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典籍串读串讲 中医古籍经典著述 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伤寒论 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用转归防治 中医临床医师中医学生用书 广东科技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典籍串读串讲 中医古籍经典著述 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伤寒论 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用转归防治 中医临床医师中医学生用书 广东科技

全新正版未拆封

85.08 4.3折 19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仁 杨运高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3-17

转角书檐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仁 杨运高
  •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35979421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浩瀚的中医古籍中节选了对现代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经典著述条段,并按急性病证、外感热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肺系病证、心脑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经络肢体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病证等11个大类进行系统整理,内容涵盖临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用药、转归防治等各个方面。作者在引证原文的同时,对各选段(条)加以释义和按语,以帮助读者理解,使之触类旁通,易于师法。
【作者简介】
仁  南方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广东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和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受聘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运用《周易》《孙子兵法》等典籍的哲学思维指导临床实践,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近50年,提出“肾炎从肝论治”“补肾三十法”等观点,对中医肾虚证、肾病(血尿、蛋白尿、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结石、痛风、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风湿病、红斑狼疮、失眠虚劳、亚健康等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利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中医药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亚健康状态防治,以及中医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0项。获得11项发明专利。先后获得全军优秀教师(2004年)、广东省教学名师(2008年)、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2012年)、中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2012年)、中国药学发展奖临床医药研究奖突出成就奖(2016年)、“敬佑生命·荣耀医者”中华医药贡献奖(2017年)、广州市科普名师(2020年)、中医药年度科普人物(2020年)等荣誉。

杨运高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仼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南方医科大学名老中医传承班导师,深圳市第五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兼仼全国经方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市药学会名方验方开发筛选评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40年,长期工作在三甲医院中医临床一线,从事中医经典教学、中医脉诊和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明“杨氏脉象曲线”,擅长中医脉诊和经方运用,已经连续在国内举办过六届“杨运高教授仲景脉学高级研修班”,是国内中医脉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以脉辨证,凭脉用药是其最大的临床特色。善于运用中医经典方剂治疗疑难杂症,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在国内外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和知名度。
【目录】
第一章 急性病证

第一节 急性发热

第二节 暴喘

第三节 暴吐

第四节 暴泻

第五节 痢疾

第六节 急性腹痛

第七节 急性胃脘痛

第八节 心悸

第九节 卒心痛

第十节 中风

第十一节 中暑

第十二节 厥脱

第十三节 昏迷

第二章 外感热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风温

第三节 春温

第四节 暑温

第五节 暑湿

第六节 湿温

第七节 秋燥

第八节 温疫

第九节 痢疾

第十节 疟疾

第十一节 大头瘟

第十二节 烂喉痧

第三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病

第二节 汗证

第三节 消渴

第四节 内伤发热

第五节 虚劳

第六节 积聚

第七节 厥证

第八节 血证

第九节 肥胖症

第十节 瘿病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咳嗽

第二节 哮喘

第三节 肺痈

第四节 肺胀

第五节 肺癌

第六节 肺痨

第五章 心脑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第三节 眩晕

第四节 失眠

第五节 头痛

第六节 中风

第七节 痴呆

第八节 痫病

第九节 癫病

第十节 狂病

第六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腹痛

第四节 呕吐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噎膈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便秘

第九节 胃癌

第七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黄疸

第二节 胁痛

第三节 胆胀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积聚(肝积)

第六节 肝痈(肝脓肿)

第八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第三节 尿血

第四节 癃闭

第五节 腰痛

第六节 关格

第七节 遗精

第八节 阳痿

第九节 不育与不孕症

第九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一节 痹病

第二节 痿病

第三节 痉病

第四节 颤病

第五节 腰痛

第十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 崩漏

第二节 痛经

第三节 闭经

第四节 带下病

第五节 妊娠水肿

第六节 妊娠恶阻

第七节 胎漏、滑胎

第八节 产后发热

第九节 产后身痛

第十节 恶露不净

第十一节 癥瘕

第十二节 不孕症

第十一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 咳嗽

第二节 哮喘

第三节 口疮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食积

第六节 疳证

第七节 惊风

第八节 五迟五软

第九节 夏季热

第十节 小儿水肿

第十一节 丹痧

第十二节 痄腮

第十三节 顿咳

第十四节 胎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