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正版直发,可开发票

30 9.1折 33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毕飞宇//张莉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06172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3元

货号115044

上书时间2023-10-26

天宫书店

二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毕飞宇的作品里不管人物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是可爱的人物还是不可爱的人物,总有那么一刻,我们能从人群中找到他,发现这个人身上那令人震惊的、光芒四射的时刻和面向。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第一标准”,那么“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其实是一个同义反复。因为牙齿也是实践,因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尝一尝还是要用牙齿,还是实践。所以我觉得敢用这样一个标题,其中一定是包含着一些既不言自明又需要反复言说的东西。因此,相信《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也一定是包含了很多真知灼见。

作者简介
张莉,河北保定人。2000-2007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博士论文曾获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三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著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毕飞宇,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任教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1992起任《南京日报》记者,1998年至今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毕飞宇文集》四卷,《毕飞宇作品集》七卷,代表作有《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青衣》、《玉米》、《平原》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文学奖,并有十多个语种的版本在海外发行。

目录
成长
经历
质地
阅读(一)
阅读(二)
写作历史
附录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批评家和作家可以照亮对方
后记 

内容摘要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是作家毕飞宇和学者张莉之间的一次深入而又敞开的对谈,对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毕飞宇的创作经验和阅读历史,是他创作历程的口述史,也是他对于创作经验的贴心分享,其中关于作家阅读史的回顾,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苏北少年成长为著名作家由来。
毕飞宇的文字始终关注人,关注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的紧张关系,关注人的疼痛,关注这个社会的病痛,这个几乎可以说从五四以来的一个经典命题,毕飞宇在他的创作中,给予了新时期的承担和回应。这本关于文学的对谈,可以看到毕飞宇的创作怎样从他有目的、有意识、有方法的坚守中一步一步绽放、盛开
。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异常坦诚和亲和的毕飞宇,在这样互相激发的对谈中,读者常常会遇见言辞和思想彼此照亮的美妙时刻。

精彩内容
 2.真实的边界张莉:直觉告诉我,你童年的阅读经验很重要。
毕飞宇:童年我已经读了一些长篇,记忆深的一
个是《剑》,是抗美援朝的军事题材,当时觉得好得不得了,后来读中文系,大学课本上也没见到介绍,我很奇怪。《高玉宝》《欧阳海之歌》当然读过。还有一本书更不能不提,那就是《闪闪的红星》。这本书的影响巨大,因为电影。
虽然那时候还很小,但是,我要说,小说更吸引我,我记得小说似乎是第一人称的,在潘冬子的母亲死后,小说里头一直缠绕着伤感的情绪。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伤感”,但是,看得“难过”,这个感觉有。因为“难过”,那就放不下了。我至今还记得阅读《闪闪的红星》的场景,放寒假了,整个学校全空了,就在一所空校园里,我挑了一间空教室,一个人在里头读书。后来我的母亲叫我回家吃饭,我明明听见了,却不理她,她站在操场上大叫我的名字,我就站在窗户的旁边,很有乐趣。
张莉:属于少年的乐趣。《闪闪的红星》我看的是电影,看得很开心。
毕飞宇:对了,我想告诉你,我从小很害怕寒暑假,因为我的家在学校里,一到寒暑假,全空了,所有的教室都是空的,全是桌椅,门窗上贴着封条,感觉很不对的,它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天天盼着开学。谁不害怕孤独呢?尤其在童年和少年的时代。因为寒暑假,我的童年和少年非常孤独,不知道如何才能打发时间。我的同班同学有很繁重的劳动,他们哪里有时间和我玩呢。
张莉:你那时候很感性——比如《青春之歌》,或者“三红一
创”那样的小说,你看过吗?毕飞宇:没有。在十岁之前,我不可能读这样的书。小男孩子读书有标准的,那就是打仗,有英雄,和看电影一样。
孩子读书有孩子的经验,先看插图,如果插图里有战争的场面,那就是好书,如果插图是一个老人在油灯底下读《毛选》,这样的书就不看了。像《创业史》这种不打仗的书我是不可能看的。
张莉:有没有原因是你父亲不让你读?毕飞宇: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几乎不读当代文学作品。关于他的阅渎,我唯一的记忆是古典诗歌。但是讲老实话,这也不是吹嘘自己的早慧早觉,真正对我内心起作用的还是唐诗。
张莉:唐诗是父母让你背的?毕飞宇:不是,当时家里没有一本唐诗宋词的书。可父亲毕竟是读过私塾的人,底子很好的,夜里头,他喜欢默写他读过的诗。对了,叶兆言也是这样的,只要一开会,他就在那里写,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在做笔记,其实他是在默写唐诗。父亲有一本手写本,全是他手写的。我并不知道那些就叫“唐诗”,我在《小崔说事》里和崔永元聊过,我父亲的字写得极漂亮,我那时候还小,也不知道“漂亮”的标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但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字就知道了,他的字是漂亮的。在我五岁的那一
年,父亲用红墨水的钢笔给我写了字帖,我就描。到了初中毕业那个阶段,我的手写体几乎和我父亲的一模一
样,后来到县城去读书,我的老师看到这个乡下孩子的字那么漂亮,就在全班传阅,我可得意了。有一次,这个老师拉肚子,上厕所的时候忘了带擦屁股的纸,就让学生去替他拿,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帮他,他就被困在厕所了,后来还是我送过去的,就因为他多次在全班表扬我。我的字是后来写小说写坏掉的,越写越烂,烂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地步。那时候我的女朋友帮我誊写手稿,她认识,我反而不认识。
张莉:哈哈,这个去厕所给老师送纸的事情。你的字也不能说坏掉吧,还是很不错的。
毕飞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不说它了吧。因为父亲的字好,没事的时候,我就把他的手抄本拿过来,一看就是好长时间。慢慢地,我对唐诗有了一些认识。这些认识和大学的课堂没法比,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认识比大学的课堂还重要。老师的讲解太正确了,没有误解,也
没有心照不宣,更没有自然而然的韵律,我说的是唐诗的语感与节奏,许多东西,如果你在童年或少年时代当作玩具玩过,它就会成为你的肌肤。我不太赞成早期教育,那个是没用的,但是,我相信早期的陪伴,还有玩……P12-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