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
全新正版未拆封
¥
154.73
5.2折
¥
298
全新
仅1件
作者 大卫·哈古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07
版次 1
装帧 其他
上书时间 2024-09-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作者
大卫·哈古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07
版次
1
ISBN
9787522816845
定价
298.00元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页数
276页
字数
24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识别补子上飞禽和猛兽的等级线索,阐述了对嵌入补子设计图像的基本理解,它们在明清两代的演变。
【作者简介】
王敬雅 仇泰格 译;(美)大卫哈古斯(david hugu) 著,大卫哈古斯长期从事中国纺织史研究。1991年开始收集中级标识,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通过参加各种亚洲艺术展来充实他的私人收藏。合著有ladder to the cloud: intrigue and tradition in chinee rank(2000),在art of aia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多篇。王敬雅,故宫博物院。仇泰格,故宫博物院馆员。 精彩内容: 导论根据明朝法令,通过穿有飞禽或走兽的纺织品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有史以来,服装在中国被视为一个需要规范的要素。每个人的身份都可以通过他的服饰被立即识别出来,因此在社交时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确认对方的身份,所以在交往过程中所需要的礼节也是明确的。这种明确可以使所有的社会交往于不确定和冒犯。因此,在古代中国,恰当的着装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友好的必要条件。因为明朝初建时的动荡,1368年的套衣冠制度应用时间非常短,而且是尝试的,当中并没有提到补子。待社会比较稳定后,明朝又颁布了一套更全面的衣冠制度。很可能是在1391年——王朝建立二十三年后,这一更全面的制度规范了着装,标志着补服制度的开始。儒家五经之一的礼记称服装是一种工具,让人们有办法“别贵贱、序尊卑”。类似的观点也出现在另一部儒家经典易经中,其认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春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孟子同样认为着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礼记是根据周朝的文献编写而成的,它指出了与一个人的地位相适应的着装规定,成为整个帝制中国时期所有朝代的模板。在汉朝,这些规定被用以降低商人的地位,此时商人被视为“邦之蠹虫”,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罔顾同胞的利益。贬抑商人的传统几乎和用服装来确立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传统一样长。明朝统治者使用公开的标识来体现的级别,这一做法的缘由并无具体文献可,因此我们只能猜测。学者注意到,元代有方形装饰饰于胸背的先例,并称发展到后来使用方形装饰来表明的品级。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明朝作为自辽以后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为何会沿袭一个少数民族王朝的传统?明朝在社会和政治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恢复了严格遵守汉人传统的做法。以元朝的先例来充实中国古老传统的等级制度,将补子授予精通儒家经典的人,似乎与这个朝代回归汉人根源的做法有所不同。虽然所有关于使用补子原因的看法归根到底都是猜测,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明朝的是农民出身,是二位农民皇帝。尽管朱元璋年轻时在一所寺庙接受过一些教育,并在求涯中表现出,但成年后,他的残暴和偏执比他的足智多谋更为闻名。我们猜想,在他统治时期,之前地位的标识——帽子的大小和形状、腰带的材质和装饰——这些都太过,无法继续使用。纺织品上有大型飞禽和走兽的图像,这无疑是一种直接表明使用者等级的方式。无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明朝所创的补子传统不仅应用于整个明朝,也被后来的清朝沿用。因此,这个由明朝建立的补子传统一直持续到1911年的辛亥。尽管补子的观念从1391年一直流行到帝制结束,但每一等级的飞禽和走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初,明朝将九品都对应了一
【目录】
导论/001
鉴别文官补子/009
鉴别武官补子/037
补子的图像/059
明代的补子/097
顺治时期的补子/113
康熙时期的补子/123
雍正时期的补子/137
乾隆时期的补子/151
嘉庆时期的补子/169
道光时期的补子/179
中国帝制末期的补子/195
龙/蟒补与其他类型的补子/223
译后记/25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