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教育改革:1890-1920年/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教育改革:1890-1920年/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全新正版未拆封

18.55 2.9折 65 全新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斌贤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3-02

A小二郎书舍A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斌贤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69948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异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0页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斌贤所领导的团队近年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本书在充分研究历史文献和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教育变革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儿童观念的变迁及其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新型学校实验的兴起、中学课程改革以及中等教育制度的重建等主题,对进步主义时期美国教育变革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分析和挖掘,是近年来国内为数不多的美国教育的断代史研究成果。本书适合教育理论工作者、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一线教师以及对美国教育抱有浓厚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原教育学院院长。现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学类)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主要专业领域为美国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史学等。主要著作包括《外国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史》(修订)、《迎接工业化的挑战:美国职业教育运动研究》等;主持翻译《欧洲大学史》(1-4卷)、《教育大百科全书》(10卷)等。现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项目《西方教育思想史》、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资助项目“美国教育思想史”、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与美国社会变革(1890-1920年)”。2009年被评为***教学名师,2012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目录】
目录
导言
一、作为社会运动的教育运动
二、教育运动成为改革的动力
第一章教育改革的先驱
一、裴斯泰洛齐运动
二、哈里斯与圣路易斯市公立学校变革
三、赫尔巴特运动
第二章现代儿童观念的形成
一、浪漫主义的儿童观念
二、儿童观念的科学化
三、“整个儿童”理念的出现
四、“儿童中心”观念的嬗变
第三章拯救童工:为强制入学立法
一、童工问题及早期抵制运动
二、各州童工法的出台与联邦立法的有限成果
三、强制入学作为“最好的童工法”
四、各州强制入学法的出台
五、强制入学法的执行与保障机制
六、强制入学立法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第四章学校实验的兴起
一、新学校“图谱”
二、整体改革的范例:库克学校与杜威学校
三、课程改革的范例:密苏里大学初等学校
四、教学改革的范例:道尔顿制
第五章揭开中等教育改革的序幕
一、埃利奥特与中等教育改革
二、《十人委员会报告》始末
第六章综合中学计划的形成
一、社会转型期美国公立中学面临的困境
二、公立中学的路径抉择
三、公立中学的重新定位与综合中学计划的形成
四、综合中学计划的历史回响
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改造的需要
二、民主社会中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中等教育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作用
五、中等教育中教育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在中学学科改造中认识教育目标
七、教育即生长的过程
八、明确价值的需要
九、延迟价值的从属性
十、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划分
十一、中等教育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划分
十二、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衔接
十三、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
十四、在课程规划中认识教育目标
十五、中等教育的专门化和统一化功能
十六、作为标准中学的综合中学
十七、在学校的组织中认识教育目标
十八、中等教育对所有青年人都必不可少
十九、非全日制教育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最低要求
二十、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