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

全新正版未拆封

23.21 全新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青之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3-02

A小二郎书舍A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青之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206082771
  • 定价 1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822页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名著文库:陈青之中国教育史(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教育;封建时代的教育;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等。

【作者简介】


陈青之(1891—1943),又名炎联,号春阳。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彭场镇木兰人。1917年入读北高等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科。1919年“五四”运动中被捕入狱。1921年高师后经朝鲜往本察教育。归国后始撰中国教育史。从事教育工作逾20年。1943年病逝。  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历史朝代图、中国疆域变迁图等。未出版之遗稿有中国通史、中国民族英雄史、五十自述等。

精彩内容:

章初民的生活与教育的起源一初民的生活据历史家的证,距现今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业已占有了黄河下游两岸的地方。他们的生产方法,是捕鱼、采果、打鸟、击野兽;衣食的来源,皆取给于自然物品,吾人称此时期为采拾经济时期。男子出外采拾食物,女子在家照料,同血缘的人员聚居在一群,以年长的女子为一群的首领。这种社会,谓之母系氏族社会。这个时候,没有文字,没有制度,过着自然生活,共同采拾食品,共同消费,共同育养,故又称为原始公有社会。这个时候,敌人很多,毒虫是敌人,猛兽是敌人,天灾水患也是敌人,异种族、远血族也会成敌人;他们的生命长在群敌包围之中,故如何抵御敌人成了他们重要的工作。经过长期斗争以后,征服了异族,汉族生齿蕃,遂繁衍于黄河中流的中原腹地。到了此时,他们已知火食,渐有文字,发明了粗笨的用具,他们的生产方法遂由渔猎进步到牧畜了。生产方法由渔猎进步到牧畜,是男子对于女子的一大,故社会组织也由母系移转到父系。在父系氏族之下,产生了私有质,产生了阶级意识,此时的生活,不比以前那样自然了,不比以前那样简单了。这种形态的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历唐、虞、夏、商一千数百年,直到周朝才又经一次重大的变革。黄河中下游地方,纵横数千里,全是广大原,处北纬三四十度之间,气候温和,植物种子的产生当极容易,故自洪水定以后,会已有农业的萌芽。生产方法由牧畜进步到农业,从前游动生活此时遂变为定居生活了。在定居生活之下,工作经济,较易蓄积,社会上产生有闲阶级,而种种观念形态莫不由此发生。二教育的起源知道了初民生活的情形,可以知道他们的教育的起源了。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情形也跟着当时的经济情形而变迁。在渔猎经济时代,他们的教育是怎样捕鱼,怎样猎取鸟兽,怎样采掇果实。在牧畜经济时代,他们的教育是怎样架设栅栏,怎样寻逐水草,怎样喂牛赶羊。劳动即是学,父母即是教师,猎场与牧地即是学校,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初没有文字,要记载事情时则用结绳的方法;其后见结绳有时而穷,则又画些种种图样表示形意,即吾人所谓象形文字。当初没有宫室,他们要学怎样掘穴,怎样架巢。当初没有衣服,他们要学怎样缝缀树叶,怎样剥取兽皮。还有怎样抵抗敌人的侵凌,怎样备毒虫猛兽的迫害。此等教育,与实际生活一致;即不然,也是帮助自身谋社会生活之一种手段,其目的在谋全体族人的利益,除此以外,并无其他目的,也无其他意义。到了后来,一方面因人增加,氏族分出许多房族,这些房族又联合成为种族,即由父系氏族社会进化到部落社会,而统治阶级益显明。一方面因农具的发明,农业经济逐渐夺了牧畜经济的地位,土地变成为主要生产手段,而私产观念益显明。这两种观念混合为一,统治阶级握了经济重权,促成了技术的进步,于是奴隶制、分工制及种种剥削情形,由此产生。到了此时,原始教育的意义无形改变,带有了阶级了,与实际生活不能一致了,除了生物欲的目的外,还带着了支配所属阶级的工具之目的。.......
【目录】


编前语
□□编 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教育
□□期 自商代以上
□□章 初民的生活与教育的起源
第二章 汉人臆造之上古教育制度

第二编 封建时代的教育
□□期 西周
第三章 西周社会的概观
第四章 后人傅会之西周教育制度
第二期 东周
第五章 东周之社会与思想
第六章 东周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三编 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
□□期 秦汉
第七章 半封建社会形成之□□幕
第八章 儒家学术之独占与教育
第九章 两汉学风
第十章 两汉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第十一章 两汉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二期 魏晋南北朝
第十二章 魏晋六朝之政局与民族
第十三章 魏晋六朝之学风
第十四章 魏晋六朝之教育
第十五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三期 隋唐及五代
第十六章 隋唐之国力与士气
第十七章 隋唐学风
第十八章 唐之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第十九章 隋唐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二十章 唐末及五代

第四编 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
□□期 宋
第二十一章 宋之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宋代学风及学派
第二十三章 宋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二十四章 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二十五章 南宋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二期 元
第二十六章 蒙古帝国之政治经济与教育
第二十七章 元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二十八章 元代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三期 明
第二十九章 蒙古帝国瓦解与汉族主权恢复
第三十章 明代学风之三变
第三十一章 明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三十二章 初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三十三章 中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三十四章 晚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五编 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
□□期 清
第三十五章 满清帝国之政治与教育
第三十六章 清代学风之复古
第三十七章 清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第三十八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一)
第三十九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二)
第四十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三)
第四十一章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四)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期 自英法联军至中之战
第四十二章 社会之变迁与新教育之产生
第四十三章 萌芽期的新教育之趋势及种类
第二期 自甲午之役至辛亥
第四十四章 外力之压迫与新教育之勃兴
第四十五章 本期教育思潮与宗旨
第四十六章 教育行政的组织
第四十七章 学校制度及实施
第四十八章 学部成立后学堂教育之推进
第四十九章 留学教育
第五十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
第三期 自民国建元至欧战告终
第五十一章 民国成立后七年内之教育背景与教育
第五十二章 教育思潮与宗旨
第五十三章 本期教育制度
第五十四章 小学教育之改制
第五十五章 本期教育之实际情形
第四期 自五四运动至三一八惨案
第五十六章 一九一九年之解放运动
第五十七章 法之进步
第五十八章 教育制度之改造
第五十九章 三种教育之运动
第六十章 结论
第五期 自国民□□建都至现今
第六十一章 国民与教育
第六十二章 中国□□□之教育宗旨及教育政策
第六十三章 国民□□之教育制度
第六十四章 现今教育之趋势
第六十五章 中国教育今后之出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