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未拆封
¥ 35.23 3.6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功文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1-09
在儒家经传诠释体式中,义疏以系统、周详为优长和特色。群经义疏既是学子入门阶梯,亦为经师治学义府,因而“言经学者,莫盛于义疏”(孙诒让《刘恭甫墓表》)。义疏之学兴于中古,如《仪礼》一经,南齐贺场有《礼讲疏》,贺琛有《三礼讲疏》,陈沈文阿有《仪礼注》;北魏刘怀方有《仪礼疏》,北齐黄庆、隋李孟悊有《仪礼》章疏。唐永徽年间,贾公彦以黄、李二家为本,“择善而从,兼增己义”,裁成《仪礼注疏》,朝廷著于功令,学者奉为圭臬。宋熙宁年间,以《仪礼》于经世为迂远,不列取士科目;南宋以降,理学家说经,义重性道,文尚简易,学者宗之,义疏之学渐衰。故清儒感叹“三礼之学,至宋而微,至明殆绝。《仪礼》尤世所罕习,几以为故纸而弃之”(《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仪礼述注”条),或深悯义疏之学“旷然中绝者逾五百年”(孙诒让《刘恭甫墓表》)。
至清代,“通经学古”思潮兴起,钻研十三经注疏成为士林风气。阮元说:“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江西校刻宋本十三经注疏书后》)礼学是经学研究的突出重点,“学者不通典礼,不列名家”(郑知同《仪礼私笺后序》)。众多朴学家的考据实绩证明,不仅理学家论说古礼多有舛误,《十三经注疏》也不能令人满意。如《仪礼注疏》,“或解经而违经旨,申注而失注意”(罗椒生《仪礼正义序》)。故陆续有学者展其所长,撰著新疏。胡培晕积40余年心力,历览众说,集腋成裘,撰《仪礼正义》。
清代《仪礼》学与宋、元、明盛衰迥异。这一逆转缘何得以实现的呢?有研究者指出,清廷大力提倡礼学研究,对学者起到导向作用;汉学家厌弃理学末流空谈心性,普遍重视古礼考证;朴学考证方法日趋精密,为《仪礼》考释创通了道路。这些因素都不可忽视,但清初硕学鸿儒,特别是顾炎武在经学思想上的创新与突破,对《仪礼》学持续繁荣,尤具关键意义。
陈功文,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研究,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在《安徽大学学报》、《图书馆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1项,博士学位论文《胡培翠< 仪礼正义> 研究》获2012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一、《仪礼》的价值
二、《仪礼》学史简述
三、《仪礼正义》研究史简述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胡培翚生平与著述考论
第一节 胡培翚字、号辨正
第二节 胡培翚生平简述
一、读书求学阶段(1782-1818)
二、在京做官阶段(1819-1830)
三、讲学著书阶段(1831-1849)
第三节 胡培翚著述考
一、胡培翚之著述
二、著述多关涉经义
第二章 胡培翚学术渊源考论
第一节 乾嘉汉学传统之承继
第二节 徽文化之浸染
第三节 家学之熏陶
第四节 师学之承袭
第五节 友人之砥砺与影响
第三章 《仪礼正义》撰著考论
第一节 《仪礼正义》的撰著背景与原因
一、嘉道年间《仪礼》学研究的学术背景
二、胡培翚撰著《正义》之原因
第二节 胡培翚研治《仪礼》的精神与态度
一、刻志励学,以疏《仪礼》为职责
二、抱病著述,坚持不辍
三、不惮其烦,全方位考证《仪礼》
第三节 胡培翚撰著之实际
一、胡培翚撰著《仪礼正义》之分期
二、胡培翚所著之篇章
第四节 《仪礼正义》成书时间及版本概况
一、《仪礼正义》成书与初刻时间考证
二、《仪礼正义》版本概况及版本系统梳理
第四章 《仪礼正义》补纂考论
第一节 胡、杨补纂工作辨析
第二节 杨大堉的补纂工作
一、改动胡肇昕案语
二、添加“堉案”
三、补充疏文
第三节 胡、杨案语的解经特色
一、“胡氏肇昕云”的解经特色
二、“堉案”的解经特色
第四节 胡、杨补纂章节解经评说
一、引据他书,隐去出处
二、剽窃他说,以作案语
三、罗列他说,失于裁断
四、不遵体例,失于统
五、引据疏漏,疏文失当
……
第五章 《仪礼》作者与文本考论
第六章 《仪礼正义》疏解体例与内涵特性考论
第七章 《仪礼正义》对旧疏承袭、修正与超越考论
第八章 《仪礼正义》校勘考论
第九章 《仪礼正义》训诂考论
第十章 《仪礼正义》考释论
第十一章 《仪礼正义》征引文献考论
第十二章 胡培翚礼学思想特征考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