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的古中医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系统的古中医学

全新正版未拆封

8.18 2.5折 33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子益 著;陈余粮 校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8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子益 著;陈余粮 校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4696649
  • 定价 3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轻型纸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本书以“物质势力圆运动归纳于一个细胞小体”的原则,系统分析晋、唐以前“古”中医学之理论特点及治疗原则。全书分生命宇宙、系统原理处方基础、伤寒读法、温病本气、时病本气、时方改错等篇。现存1940年成都四川国医学院铅印本。全书分“生命宇宙篇”、“中医原理篇”、“经方用法篇”、“温病篇”、“伤寒论原文读法篇”、“伤寒论方解篇”、“ 杂症治法篇”、“时方用法篇”八个部分。
【作者简介】
彭子益(1871-1949年),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後,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
【目录】
目  录



生命宇宙篇

生命宇宙篇序 001

宇宙间大气的圆运动 002

创造生命的宇宙范围与

中心 003

宇宙造化的构成 003

造化生物生命的原素与

其方法 004

长养生物生命的常规 005

违反常规的影响 006

生物生命死亡的因果 007

孔子的学说 007

土壤学的证明 013

无线电学的证明 014

气象学的证明 016

化学的证明 018

动物学证明 019

细胞学的证明 020

营养学的证明 021

生理解剖学的证明 022

力学的证明 023

物理学的证明 024

矿物学的证明 025

结论 026

跋 027

系统原理篇

系统原理篇序 029

系统的认识 030

阴阳的认识 031

五行的认识 031

五行相生相克的认识 032

人秉五行气质而生脏腑

的认识 033

六气的认识 035



六气运动之图 035

厥阴风木 036

少阴君火 037

少阳相火 037

太阴湿土 038

阳明燥金 039

太阳寒水 039

五主五荣 051

五声五志 054

气血的认识 056

荣卫的认识 056

药性大概的认识 058

脉法大概的认识 060

结论 062

处方基础篇

处方基础篇序 063

理中丸 064

麦门冬汤 069

小建中汤 071

当归生姜羊肉汤 076

肾气丸 078

泻心汤 081

炙甘草汤 084

茯苓杏仁甘草汤 085

酸枣仁汤 087

白头翁汤 088

薯蓣丸 090

生姜泻心汤 093

黄芪五物汤 096

大黄?虫丸 098

大黄牡丹汤 100

薏苡附子败酱散 100

葶苈大枣泻肺汤 102

甘麦大枣汤 104

温经汤 105

伤寒读法篇

读《伤寒论》原文的预备 110

桂枝汤 112

麻黄汤 113

桂枝麻黄各半汤 114



四逆汤 118

附子汤 118

乌梅丸 119

大承气汤 120

桃核承气汤 121

小柴胡汤 123

大柴胡汤 124

全篇结论 129

《伤寒论》六经原文

读法篇序 130

《伤寒论》六经原文

读法篇 131

读法总纲 131

上篇 132

荣卫病 132

太阴脾脏病 135

少阴肾脏病 136

厥阴肝脏病 136

阳明胃腑病 137

太阳膀胱腑病 138

少阳胆经病 139

上篇读法 139

中篇 141

荣卫病 141

太阴脾脏病 142

少阴肾脏病 143

厥阴肝脏病 145

阳明胃腑病 147

少阳胆经病 153

中篇读法 154

下篇 155

荣卫坏病 155

结胸痞证 161

太阴脾脏热病 164

少阴肾脏热病 165

厥阴肝脏热病 167

阳明胃腑寒病 169

少阳胆经坏病 171

下篇读法 173

传经篇 174

疑难篇 176

类伤寒病篇 180

读法总结 184

方解 186

上篇 186

中篇 189

下篇 191

类伤寒篇 198



温病本气篇

温病本气篇序 200

温病本气 201

病在荣卫 203

病在气分 205

病在肠胃 208

温病的坏病 209

两感温病 211

温病脉是虚象 213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

非得汗不解 214

温病出疹之关系 214

温病汗下之过 215

经文读法 215

《伤寒论》温病经文的

解释 218

《温热经纬》与《温病

条辨》的学法 219

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

发热病案 223

时病本气篇

时病本气篇序 227

湿气病 228

病在荣卫 228

病在脾胃 229

病在气分 230

病在血分 230

暑病 231

暑泻 233

暑厥 234

霍乱 236

热霍乱 236

蚕矢汤 237

干霍乱 238

五豆饮 238

中秽霍乱 238

寒霍乱 239

湿霍乱 240

水泻 241

加减平胃六一散 241

痢疾 242

普通痢疾 242

偏热痢疾 243



偏寒痢疾 244

外感痢疾 244

疟疾 245

白喉 248

阴虚喉痛 248

湿热喉痛 249

外感喉痛 249

阳虚喉痛 250

烂喉痧 251

时行感冒 251

热伤风 252

秋燥感冒 253

秋燥疟疾 254

燥气霍乱 256

儿病本气篇

儿病本气篇序 262

小儿内伤 262

小儿外感 267

小儿疹病 271

小儿胙腮 275

小儿实证 276

小儿危证 278

小儿脉法 279

答客问 279

时方改错篇

时方改错篇序 282

补益之剂 283

发表之剂 288

攻里之剂 293

涌吐之剂 294

和解之剂 296

表里之剂 298

消补之剂 300

理气之剂 301

理血之剂 303

祛风之剂 306

祛寒之剂 310

祛暑之剂 312

利湿之剂 313

润燥之剂 318

泻火之剂 321



除痰之剂 329

收涩之剂 331

杀虫之剂 332

痈疡之剂 332

经产之剂 334

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外科读法篇

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

外科读法篇序 340

《金匮》读法 340

药性读法 341

脉法读法 357

医案读法 364

女科读法 369

外科读法 370

全书结论 370

编后感言 37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