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胡道静先生信札一通3页,1983-6-29
  • 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胡道静先生信札一通3页,1983-6-29
  • 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胡道静先生信札一通3页,1983-6-29
  • 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胡道静先生信札一通3页,1983-6-2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胡道静先生信札一通3页,1983-6-29

4017.55 八五品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道静

年代1983

页数3页

货号卫生 晋贤

上书时间2024-03-25

民惠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胡道静(1913—2003),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祖籍安徽泾县,生于上海。青年时攻习国故,著有《校雠学》《公孙龙子考》。1932年参加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分编新闻、文化、竞技、交通、宗教诸部,并著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1956年后著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种艺必用校录》等,并主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索》等书的编辑。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诸校特聘兼职教授,(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AIHS)通讯院士。
商品描述
胡道静,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祖籍安徽泾县,生于上海。青年时攻习国故,著有《校雠学》 《公孙龙子考》。1932年参加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分编新闻、文化、竞技、交通、宗教诸部,并著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1956年后著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种艺必用校录》等,并主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索》等书的编辑。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诸校特聘兼职教授,(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AIHS)通讯院士。
学术简介
胡道静,其父怀琛,精国学,工诗文,代表作有《胡怀琛诗歌丛稿》、《秋山文存》、《中国文学史概要)、《诸子集解补正》等。怀琛先生的旧诗为亚子先生所深赏,评之为“味在酸咸外,功能新旧中”。朴安先生精于文字、训诂及校勘之学,著述甚富,更是学界盛名的国家大师。道静先生有这样的家学渊源,更加上自幼好学,勤奋自砺,故成功绝非偶然。道静先生父亲的治学方法有一特点,就是凡读书必作抄录,早年手抄许多书册,虽于1913年癸丑之役遭袁系军阀郑汝的强盗部队焚掠时尽丧,但以后又抄积了不少。所以道静先生自幼秉承“手抄一遍,胜读十遍”的庭训,在广泛学习先秦两汉典籍的同时,也养成了手抄群书的学习方法。其时,怀琛先生正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道静先生不仅从父亲于馆中所借的涵芬楼藏书中抄录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书,而且还常常从师长处借得未见之书,不舍昼夜。写副存储。道静先生在回忆这段求学经历时说:“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若借阅不能久,乃手写一本自备的乐趣,我在二十岁前就亲自体会到了。”
道静先生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一一《梦溪笔谈》的研究,是从读中学时即发其端的。他在《<梦溪笔谈校证>五十年》一文中,曾真挚地回顾了自己人副青少年时代起与《梦溪笔谈》结下的不解之缘。他说:“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并不知道活字组版印书的技术是我们的祖先早在第十一世纪中期就发明创造,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的”,“那时我虽已读过‘四书’,读过‘五经’中的三经半,竟然还不知道《梦溪笔谈》这本书”,“直到将进大学之前,读到美国学者卡特写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T.F.Cater’s《The Inter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才惊讶地了解这一项有关人类文化发展的重大创造原来是我们自己的祖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这是五十多年前我国中学生的知识情况,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卡特的书说明了史料的来源,还特别夸誉《梦溪笔谈》这部著作。说它这好那好。于是我这个当时对古籍只读先秦、两汉之书的小伙子就迫不及待地去找这本沈括的名著来阅读了。我最初买到的一部是古书流通处影印的清末广东陶氏的刻本。没有疑问,一读就着了迷,从此它就成了我要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胡道静(1913—2003),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祖籍安徽泾县,生于上海。青年时攻习国故,著有《校雠学》《公孙龙子考》。1932年参加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工作,分编新闻、文化、竞技、交通、宗教诸部,并著有《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1956年后著有《梦溪笔谈校证》《沈括研究论集》《中国古代的类书》《农书与农史论集》《种艺必用校录》等,并主持《中国丛书综录》《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索》等书的编辑。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诸校特聘兼职教授,(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AIHS)通讯院士。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