5.7 岩溶发育的水文地质条件

5.7.1 构造及导水性

5.7.2 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作用

5.7.3 溶洞展布特征对地下水水流通道形成和水流方向的控制

5.8 降水量、岩溶水位和泉流量之间的关系

5.8.1 降水量

5.8.2 河水与泉群流量

5.8.3 城区供水量分配

5.8.4 泉水位和流量对降水的响应时间

5.8.5 降水量和泉群涌水量之间的关系

5.8.6 城区岩溶水位与泉群流量的关系

5.8.7 岩溶水开采量与泉群流量的关系

5.8.8 地下水循环条件的变化

5.8.9 泉群涌水量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5.9 泉域边界和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5.9.1 边界类型和划分原则

5.9.2 泉域边界

5.9.3 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5.9.4 泉域边界圈定的若干问题

5.9.5 典型水源地和城区泉群的水力联系

5.10 岩溶水资源量综合评估

5.10.1 岩溶水补给量估算

5.10.2 岩溶水可利用量估算

5.10.3 泉水断流和恢复机理

5.11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下水补给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6.1 地下水补给源和补给过程

6.1.1 补给源和补给方式

6.1.2 地下水补给过程

6.2 地下水补给速率估算方法

6.2.1 物理方法

6.2.2 环境示踪方法

6.2.3 人工示踪方法

6.2.4 不饱和带补给速率

6.2.5 变化的补给条件识别

6.2.6 抽水扰动含水层地下水年龄及补给速率

6.2.7 补给量控制因素

6.3 地下水可新能力分类

6.3.1 可新能力概念

6.3.2 可新能力类型

6.4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6.4.1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

6.4.2 气候变化与流域水资源

6.4.3 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容量

6.4.4 人类行为方式与水资源供需矛盾

6.4.5 人类活动加速水排泄

6.4.6 暴雨洪水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和可新属性

6.4.7 跨流域干旱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秦大军所著的《海河流域地下水年龄测定与水文地质过程分析(精)》内容包括海河流域社会经济、森林植被、地表水演变与气候变化,以及固态水调控机制、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内容。通过应用地下水年代学揭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确定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换关系、第四系水与岩溶水关系,开展泉域边界罔定,岩溶水系统划分,以及更新能力分析和判别,进而合理认识水资源形成和演变。本书以笔者近几年内完成的北京地下水、济南岩溶水同位素水文地质资料成果为基础,结合海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撰写而成,力图揭示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退化等问题的控制机理。
本书可供水资源与环境行业管理、设计、科研、
教学等部门读者阅渎和参考。

精彩内容

环境同位素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或人工组份。用于分析水文地质问题的同位素为稳定同位素(如氢和氧的同位素,其他如碳、氮、硫)和放射性同位素(如3H,85Kr,3H/3He,14C,39Ar,36Cl,4He)。近20多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特殊化学物(如CFC和SF6,85Kr)也成为水文地质的重要研究方法。这些新方法的引入对推动水文地质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针对海河流域典型区(北京)地下水资源及相关环境问题,详细介绍了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原理和应用,综合了国内外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着重论述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和水文地质过程、同位素组成及在地下水路径示踪方面的应用,地下水测年及地下水流场属性、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分析,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邯郸市、通辽市、海河流域等为例,针对的应用需求,对MODCYCLE模型的应用研究展开实例分析,对模型的应用成果进行论述。



媒体评论

评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