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花鸟画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花鸟画史

全新正版未拆封

116.48 4.9折 23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六庆 著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9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孔六庆 著
  •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8055358
  • 定价 2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37页
  •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花鸟画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专史,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作者以深度画家与深度理论家的双重优势,确立“形态学”研究中国绘画史的新视点,从中国文化的整体角度思考,全面展现了中国花鸟画灿烂辉煌的风貌更对中国花鸟画一科的具体成因、发展规律、技法特性、人文价值等物质层面和深层内涵作了客观的揭示和有益的探讨,实现了花鸟画理论与实践之内在融合。全书叙史立论严密精细,言之有据、耳目一新,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孔六庆,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高淳县漆桥镇。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从李长白教授学习工笔花鸟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00年从周积寅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中国绘画史方向),2003年毕业。1994年至2004年息交绝游十年研究中国美术史,因此自号无事居主人、虚静斋主。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系花鸟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专史》编委会副主编,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出版专著《黄筌画派》《徐熙画派》《画之道——创作与学术的互动》《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李长白研究》《春秋花语》《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瓷绘亮新——民国早期瓷绘女性风俗画研究》《中国花鸟画学研究》,其中《黄筌画派》被国外翻译出版。代表性文章有《我治中国花鸟画史的研究方法》《我的学术主张》《我的中国画教学观》。出版作品集《四季花开——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集》《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集》《游心于淡——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集》《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集·孔六庆》《孔六庆花鸟写生》。作品被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目录】






绪论

编 花鸟画的萌芽时期(史前至秦汉)

引言

章 上古中国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

第二章 从花鸟图像形态到“花鸟画”形态初显

节 花鸟图像形态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

二、新石器时代

三、殷商时代

四、商晚期和西周时代

第二节 “花鸟画”形态初显

一、春秋战国时代

二、秦汉时代

第三章 与花鸟表现有关的画论

结语

第二编 花鸟画的独立时期(魏晋南北朝)

引言

章 花鸟画独立的社会背景

第二章 花鸟画题材的作品

节 花鸟画题材的作品

第二节 作品的艺术追求

第三章 专门花鸟画家及兼擅花鸟画的画家

节 专门花鸟画家

第二节 兼擅花鸟画的画家

第四章 与花鸟画表现有关的理论

节 成熟的画种分科理论

第二节 谢赫《画品》对花乌画家的批评

结语

第三编 以工笔形态为主的花鸟画高峰时期(隋唐至两宋)

引言

章 以工笔形态为主的隋唐花鸟画

节 隋唐花鸟画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薛稷与隋、初唐花鸟画

第三节 曹霸、韩斡与盛唐花鸟画

第四节 韩混、边鸾与中唐花鸟画

第五节 刁光胤、滕昌祜与晚唐花乌画

第六节 水墨与粗笔形态的花鸟画

一、水墨形态

二、粗笔形态

第二章 两种风格对比的五代花鸟画形态

节 五代花鸟画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工笔形态的“黄家富贵”与西蜀宫廷花鸟画

一、黄筌的生

二、黄筌的花鸟画及其技法特点

三、黄筌“富贵”风格意蕴

四、西蜀的黄筌画派

第三节 水墨形态的“徐熙野逸”与南唐花鸟画

一、徐熙的生

二、徐熙花鸟画及其技法特点

三、徐熙“野逸”风格意蕴

四、南唐的徐熙画派

第四节 关于“黄徐体异”

一、两个绘画体系

二、 “黄徐体异”有关问题

三、深远影响

第五节五代其他花鸟画家及作品

第三章 宋代花鸟画的院体形态

节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北宋院体工笔彤态

……

第四编 以水墨形态为主的花鸟画转型时期(北宋至元代)

第五编 以水墨大写意形态为主的花鸟画多元化时期(上·明代)

第六编 以水墨大写意形态为主的花鸟画多元化时期(下·清代)

第七编 传统花鸟画形态的继承与变革(近现代)

余论

后记

再版后记

图版

主要参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