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墓志义例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墓志义例研究

库存书

149 九品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向奎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TSY

上书时间2022-05-23

天宫书店

二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27.6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向奎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09134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24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墓志义例研究》主要由六章和一附论组成。第一章属于内部研究,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属于外部研究。二者共同探讨墓志义例生成的内部规定和外在影响。第六章属于传播、接受研究,讨论传播技术变迁、亲属接受对墓志义例生成的反作用。附论属于应用研究,强调在墓志文献整理过程中注意义例的应用可以减少相关失误。《中国古代墓志义例研究》既有创作目的、文体属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也有社会变迁、撰者立场、写作对象身份、相近文体渗透等外部要素的探讨,同时兼顾传播、接受及相关应用,形成一个基本完整的系统。在墓志文体演变梳理、墓志文叙事规则生成原因分析及其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开拓性进展。对以补史、证史为主流的出土墓志研究现状而言,《中国古代墓志义例研究》另辟蹊径,具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杨向奎,男,汉族,生于河南兰考县,后随父母迁新疆精河县。文学博士,现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出土墓志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金石义例学的兴起
第二节 墓志义例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意义

第一章 写作目的、属性与墓志义例
第一节 写作目的与墓志义例
一 标识目的与墓志的基本内容
二 传颂目的与墓志的行文格式
第二节 墓志属性与义例
一 史学性
二 文学性
三 私人性
四 世俗性

第二章 社会变迁对墓志义例的影响
第一节 首题中的郡望与别号
一 题书郡望
二 题书郡望的衰歇与题书别号的兴起
三 题书郡望、别号兴衰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夫妻合志首题书写的演变
一 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 夫妻合志题不书妻
三 作为常例的夫妇双标
四 “题不书妻”到“夫妇双标”转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序文中“子孙”的书写
一 单书嗣子
二 子孙悉数入志
三 子孙悉书引起的结构变化

第三章 撰文方式与墓志义例
第一节 宋前官方撰文的制度化
一 翰林学士院设立前的奉敕撰文
二 翰林学士院设立后的奉敕撰文
三 制度化对撰文过程及文章风格的影响
余论
第二节 请托撰文
一 请托撰文的类型
二 唐代请托对象的选择及标准
三 宋元明清请托对象的选择
四 请托撰文的内在依据
五 请托撰文的义例特点
第三节 亲属自撰
一 亲属自撰的常见类型
二、亲属自撰的原因及心态
三 亲属自撰文的义例特点

第四章 墓主身份对墓志义例的影响
第一节 处士墓志
一 “处士”概念的界定
二 处士墓志对德行的书写
三 处士墓志中“德”的时代呈现
四 形象变换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道士墓志
一 注重师承关系
二 强调传教布道
三 神化死亡

第五章 墓碑文、行状文对墓志义例的影响
第一节 墓碑文对墓志义例的影响
一 墓碑文的体例特点
二 早期墓志文的发展演变
三 由“记”到“颂”:墓碑文对墓志的影响
第二节 行状与墓志义例
一 前期行状的请谥功能
二 乞墓志功能的广泛使用
三 行状对墓志写作的影响

第六章 传播、接受与墓志义例生成
第一节 墓志文的当世传播与义例生成
一 传播主体与传播意图
二 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
三 传播对墓志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亲属修改与义例生成
一 亲属修改的普遍存在
二 亲属修改的情形与诉求
三 亲属修改的方式

结语
附论 义例研究在墓志文献整理中的运用
一 夫妻合志的篇题
二 墓志撰者的著录
三 残志系年
四 异文校勘

附表一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所收墓志题书郡望或别号的情况
附表二 《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所收墓志子女的书写情况
附表三 本书所用奉敕撰写墓志资料一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